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3篇
  免费   1223篇
  国内免费   1197篇
测绘学   675篇
大气科学   471篇
地球物理   607篇
地质学   3268篇
海洋学   1677篇
综合类   1094篇
自然地理   3051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70篇
  2022年   444篇
  2021年   482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404篇
  2018年   280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670篇
  2013年   468篇
  2012年   458篇
  2011年   468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501篇
  2008年   559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454篇
  2005年   486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测定了荒漠地区超旱生小灌木红砂在3种生境(山前荒漠、山前戈壁和中游戈壁)下的叶片水分状态、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探讨荒漠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对荒漠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在3种生境下,红砂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片水势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下降,叶绿素含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升高。随着生境土壤干旱的加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升高,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在土壤含水量较少的戈壁生境,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上升。SOD和POD活性的升高是红砂抵御干旱环境的主要抗氧化保护机制;渗透调节在红砂叶片适应干旱胁迫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的渗透调节能力使红砂在水分不足的条件下维持较低的渗透势,有利于植物吸水,从而增强其耐旱性。  相似文献   
992.
生态修复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区域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的调控及效益定量评价提供依据。以辽西大黑山生态修复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基于Erdas Imagine遥感软件和ArcGIS技术平台,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转移矩阵等指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探讨了其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10 a间,耕地保持面积最大,其次是林地和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占总面积比例分别减少了28.43%和44.32%,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交通、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占总面积比例分别增加了83.68%、10.75%、21.07%和162.74%。2.2000—2005年,林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最大,为12.42%,其次为未利用土地和草地;2005—2010年,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最大,为24.82%,其次是草地、未利用土地和耕地。3.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和开发强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000—2005年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2005—2010年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入和转出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4.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可以较大程度地改变微地貌、减少地表坡度、提高植被盖度,在短时间使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发生较大变化,是其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993.
放牧牲畜排泄物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养分来源,对于维持草地土壤肥力和植被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尼龙网袋法监测了两种主要放牧牲畜牦牛和藏绵羊粪便干物质量及主要养分含量在降解过程中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牦牛和藏绵羊粪便在经过93 d的降解后,干物质量分别减少了30.9%和21.6%。到试验期末,牦牛粪便全碳和全氮含量显著降低,其值降至初始的81.8%和79.2%,而全磷和全钾的变化则不显著,表明碳氮减少量较磷和钾更为明显。藏绵羊粪便全碳和全钾含量在试验期末降至初始的87.7%和72.6%,差异具有极显著性,但全氮和全磷减少不显著。牲畜粪便在一个生长季内的降解和养分释放量较少可能使得其对土壤和植被产生的潜在生态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放牧过程中,牧民少量捡拾牲畜粪便用作生活资料将有利于维持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4.
<正>4月20日,内蒙古第45个"世界地球日"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该项活动由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内蒙古地质学会联合举办,将围绕"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宣传主题,开展地球日报告会、矿产资源实物展示、展板宣传、电视片宣传等项内容。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及有关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程学校等近6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内蒙古地质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995.
乔晓民 《西部资源》2014,(2):120+123
本文分析了内蒙古翁牛特自治区级地质公园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地质公园的发展方向,并对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发展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996.
<正>这里有世界级的草原森林,这是一块青山绿水的原生态宝地,面对侵蚀生态环境大潮的来袭,他们——呵护美丽:风水长驻绿长存创造美丽:万顷河山起绿云展销美丽:绿国生机醉人心尊享美丽:财旺居安乐融融"内蒙古环保世纪行活动"始于1993年,已经开展了22个年头。日前,由自治区人大牵头组织,自治区人大环资委、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局及多家媒体参加的大型采访活动"内蒙古环保世纪行"分东、西两组,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内蒙古"这一主题,以"加强生态保护,打造祖国  相似文献   
997.
叶舟 《西部资源》2014,(5):58-58
日前,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提出,2014年~2017年,是河北省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期,要通过重点工程,努力实现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服务与保障功能显著增强,构建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管理的体制机制,以打造京津冀生态涵养保护支撑区,为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和产业转移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998.
Present studies on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and hydrology mechanism between basin ecosystem and hydrological process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frontier in hydrolog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is coupling relationship, and also summarizes research and presents a method of combining isotopic technology with hydro-chemical methods, for the study of eco-hydrological process and function in different landscape zones. We then examine research trends for future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999.
1000.
Global climate warming which began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s continuing. It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s for ecological management, especially in permafrost areas comprising over 65% of Russia. Of special concern are dams constructed on permafrost. They are subject not only to climatic impacts, but also to additional hydrothermal loads from water reservoir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oncept of geocryological monitoring of dams and other water resource projects and substantiates its necessity in view of climatic change. It also presents methods, scope and implementation of geocryological monitoring at medium and small dams, considering the specific nature of Far Northern areas, as well as the complicated geotechnical, hydrogeological and permafrost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