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1篇
  免费   772篇
  国内免费   711篇
测绘学   396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354篇
地质学   4266篇
海洋学   111篇
综合类   398篇
自然地理   31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294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古滑坡坐落于Ⅱ级阶地台面上,堆积物最大厚度可达50m余。利用FLAC^3D数值模拟得到的滑面在前缘位于基覆界面附近,与野外调查的结果一致。结合雅砻江河谷演化历史,从斜坡演化机制、边坡岩体的变形破坏模式,分析了古滑坡成因机制。研究表明:雅砻江快速下切使岸坡岩体浅表改造程度较为剧烈,不断增加的重力堆积静荷载与崩塌形成的瞬时冲击荷载加速了岩体的弯曲一拉裂变形进程,造成Ⅱ级阶地基座岩体发生突发性折断破坏.从而导致古滑坡失稳。  相似文献   
992.
滑坡实时监测就是在滑坡灾害体上实行滑坡变形动态同步的监测,从而掌握监测对象变形动态和发展趋势.向家沟滑坡是巫山县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示范站一个典型监测点,滑坡威胁着其上的医院、学校、居民及其下方港口码头,对其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和滑坡现状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993.
多排抗滑桩设计中的推力分担比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华  傅小茜  王珣 《岩土工程技术》2009,23(4):197-200,209
山区铁路修建过程中,大型滑坡常采用多排抗滑桩的工程措施进行加固治理。目前常规的计算方法无法准确计算出作用在每排抗滑桩上的推力大小以及分担比。以ANSYS大型数值有限元软件为手段,以六沾线曹家山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数值计算的方式得到作用在每排抗滑桩上的推力大小,并统计出相应每排桩所承担的滑坡下滑推力比,该方法为抗滑桩的最终结构计算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依据,从而避免了原方法存在的种种局限性,为多排抗滑桩的设计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94.
牙形石是一类在地层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古生物化石。但由于牙形石鉴定中存在诸多重要、却难以定量分析的“模糊特征”,使得牙形石的鉴定和分类工作长期依赖于古生物工作者的经验。利用数学中的非线性方程将这些“模糊特征”进行数学描述,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设计出一套多隐含层的前馈网络分类器,对这些“模糊特征”进行分类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牙形石的进一步数值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磨刀溪岩石滑坡由于人工开挖、在支挡不当的情况下产生并逐步扩大。对此,着重采用了工程地质力学法对该滑坡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该滑坡为一切层滑坡,其发生发展与岩层的结构面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以推力传递系数法及地基系数等为理论,确定以一排抗滑桩及一排锚索抗滑桩进行支挡,并在下排桩前采用锚索框架对桩前岩土体进行加固,以确保抗滑桩的锚固段不松弛变形,同时结合疏排水的措施对该滑坡予以彻底治理,从实践看最后一次的治理取得了成功。同时分析了前面几次失败的治理经历,从中总结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并从治理实践中证明了该滑坡治理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值得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996.
“9·07”彝良地震诱发次生山地灾害调查及减灾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2年"9·07"彝良地震诱发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包括崩塌、滚石、滑坡、泥石流等。其中,崩塌、滚石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损毁,也阻塞了救援道路,严重延缓了救援进度。且由于地震及余震多次往复作用,造成大部分山体稳定性降低,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山地灾害将进入频发期,灾害链[滚石、崩塌、滑坡-泥石流-堵江(堰塞湖)-溃坝(洪水、更大规模泥石流)]表现将尤为突出。通过地震后对彝良县城洛泽河镇地震重灾区展开次生山地灾害调查,提出震区次生山地灾害的减灾建议。  相似文献   
997.
单排微型桩加固碎石土滑坡物理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桩因其自身优势被广泛使用,但有关其抗滑机理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首先对模型桩的力学特性进了标定试验,获得其弹塑性工作阶段的弹性模量,分别为0.69×104 MPa和0.04×104 MPa;再通过不同桩间距下单排微型桩加固碎石土滑坡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微型桩抗滑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桩间距下单排微型桩桩后土压力主要集中在滑面以上1/3桩身范围内;桩间距较小,土拱效应越明显,微型桩抗滑失效的最大临界弯矩越大,微型桩能承受的滑坡推力越大,抗滑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98.
应用物探方法对滑坡进行勘查,已成为一种经济、快捷、有效的手段,文章首先从认识两类典型滑坡(Ⅰ类—土质滑坡、Ⅱ—类岩质滑坡)的滑坡结构开始,从物性差异角度分析了滑体、滑面和滑床的电性特征,说明了物探方法在滑坡勘查中的有效性;通过在某已知滑坡地质体上采用高密度电法不同装置、不同极距进行测试,得出滑坡勘查中电性响应特征的一般规律,总结了高密度电法在滑坡勘查中的技术要点和“滑面”解释原则;最后对贵州地区典型的2处滑坡(土质、岩质滑坡)勘查成果进行实例分析,结果显示:两类物质(土质、岩质)的岩石滑坡地质体电性响应特征具有相同规律,均有明显的三层电性结构层(高-低-高阻)分别对应滑体、滑面、滑床,但土质滑坡地质体的软弱夹层反映在电性剖面特征上的“体积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999.
2011年5月11日,一个中等震级地震(Mw5.1)袭击了西班牙东南部洛尔卡城和邻近地区,造成了显著的破坏和人员伤亡。通过地震影响区的野外考察对250多处主要是碎裂型(岩/土崩塌、碎裂的土质滑坡和岩崩)诱发滑坡进行了定点和特征描述。与以前该区域相似震级(Mw4.7~5.0)的地震事件,以及以前预测地震期间斜坡表现的模型结果相比,本次地震诱发滑坡的数量相当大。提出了几个原因来解释这种差异:(1)地震序列中相对高震级(Mw4.5)的前震可能弱化了区域内的斜坡强度;(2)这些事件产生了高的地震动峰值;(3)发生了地形场地效应。本研究的结果指出了在改进区域斜坡特征研究模型时考虑这些影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FLAC^3D的锚索抗滑桩滑坡推力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FLAC^3D建立了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结构的三维数值模型,结合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了不同预应力作用下锚索桩滑坡推力的分布规律,并通过改变桩后岩土体的弹性模量及性质、锚索的设置位置以及边坡强度安全储备系数等参数,对锚索桩滑坡推力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锚索预应力的增大,桩后滑坡推力的分布图形逐渐由梯形向矩形变化;预应力对桩后滑坡推力分布的影响,取决于其与桩背总桩土相互作用力的相对大小,而不是其绝对大小。说明预应力的大小是影响桩后推力分布形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照搬普通抗滑桩固定不变的推力分布形式对锚索桩进行设计,显然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