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为表彰2008年度在新疆气象科学技术工作中有较大贡献的科技人员,2008年12月24目新疆气象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召开2008年度新疆气象科技工作奖评审会议。会议按照《新疆气象科学技术工作奖励办法》有关规定和要求,对申报新疆气象科技工作奖的13个项目和个人进行了评审。  相似文献   
62.
宇宙信息     
嫦娥1号成功撞击月球 北京时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实现了预期目标,为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63.
何皓月 《西北地质》2010,43(2):79-79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实验测试中心组建于1962年,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是国土资源部西北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现有检测人员34名。其中,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名,高级工程师11名,工程师10名,硕士生9名,中高级科技人员的比例达70%,45岁以下的科技人员占60%以上。  相似文献   
64.
《陕西气象》网络版将于2010年1月在陕西省气象局内网开通,同时《陕西气象》编委及省气象部门科技人员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可作为精品文献在《陕西气象》网络版上刊登。其主要功能有4部分。  相似文献   
65.
《地理教学》2012,(23):60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胡德金教授课题组与宝钢科技人员经过十多年的联合攻关,使钻杆性能大大提高,成功钻成数百口中国乃至世界钻井难度最高、深度达6000米以上的山前超深井,打破了发达国家对该项技术的垄断,成为名副其实的"金钢钻"。  相似文献   
66.
《地理教学》2012,(23):60-60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胡德金教授课题组与宝钢科技人员经过十多年的联合攻关,使钻杆性能大大提高,成功钻成数百口中国乃至世界钻井难度最高、深度达6000米以上的山前超深井,打破了发达国家对该项技术的垄断,成为名副其实的“金钢钻”。  相似文献   
67.
国家改革给了气象部门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这对于一直从事业务的气象科技人员是一个新课题。因此,作为气象部门企事业领导,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1拓展思路能力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为基本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68.
应山西省地震局和山西省地震学会的邀请,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吴忠良教授和德国国家地球科学研究中心彼德·鲍曼教授一行4人于2006年7月5日来我局作学术报告。山西省地震局赵新平局长、樊琦副局长以及山西省气象局、山西省地震局、太原基准地震台、太原市地震局的科技人员近50人参加了报告会。学术报告会由樊琦副局长主持。吴忠良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地震学发展史的十个瞬间》的学术报告。报告回顾了中国地震学的发展历史,介绍了我国地震事业的先驱者李善邦先生、傅承义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为地震科学研究刻苦钻研、锲而不舍、不畏艰…  相似文献   
69.
本刊编辑部 《贵州地质》2006,23(1):F0002-F0002
为了扩展地质科技人员的视野,贵州省地矿局邀请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于2006年2月21日到贵阳作题为《空间探测进展与我国探月工程》的学术报告。欧阳自远院士在报告中系统地介绍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进展、前景及其重大意义,着重介绍了中国嫦娥探(?)工程。  相似文献   
70.
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志们: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在这里隆重召开,这是国土资源系统的一次盛会。我谨代表中国土地学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工作在国土资源信息化战线上的领导、专家和科技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