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辽河西部凹陷稠油成因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揭示我国最大的稠油生产基地—辽河西部凹陷稠油的成因机制,采集该区65个原油、35个烃源岩及36个储层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分析.对高升典型未熟-低熟稠油藏的解剖揭示,原油物性与成熟度关系并不明显,原生成因不是研究区稠油形成的主要机制.稠油烃类组成与相对分布的变化、25-降藿烷系列的检测、原油的高酸值特征一致反映,原油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次生改造;储层颗粒内层吸附烃和包裹体全扫描荧光指纹显示正常油特征,与储层游离烃的降解油特征形成鲜明对照,进一步揭示稠油的次生成因.对7个原油中细菌微生物的检测反映,耐热厌氧细菌可能是研究区生物降解的主要生物类型,与高升、雷家地区浅层工业气藏携带厌氧菌降解成因天然气特征相吻合.生物降解主要发生在油水界面,活跃的地下水为细菌类微生物的迁移、营养物质的传递提供了良好条件.生物降解、水洗与氧化作用分别是研究区原油稠化的关键机制、原油降解的条件与细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方式,三者是原油稠化的主要成因机制.本研究为稠油成因机理研究提供了方法与证据,为浅层生物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2.
全文介绍了新庄油田新浅25断块核三油等进行稠油出砂冷采的工业化应用推广试验成果,包括试验区油藏地质特征,进行出砂冷采的油藏工程设计,并对试验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该区出砂冷采应注意的技术措施,并核算了该方法试验后取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3.
文章基于海上溢油应急回收设备现状及稠油回收困难的问题,根据工作原理差异介绍多类型溢油回收设备,统计并分析现阶段国家级、地方级及溢油应急专业单位应急设备库的溢油回收设备配置;重点阐述现有溢油回收设备在稠油泄漏处置过程中存在的结构设计缺乏针对性、泵送传输能力不足以及输油管线承压能力不足等问题;介绍海外溢油应急设备制造厂商为解决稠油回收困难问题而设计和改进的新型收油机及泵送系统,为我国海上稠油回收设备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4.
塔里木盆地塔东2井寒武系稠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友军 《沉积学报》2009,27(6):1208-1215
剖析塔东2井稠油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过程,对深化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的成藏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运用碳同位素、色谱、色谱—质谱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塔东2井寒武系稠油的特征,研究结果揭示塔东2井寒武系稠油具高伽马蜡烷、高C28甾烷、低重排甾烷和高C27 三芳甾烷的特征,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的分子特征类似,说明塔东2井寒武系原油源自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塔东2井稠油中检出高丰度的稠环化合物(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荧蒽、苯并芘),及全油的碳同位素值明显偏重,揭示了原油烃类经热蚀变发生稠化;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和埋藏—热演化史分析确定了塔东2井原油的成藏期为450~440 Ma。  相似文献   
115.
稠油热采过程储层中粘土矿物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稠油热采过程高温高压条件下水-岩反应的3种研究方法,即岩心分析法、实验室模拟法以及流体化学成分研究法;不同温度条件下储层粘土矿物的转化过程及途径不同,即在注汽井井眼附近储层中粘土矿物向膨胀性蒙皂石转化,在远离井眼地区储层中粘土矿物向其它类型矿物发生转化;以及粘土矿物发生转化的2种结构模式-溶解、沉淀型模式和继承型模式。最后探讨了高温高压条件下粘土矿物发生转化的影响因素。改变这些影响因素可使粘土矿物向着将储层伤害降低至最小的方向发生转化,有利于稠油储层保护和提高热采效率。  相似文献   
116.
以合成的配体N-月桂酰基ED3A为基础合成了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剂N-月桂酰基ED3A铁,并通过红外光谱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其用于稠油水热催化裂解降黏反应试验的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剂N-月桂酰基ED3A铁可使辽河冷42-平2稠油(85 600 mPa·s,50℃)在200℃时,催化剂用量(wB)为0.03%,加水量(φB)30%,反应时间24 h的条件下,降黏率为93.4%,并有10.2%的重质组分裂解为轻质组分.  相似文献   
117.
118.
119.
合成了一种集较强极性基团和表面活性基团为一体的油溶性降黏剂.通过自制合成的两种单体丙烯酸十八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苯磺酸丙二醇酯,在合成条件为:单体配比(摩尔比)1:2,;引发剂用量1%,合成温度70℃下反应8 h,得到最终产物,并用红外光谱法表征了聚合物的组成特性.该共聚物能使稠油的黏度由62 133 mPa·s降到1 192 mPa·s,降黏率达到98.08%,满足稠油在管道输送中的可流动黏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0.
稠油区浅层天然气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吕  王力群 《地质科学》2013,48(3):908-921
中国含油气盆地稠油分布广泛,在这些稠油分布区与稠油伴生一些浅层天然气,这些天然气大多数甲烷碳同位素较常规天然气碳同位素轻,干燥系数大,非烃中氮气含量高,研究认为这些与稠油伴生的浅层天然气为原油在厌氧细菌(主要是产甲烷菌)作用下形成的原油降解气,同时混有少量热成因天然气。通过对稠油分布区的地质环境、地层水组成和储层特征等方面研究,提出微生物降解原油具备形成天然气所需的地质条件,认为原油降解气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