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9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21篇
测绘学   146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500篇
海洋学   264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25年   1篇
  1923年   2篇
  19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Mosby(1934)指出,如果南极区的陆架水由于海冰的形成而变得足够咸,那么该陆架水将因其密度较大而沿着大陆坡下沉,并因此而形成底层水。当然,在南极周围的海域中,由于较高密度的海水下沉而引起的混合过程是十分复杂的。由于南极底层水( Antarctic Bottom Water,AABW)的主要源区在威德尔海,故以往研究者对于这种混合过程的研究多数集中于威德尔海( Foster et al.,1987)。 至于位于印度洋扇形区的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区,一般认为这种类型的海水混合过程实际上并不强烈。Smith et al.,(1984)曾经根据1980-1981年澳大利亚对普里兹湾区的考察资料,分析了这一区域的水团和环流。他们认为,在这一区域中,南极底层水的主要部分源于威德尔海和罗斯海。Middleton and Humphries (1989)利用澳大利亚1981-1985年夏天对普里兹湾海区的考察资料,分析了那里的混合过程,他们认为那里的绕极深层水(CDW)在周期性的上升流过程(它与潮汐和陆架波有关)的参与下与陆架上较冷的陆架水(SW,它与陆架上的海冰形成有关)相混合,形成了低温、高盐的混合水,这种混合水被称为普里兹湾底层水(PBBW),他们认为在多数年份中,这一混合过程可能对普里兹湾中活跃的底层水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在上一篇文章(乐肯堂等,1996:以下简称“上文”)中,我们以中国第六次(CNARE-Ⅵ)和第七次(CNARE-Ⅶ)南极考察中所获得的温、盐资料为基础,并结合有关的化学要素资料,对普里兹湾区的水团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91年1月,在普里兹湾外的陆架底部确实存在着上述的PBBW,且这一较重(密度较大)的水有可能沿着大陆坡下滑而达到800m以下的水层。 在本文中,我们仍以上述考察资料为基础,对普里兹湾区的环流和混合过程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普里兹湾区底层水形成的可能方式。本文所用的考察资料和站位均与“上文”相同,故相同部分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992.
黑潮双流态特征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昌明  张庆华 《海洋学报》1995,17(1):130-136
在黑潮数千公里的流程中,以日本以南海域路径的变动最引人注目.在该海区,黑潮存在着两种准稳定的流态,即双流态(bimodal):一种是沿着日本南部海岸的平直路径,另一种是在本州以南离岸几百公里的大弯曲路径,大弯曲(顺流动方向)的左侧伴有大型冷水团出现,如图1所示[1].  相似文献   
993.
对 1 990年初《英国石油》的StewartS和《地球科学成果》的AllenJ获得的北海海底地震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 ,在英国东部沿岸恒比尔湾以东 1 3 0km处有一个以前未知的陨石坑 ,它是 60~ 65Ma前产生的。首次发现者按最近的海底地形细节将其命名为西尔皮特。与陆上类似形成物不同的是 ,它几乎未遭受侵蚀 ,是因为受到 3 0 0~ 1 50 0m厚的沉积岩层的保护 ,使它未受侵蚀作用的破坏。在陨石坑的中央是一个杯状凹地 ,直径约3km ,带有一个特殊的中心小丘。它被 1 0个高数十米、规模较小的同心长垣包围。外部长垣的直径达 2 0km。至今一般认为 ,…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各向均匀外压力作用下的环肋圆柱壳,在总稳定方面会出现异常特性,例如,其稳定性不能正常地随其刚度的增加而增大。本文根据环肋圆柱壳在三种外力状态下(仅受轴向均匀外压,仅受横向均匀外压和各向均匀外压),总稳定性随几何参数变化的规律,从理论上详细说明了异常特性的实质是仅受轴向外压的特性,最后用模型实验结果证明理论分析与研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7.
马永安 《海洋通报》1997,16(6):80-85
本文介绍了GC-MS联用技术-特征离子选择法测定海藻中石油烃和多一并主烃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多环芳烃((PAHs)主要存在于石油和燃料油以及煤中,通过地面径流、污水排放以及燃料不完全燃烧后的废气随大气颗粒的沉降而进入海洋环境.由于PAHs具有强烈的致癌性质,目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被列为优先污染物.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海洋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分布、来源等进行了研究[1~8].对PAHs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了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