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测绘学   194篇
大气科学   316篇
地球物理   157篇
地质学   213篇
海洋学   155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尤加春  李红星 《海洋学报》2014,36(3):134-142
考虑海底沉积介质为双相介质,为了更好地模拟实际海底底质的不均匀性,将随机介质理论引入双相介质理论。首先,通过基于随机-双相介质理论的高阶有限差分数值技术模拟计算海底底质分别为泥质砂、泥、泥质砾时的地震反射波信号。然后利用小波变换分别求取不同底质的一次反射波的包络作为其特征向量,最后利用基于粒子群智能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对这些反射波信号进行分类识别。为了进一步考察所用方法的抗噪能力,对正演得到的海底底质反射波信号分别加入10%、30%、50%的高斯白噪音之后再进行分类,支持向量机仍然取得了较好的分类预测效果。基于上述正演模拟及分类识别方法的论证,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微机软件模拟海底沉积物分类识别的一般化流程,这将有利于开展海底沉积物反射特征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2.
沉积物孔隙毛细管压力与甲烷水合物饱和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re capillary pressure and hydrate saturation in sediments, a new method was proposed. First, the phase equilibria of methane hydrate in fine-grained silica sands were measured. As to the equilibrium data, the pore capillary pressure and saturation of methane hydrate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ase equilibria of methane hydrates in fine-grained silica sands changed due to the depressed activity of pore water caused by the surface group and negatively charged characteristic of silica particles as well as the capillary pressure in small pores together. The capillary pressur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methane hydrate saturation due to the decrease of the available pore space. However, the capillary-saturation relationship could not yet be described quantitatively because of the stochastic habit of hydrate growth.  相似文献   
113.
2009年初冬山东一次暴雪过程粒子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周黎明  王俊  龚佃利  张洪生 《气象》2014,40(1):59-65
为了研究降雪过程中粒子微物理特征,利用架设在济南南部山区的一台THIES激光降水粒子谱仪获取的2009年11月11—12日强降雪过程中降水粒子谱资料,对降雪粒子微物理参量演变特征、粒子谱及速度谱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降雪天气过程中降水强度与数浓度、最大直径和雷达反射率因子间均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降水强度与最大直径的关系极为密切,粒子的大小直接决定降水强度的大小。(2)降雪过程中谱型分布以单峰型和指数型为主,各粒径档内数浓度分布存在不均匀性,但数浓度峰值直径主要集中在0.5 mm处。(3)粒子速度谱均以单峰结构分布,下落末速基本位于0.375~2 m·s~(-1)之间,随直径的增大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14.
The concentration of ice nuclei (IN)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aerosol particles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using three 5-L mixing cloud chambers and a static diffusion cloud chamber at three altitudes in the Huangshan Mountains in Southeast China from May to September 2011.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total number concentration of IN on the highest peak of the Huangshan Mountains at an activation temperature (Ta) of-20℃C was 16.6 L-1.When the supersaturation with respect to water (Sw) and with respect to ice (Si) were set to 5%,the average number concentrations of IN measured at an activation temperature of-20℃C by the static diffusion cloud chamber were 0.89 and 0.105 L-1,respectively.A comparison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IN at three different altitude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IN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s was higher than at the peak.A further calculation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aerosol particles of different size ranges showed that the IN concentration was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aerosol particles in the size range of 1.2-20 μtm.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IN concentration varied with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such as wind speed,with higher IN concentrations often observed on days with strong wind.An analysis of the backward trajectories of air masses showed that low IN concentrations were often related to air masses travelling along southwest pathways,while higher IN concentrations were usually related to those transported along northeast pathways.  相似文献   
115.
116.
针对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在进行端元搜索时易陷入局部最优值等缺陷,提出了混沌机制扰动下的离散粒子群优化的端元提取算法(CDPSO-EE)。研究了混沌理论特有的随机性、遍历性以及对初始值敏感性等特点,将混沌理论引入到DPSO端元提取算法的初始化阶段,优化了初始种群质量;将混沌变量附加到粒子自身历史最优位置获得扰动新位置,对比混沌扰动前后粒子所在位置的适应度函数值,选择最优位置为粒子新的位置,让粒子有能力跳出局部最优值。结果表明CDPSO-EE在高光谱影像端元提取方面具有更好的端元提取质量。  相似文献   
117.
介绍了静力水准系统(hydrostatic leveling system,HLS)的测量原理以及固体潮对HLS测量精度的影响,并对HLS数据进行固体潮调和分析,获得了该地区高精度的倾斜固体潮参数及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该地潮汐模型对HLS监测数据进行潮汐改正,进而得出当地两监测点之间的实际地面形变,为静力水准系统在高精度(μm量级)加速器准直测量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8.
土壤空间抽样优化需要综合考虑抽样精度、成本、代表性以及样点数量与空间布局等多目标,属于典型的NP-Hard空间优化决策问题。先验知识的应用以及多目标的博弈能够有效地提高抽样精度和效率。通过研究土壤空间抽样先验知识及其空间分层技术,以及土壤空间抽样方案与粒子群算法映射关系,建立了基于知识约束下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土壤空间抽样优化模型。模型以最小克里金方差和最大熵为抽样目标,以分层最小样本量、空间阻隔和可达性为约束条件,结合目标规划法进行多目标帕累托优化方案求解,并以陕西省横山县为实验区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相比传统方法具有较高的收敛效率和抽样精度,先验知识与目标规划法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抽样方案代表性,能够为土壤空间抽样以及土壤质量监测网络构建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9.
本文对22太阳周上升段期间的太阳黑子及质子耀斑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此期间太阳活动确实存在一些明显的特点。并确定了上升期的活动经度:L220°—300°和L70°—130°。此外对四个强的活动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0.
本文介绍在东海微机上用伦茨算法计算Mie级数的系数,其计算程序已运行成功。计算结果表明此法可使误差传播显著减小,计算精度提高,降低了对微机内存客量的要求,同时,本文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国外公开发表的计算结果达到同样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