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25篇
  免费   5652篇
  国内免费   6237篇
测绘学   8911篇
大气科学   9108篇
地球物理   5883篇
地质学   13246篇
海洋学   3988篇
天文学   566篇
综合类   2916篇
自然地理   4096篇
  2024年   288篇
  2023年   1129篇
  2022年   1260篇
  2021年   1604篇
  2020年   1230篇
  2019年   1669篇
  2018年   1167篇
  2017年   1263篇
  2016年   1266篇
  2015年   1526篇
  2014年   2423篇
  2013年   1984篇
  2012年   2307篇
  2011年   2320篇
  2010年   2146篇
  2009年   2239篇
  2008年   2643篇
  2007年   2103篇
  2006年   1879篇
  2005年   1793篇
  2004年   1558篇
  2003年   1688篇
  2002年   1329篇
  2001年   1222篇
  2000年   1047篇
  1999年   862篇
  1998年   897篇
  1997年   869篇
  1996年   824篇
  1995年   797篇
  1994年   663篇
  1993年   586篇
  1992年   579篇
  1991年   425篇
  1990年   373篇
  1989年   356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0篇
  1965年   4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9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2002.6.30”滇中低涡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荣芬  鲁亚斌 《气象》2003,29(2):29-33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和GMS卫星云图,3830—C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对2002年6月30日发生于滇中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和分析,发现暴雨过程由中低层低涡切变造成,暴雨区与垂直速度及涡度所表现的强烈上升区对应,并伴有高能高湿条件;同时卫星云图上有中尺度低涡云团发展。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表明,暴雨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中尺度系统,如中尺度辐合线、中尺度气旋、逆风区等,具有典型的对流型特征。  相似文献   
932.
自然与农田状态下照度计测光的偏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谦  陈景玲  吴明作  董中强 《气象》2003,29(3):8-11
根据色度基本原理,推导并计算了不同天气类型下照度的换算因数,并在不同天气类型下,对自然光和小麦群体不同高度透光情况进行了测定,将照度计实测照度换算出的辐射强度与实测辐射强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前两种照度计可以在1、2级日光状况下用于太阳辐射测定而在3、4级日光状况下误差较大。②在作物田中,实测照度换算为辐射光量子数时,内活动面偏差比在0.2左右,而外活动面因光斑阴影作用,偏差较大,实测时应增加重复。  相似文献   
933.
用MM5模式Reisner霰方案对华南暴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晶  王鹏云 《气象》2003,29(4):10-13
利用MM5中尺度数值模式对1998年6月8~9日华南暴雨进行了模拟,用Re—isner在方案模拟了可分辨尺度降水,详细分析了暴雨的微物理过程。结果表明,Re—isner在方案对华南暴雨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在降水最大时段,霰和云水是形成雨水的主要来源,云水的碰冻是产生霰的主要微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934.
2002年6月9日汉中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俊辉  徐愫莲 《气象》2003,29(4):53-55
通过分析2002年6月8~9日汉中大暴雨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的特征及其演变,表明热力、水汽条件在降水开始前24小时有一定的反映,中低层大的正涡度和高空的负涡度集中在非常狭窄的同一地区,是产生强降水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35.
一次梅雨锋降水系统三维风场双、三雷达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海光  王玉彬 《气象》2003,29(5):13-17
2002年,“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的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项目首次启用三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对暴雨系统进行同步观测,作者使用MUSCAT技术对6月24日梅雨锋雨带上的一个中β系统进行了双、三多普勒雷达三维风场对比分析,表明大气中低层辐合线是此次暴雨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36.
北极涛动对东亚夏季降水的预测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龚道溢 《气象》2003,29(6):3-6
分析了春季北极涛动(AO)指数的变化对梅雨—Changma——Baiu带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对观测的东亚10个站的降水长序列资料(1899—1999年),进行滤波处理,保留10年以下的年际时间尺度的变化,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百年的5月北极涛动指数与10站夏季平均降水相关最高达—0.45,超过99%信度水平。当北极涛动偏强一个标准差时,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到日本南部一带,降水减少平均约8%左右。降水的这种变化与对流层东亚急流的变化密切相关:春季北极涛动强时,随后夏季急流位置通常偏北,雨带位置也北移,从而造成梅雨—Changma——Baiu带降水减少,反之亦然。较强的AO异常对降水的影响更明显,而较弱的AO与降水异常的对应关系并不显著。这对东亚夏季年际降水异常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937.
K指数在暴雨分析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孟妙志 《气象》2003,29(8):1-2
引 言暴雨预报方法和指标一直是天气预报工作者探索的重点。大量文献表明 ,K指数主要用作对流性天气的一个热力指标 ,且沿用北美[1] 的统计结论较多 (即K >35℃ ,可能有成片雷暴 ) ,系统研究K指数与降水关系的比较少见。我们选取MICAPS提供的客观K指数分析场 ,初步发现K指数 (及不稳定能量E)对本地的降水 ,特别是对 2 4小时暴雨预报有一定的指标性。1 K指数意义根据文献 [1 ]:K =[T850 -T50 0 ]+Td 850 - [T -Td]70 0其中第 1项为 850hPa与 50 0hPa的温度差 ,代表温度递减率 ,第 2项为 850hPa的露点 ,表示低层水汽条件 ,第 3项为…  相似文献   
938.
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北抬至25°N的OLR特征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许金镜  杨林  温珍治  王毅仁 《气象》2003,29(9):42-46
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抬至 2 5°N日期和射出长波辐射 (OLR)月平均资料为素材 ,确定副高脊线北抬至 2 5°N指数和异常年例 ,揭示异常年例的OLR特征 ,进行诊断判据分析 ;主要结果有 :(1 ) 6月东亚中低纬地区的OLR距平场由中纬向低纬若呈偏低 (高 )、偏高 (低 )、偏低 (高 )分布时 ,副高脊线北抬至 2 5°N易于偏早 (迟 ) ;(2 )在分析诊断判据时 ,上一年 1 1月侧重南半球澳大利亚地区OLR所显示的信息 ;而当年三月侧重西太平洋辐合区OLR所显示的信息。  相似文献   
939.
根据1961~2000年武威站雷暴天气实况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40年强雷暴天气发生的气候规律,并研究了河西走廊东部强雷暴天气发生的4种环流背景及4种主要天气条件,归纳总结出其短期预报着眼点,为雷暴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0.
2002年11月30至12月4日,北京持续4天大雾天气,空气污染物在持续的稳定层结条件下,空气质量连续3天达5级以上。文中分析了大雾天气各主要污染物的变化特征,以及此次过程中天气形势的特点及演变,并对造成大雾日空气污染天气的物理量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WNW气流、稳定性持续增加、逆温层结持续存在、低空风速较小、相对湿度大,导致局地污染物不能及时随大气扩散;1000~700hPa有弱的上升气流形成和维持,与500hPa高空下沉气流之间在低空的某层高度上形成稳定层结(逆温层),导致大雾及重污染的形成;850hPa为暖区,850~500hPa为冷平流,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和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