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8篇
  免费   1159篇
  国内免费   761篇
测绘学   2767篇
大气科学   473篇
地球物理   1565篇
地质学   2118篇
海洋学   914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593篇
自然地理   517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466篇
  2022年   533篇
  2021年   551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432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95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4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本文介绍了国外新近研究开发的一种甚早期时间域电磁系统。这种系统主要用于浅层勘探,其探测深度为表层5m以内,重点解决在导电条件为20-30Ω·m时常规电磁法和探地雷达都难以探测的区域。由于在这三个区域有三维目标体可能具有导电性或介电性,这就要求探测系统能够在这个埋藏废物的环境区域分辨导电和介电物体,即需要同时考虑传导电流和位移电流。文中介绍了正演模拟,仪器性能以及野外试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73.
全面介绍了无缆测井并键技术的解决思路和部分法。重点介绍了野外无缆测地蝇深度传输实验结果。该系统在煤田测、及钻孔丈量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4.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深度公式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强夯法加固各种条件地基的实践中,一些工程单位或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经验或理论公式,但由于这些公式往往具有局限性。故作者在考虑不同影响因素可导出不同计算公式的情况下,根据强夯加固效果,工艺参数及土性指标间的关系,提出了强夯法加固湿陷性黄土的新公式。  相似文献   
175.
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图像信息理论及其应用意义;讨论了遥感岩石学、影像地层学、遥感构造分析、环境地质与生态地质遥感地质解译填图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述了影像地质界线的基本信息类型及其信息理解过程;提出了影像地质信息的多级识别方法和空间模糊叠加分析方法;最后探讨了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6.
177.
测氡法快速确定油气田边界及深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介绍了运用测氡法快速确定大庆××油气田边界,估算其埋藏深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由于所做工作有限,尚属经验性探讨,还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地工作,进而充实、完善它。  相似文献   
178.
通过呼玛地区TM图像解译新发现的分析,阐述了其对原生金矿找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9.
天山地震活动区的深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壳介质的P波速度分布和导电性为基础,描述了天山地区几个主要地震活动区域深部构造特征,地震大都发生在地壳内不同速度块体之间的过渡带附近;沿着天山的南缘和毗邻塔里木盆地的西昆仑、阿尔金等山前地带,壳内高导层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逐渐加深并增厚,它们与所在地区震源深度的分相相吻合。这种不稳定的地壳结构有长期受力情况下非常容易发生形变甚至破裂而引发地震。  相似文献   
180.
刘林清 《江西地质》1996,10(1):69-74
笔者利用遥感图像,并结合野外调查对武夷山西南段桃溪环形构造进行了解译分析,认为该环形构造是一个呈多层偏心式展布的中型环形构造,是在不同时期地壳局部隆起和旋转上升运动的相继作用下形成的。它对铀矿化的空间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已知铀矿床(点)或矿化异常区,片有97%以上分布在环形构造各层环及其边缘地区,并受其与线性构造带交切复合部位的控制。研究之类环形构造的特征,尤其是环形构造与矿产产出的关系,对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