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21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由于特显点的高相干性,基于图像特显点的InSAR性能评估方法存在指标计算偏高的技术缺陷.为了客观评价InSAR性能,通过在实际特显点邻域引入虚拟特显点作为评估样本点,提出一种改进的InSAR性能评估方法.该方法利用特显点的高信杂比特性,并通过实际特显点和虚拟特显点的精确相对定位,可准确估计虚拟特显点在SAR图像中位置坐标,同时避免了特显点高相干性的不利影响.全流程的分布式卫星InSAR信号仿真实验验证了虚拟特显点InSAR性能评估方法的有效性,绝对、相对干涉相位估计精度及绝对、相对测高精度等主要InSAR性能指标的计算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402.
采用地面气象观测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积雪深度人工加密观测资料、常规观测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ECMWF Reanalysis v5,ERA5)资料,对2023年12月15—22日山东半岛特大海效应暴雪过程的降雪特征及极端性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有4站积雪深度突破本站历史极值,有1站2 d的日降雪量为山东半岛海效应降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值,文登积雪深度达74 cm,超过山东所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纪录,是一次极端海效应暴雪事件。(2)欧亚中高纬度阻塞形势下两次异常强冷空气持续影响渤海和山东半岛地区,850 hPa温度最低降至-21~-20 ℃,冷空气强度明显强于往年12月海效应暴雪过程,造成降雪持续时间长、累计降雪量大。异常强冷空气是此次极端暴雪过程产生的关键因素,渤海海面温度(简称“海温”)异常偏高是有利的海温背景。(3)冷空气强、海温偏高造成海气温差偏大,700 hPa以下产生对流不稳定,使得降雪强度大;强降雪发生在海气温差快速增大阶段。(4)925 hPa以下存在来自渤海的北—东北风与内陆地区的西北风构成的切变线,产生强上升运动,切变线长时间维持形成“列车效应”。(5)主要降雪时段强垂直上升运动、高相对湿度层的温度为-20~-12 ℃,适宜树枝状冰晶形成和维持,有利于产生大的积雪和降雪含水比;2 m气温持续低于-5 ℃,0 cm地温在降雪开始时即降至0 ℃以下,且两次强降雪过程仅间隔1 d,均有利于降雪累积产生极端积雪深度。  相似文献   
403.
目的:观察健脾润肤膏方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儿童期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除给予他克莫司软膏外用外,治疗组采用健脾润肤膏方口服,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口服,2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SCORAD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SCORAD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润肤膏方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04.
《天文爱好者》2019,(5):70-70
赛事简介: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由中国天文学会与教育部天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中国天文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广东天文学会、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承办,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社、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等单位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05.
非线性平差精度评定的自适应蒙特卡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有的非线性平差精度评定理论中,蒙特卡罗法模拟次数的选择不具有客观性,无法对结果进行直接控制,以及没有同时考虑到平差参数估值、随机量改正数和单位权方差估值的有偏性等问题,把自适应蒙特卡罗法融入到非线性平差精度评定理论中。通过基于自适应蒙特卡罗法的估值偏差计算和参数估值协方差阵计算,设计了非线性平差精度评定一套理论完整的算法流程。基于对偶变量的思想,提出了参数估值偏差计算的对偶自适应蒙特卡罗法。直线拟合模型和椭圆拟合模型两个算例结果表明,非线性平差精度评定的自适应蒙特卡罗法能获得稳定且合理的精度评定结果,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对偶自适应蒙特卡罗法计算估值偏差的收敛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406.
渤海BZ油田沙三中段为特低渗油藏,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由于储层横向变化复杂及对“甜点层”认识不清,制约了油田开发进程。本文重点研究沙三中段沉积演化并对其有利储层进行预测,以指导特低渗油藏的开发。综合区域沉积特征、钻井及地震资料,利用残余厚度法和印模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古地貌研究的结果认为,沙三中段主要发育古洼陷、古斜坡、古沟谷和古凸起4种古地貌单元;通过岩芯观察和测井相分析认为,沙三中段主要发育分流河道、河口坝、浊流、分流间湾和前扇三角洲泥沉积微相。综合研究认为,小层沉积微相及厚度与古地貌形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古洼陷储层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及河口坝优质微相且沉积厚度最大,古斜坡和古沟谷次之,古凸起最差。综合古地貌、沉积微相及演化特征分析,有利储层主要受控于古地貌及沉积微相。以储层厚度和物性综合确定出沙三中段的“甜点”区分布,为特低渗油藏不同井区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07.
作物留茬覆盖作为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快速、准确地获取其不同方式的分布情况对保护性耕作的实施现状监测及效果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留茬监测方法主要集中于留茬覆盖度估算,而对不同留茬方式识别的研究较少。本文以Sentinel-1 SAR数据为主数据源,尝试探究其对玉米留茬方式的识别能力。利用留茬后向散射模型分离土壤散射贡献和留茬散射贡献,以消除土壤散射贡献干扰。提出融合留茬指数FRI (Fusion Residue Index),结合雷达指数与SAR纹理,分析不同特征组合对留茬方式的识别能力。采用最优特征集进行玉米留茬方式的识别,完成实验区的不同玉米留茬方式制图。结果表明:采用消除土壤影响后的VH极化后向散射系数、FRI和SAR纹理等8个特征的识别表现最好,OA和Kappa系数分别为89.28%、0.84。相比采用消除土壤散射影响前,识别精度和Kappa系数提高了5.44%和0.09。研究结果为Sentinel-1 SAR影像在留茬研究的广泛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08.
在内蒙古特颇格日图地区分布的大理岩出露于志留系徐尼乌苏组含砾砂岩或粉砂岩中,呈EW向线状断续展布,多数为似层状和透镜体状,且有相当一部分大理岩与蚀变超基性岩呈复杂的空间关系。大理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型式为向右缓倾型,REE总量低,具弱Eu负异常。微量元素数据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Th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Zr等相对亏损。(87Sr/86Sr)0=0.7085~0.7100,平均0.7091。该区大理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的碳酸盐岩相似,其原岩应为沉积型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409.
为解决5000 m地质岩芯钻探基础准则与依据缺失问题,提高钻探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启动了5000 m智能地质钻探技术装备研发工作,通过钻机装备、钻探器具研制,钻探工艺技术研究并经试验示范验证,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形成了5000 m地质岩芯钻探技术体系。通过特深孔钻孔口径与管柱规格优化研究、钻杆规格设计、装备性能参数选配,形成了5000 m地质岩芯钻探技术规范体系;基于5000 m特深孔地质岩芯钻机、孔口自动化作业装置等关键设备研制,实现了绳索取芯钻进的孔口作业全流程自动化,形成了轻量化钻机孔口管柱柔顺控制技术;基于复杂地层孔内工况判别、钻进参数优化与轨迹优化控制等技术问题研究,形成了多源信息融合的地面与孔底一体化钻进过程智能控制技术;基于高性能薄壁绳索取芯钻杆和系列小口径高效钻具研制,形成了大深度绳索取芯系列钻杆钻具技术;研发了耐高温环保型冲洗液、生物破胶废浆处理技术、“广谱型”双浆堵漏技术,形成了绿色环保型冲洗液体系与护壁堵漏技术。  相似文献   
410.
自动化智能化地质岩芯钻探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金昌  尹浩  刘凡柏  黄洪波  梁健  王瑜  吴敏  陶士先 《地质论评》2022,68(2):2022030029-2022030029
为解决5000 m地质岩芯钻探基础准则与依据缺失问题,提高钻探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启动了5000 m智能地质钻探技术装备研发工作,通过钻机装备、钻探器具研制,钻探工艺技术研究并经试验示范验证,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形成了5000 m地质岩芯钻探技术体系。通过特深孔钻孔口径与管柱规格优化研究、钻杆规格设计、装备性能参数选配,形成了5000 m地质岩芯钻探技术规范体系;基于5000 m特深孔地质岩芯钻机、孔口自动化作业装置等关键设备研制,实现了绳索取芯钻进的孔口作业全流程自动化,形成了轻量化钻机孔口管柱柔顺控制技术;基于复杂地层孔内工况判别、钻进参数优化与轨迹优化控制等技术问题研究,形成了多源信息融合的地面与孔底一体化钻进过程智能控制技术;基于高性能薄壁绳索取芯钻杆和系列小口径高效钻具研制,形成了大深度绳索取芯系列钻杆钻具技术;研发了耐高温环保型冲洗液、生物破胶废浆处理技术、“广谱型”双浆堵漏技术,形成了绿色环保型冲洗液体系与护壁堵漏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