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2篇
  免费   601篇
  国内免费   334篇
测绘学   583篇
大气科学   263篇
地球物理   242篇
地质学   3814篇
海洋学   119篇
综合类   1423篇
自然地理   25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499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458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467篇
  2009年   457篇
  2008年   459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71.
雅砻江畔雅江县城区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雅江县城座落于雅砻江河畔。在城区0.84km^2范围内发育有城南滑坡,城区斜 地面变形、城东危岩和城北滑坡四大地质灾害单元,构成了较为罕见的雅江县城独特的地质灾害特征。论述了雅江县城稆种地质这为害的特征及危害性,并对各咱地质灾害单元按其轻重缓解提出相的防治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2.
腾继奎 《吉林地质》1997,16(2):62-64
本文针对吉林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各类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其危害进行了论述。对其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切合本省实际的五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3.
周至县是陕西省地质灾害多发的县市之一,本文根据实地调查资料,概括了周至县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及分布特征,综合分析影响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结合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判定其发展程度,并综合区域的地貌因素,气象条件,对周至县地质灾害危害性进行了分区,其结果可为当地土地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依据,使防灾减灾工作有所侧重,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74.
结合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阳原县具体的地理情况、地质环境,分析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查明区内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对地质灾害进行区划,划分出地质灾害危险区、易发区、稳定区,并依据区划结果提出治理阳原县地质灾害的切实可行的建议,指出在不同地质灾害区中采取不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5.
讨论了渭北矿区地表裂陷的成因、危害、防治的方法和意义。指出地震、活动性断裂、人类采矿活动、地下水活动等地质作用和煤层埋藏地质条件是矿区地表裂陷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矿山有关部门在减灾、防灾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6.
陆美兰 《地质学刊》2004,28(2):95-95
20 0 4年5月2 8日,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和江苏省气象局正式签订了《关于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协议》,这标志着我省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它将有效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全社会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为全社会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信息服务,推动各级地方政府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江苏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将从2 0 0 4年6月1日开始,根据降雨量情况,通过江苏省电视台向全省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由省地调院承担实施。签字仪式由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刘聪主持。江苏省…  相似文献   
177.
近几年来,湖北省竹溪县国土资源局按照“以人为本,防治结合”群测群防,减轻灾害的原则,在全县上下全面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监测机制,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78.
2004年主汛期来临之际,县国土资源局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采取6项措施加大地灾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79.
河南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在国家极其困难时期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太行山腰上修建的引漳入林水利工程。建成后灌溉着林州3.6万hm^2农田,解决了98万人口和37万头牲畜的吃水问题,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红旗渠沿线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自红旗渠建成运行以来,几乎每年都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1960~2000年,红旗渠总干渠因地质灾害造成的决口事件有19次。1996年8月3~4日,由于连降暴雨,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使总干渠沿线154处渠道淤塞,淤积达94402m^3,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1.17亿元,灾后修复费用达1100万余元。多年来每年用于地质灾害后修复的费用达数百万元。如何有效地防治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确保顺畅其流,千秋永固,是值得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据调查,共发现各类地质灾害94处,其中危岩体44处,崩塌24处,滑坡12处,泥石流14处。作者基于地质灾害现状,采用定性分析结合定量分析方法,对各类地质灾害进行评价,将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4个区,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为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0.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结合工作实践,就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其成果审查工作中经常遇到的5个问题——评估灾害类型的确定原则,评估区环境条件分析深度的把握,现状、预测及综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内容的侧重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依据以及优秀评估成果的判定标准,提出了个人的理解和认识。供从事类似工作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