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31篇
  免费   3607篇
  国内免费   3694篇
测绘学   5462篇
大气科学   3445篇
地球物理   3998篇
地质学   11099篇
海洋学   2065篇
天文学   178篇
综合类   2200篇
自然地理   1985篇
  2024年   212篇
  2023年   803篇
  2022年   962篇
  2021年   1217篇
  2020年   740篇
  2019年   1036篇
  2018年   680篇
  2017年   808篇
  2016年   820篇
  2015年   935篇
  2014年   1568篇
  2013年   1309篇
  2012年   1677篇
  2011年   1472篇
  2010年   1307篇
  2009年   1403篇
  2008年   1321篇
  2007年   1306篇
  2006年   1189篇
  2005年   1246篇
  2004年   1043篇
  2003年   876篇
  2002年   707篇
  2001年   707篇
  2000年   686篇
  1999年   632篇
  1998年   569篇
  1997年   453篇
  1996年   432篇
  1995年   370篇
  1994年   359篇
  1993年   295篇
  1992年   380篇
  1991年   393篇
  1990年   219篇
  1989年   163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4年   5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水下自航式海洋观测平台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水下自航式海洋观测平台是一种新型海洋观测平台,主要用于无人、大范围、长时间水下环境监测,包括物理学参数、海洋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参数,海洋化学参数、海洋生物学参数及海洋工程方面的现场接近观测。其特点是: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可冲破人工潜水极限而进入现场进行接近观测,免除了ROV需要水面支援母船的累赘,减少作业经费,体积小,使用方便,便于布放回收;可根据水声信号摇控或预置程序控制,按要求进行相关项目观测;有自主动力,水下运行时间相对较长,有源噪声低,可进行隐弊观测,正是基于以上的优点,近几年颇得海洋环境监测和海军方面的青睐,本文介绍了国际上水下自动观测平台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提出了我国开展研究水下自动观测平台的重要性及研究的面容。  相似文献   
112.
113.
汪兆椿 《海洋预报》1994,11(3):38-41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缘由汪兆椿(国家海洋局,北京)《全球海洋观测系统》是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世界气象组织等发起的一项为全面长期探索海洋的运动规律,及其内在变化机制,以期长期监测海洋的计划,英文缩写GOOS。这个系统是在已经分别开展或即将实施的...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上海海平而变化规律及其长期预测方法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1912 ̄1993年吴淞验潮站年平均潮位资料,采用多变量逐步回归和最大熵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以吴淞为代表的上海绝对海平面长期趋势的周期变化规律,并依此规律建立用作绝对海平面长期预报的叠加模型,由此预测2010年和2030的上海色对海平面相对于1990年的上升值为5cm,11cm,结合已分布的未来上海地区地面和速率预测值,给出上述时段上海相对平面上升预测值分别为17cm,30cm。  相似文献   
117.
康德—拉普拉斯的“原始星云说”是风靡世界的地球起源理论,该理论主张地球是从“原始星云”转化而来的。笔者对此理论明确提出质疑。阐述了南海化学元素的多样性及其来源,以及在星云中发生的合成元素的核过程,据此指出,地球全部海洋化学元素是在星体演化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核反应的综合产物,而绝非简单地从康德—拉普拉斯的“原始星云”中产生的;也就是说,是另一颗恒星或超新星聚变爆发形成的次生星云创造了地球。  相似文献   
118.
田丰  文鸿雁  张静 《海洋测绘》2007,27(4):23-27
使用多项式和切比雪夫(Tchebyshev)多项式分别对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未来沉降值,其中切比雪夫多项式的外推效果较好;应用前向BP神经网络对两种不同的单因子输入模式进行非线性函数逼近,并进行了不同采样步长的比较,实例表明将时间点作为网络的输入对沉降进行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9.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