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31篇
自然地理   24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9 毫秒
21.
漳州市自然条件优越,是福建省的“粮仓”,其耕地资源安全问题意义重大.本文根据1949~2003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漳州市耕地资源安全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障耕地安全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22.
结合实际生产项目,探讨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在粮食补贴中的应用。通过快速遥感监测花官镇当季冬小麦种植面积,并与实测面积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了地表覆盖数据和正射影像的应用大大缩减了影像分析范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结果精度,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传统的水—粮食—能源关联对生态系统的支持与反馈能力考虑不足,增加了协同保障区域水—粮食—能源安全的难度.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水—粮食—能源—生态系统关联框架的搭建,发现有必要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统筹水、粮食、能源等资源部门的社会治理过程.基于生态系统类型,可分为农业、河流、森林、草地和城市生态系统的5种常见关联结构,但目前针对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相对不足.量化评估中子系统边界的确定,关联预测中多主体对关联的影响,整合优化中结合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是难点所在.未来可以从把握区域特征、扩充指标体系、整合模型需求和优化国土空间4个方向入手优化水—粮食—能源—生态系统关联结构,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整体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4.
基于13个粮食核心区省份2008—202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从整体和区域两个视角研究粮食核心区耕地生态补偿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粮食核心区耕地生态补偿效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间呈现明显的差异化特征;人均GDP和人均耕地资源禀赋对耕地生态补偿效率具有正效应,区域间耕地生态补偿效率影响因素的差异较大。应采取持续加大投入、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政策等多种举措,促进耕地生态补偿效率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5.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村宜农未利用土地、废弃地等进行开垦,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行为。既是保证经  相似文献   
26.
《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方案》近日通过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专家组的评审,计划未来5年,在宁夏中北部实施337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工程完工后将新增耕地面积78.5万亩,对提高项目区粮食生产能力、改变宁夏中北部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分中部片区和北部片区,中部片区涉及中宁、红寺堡、同心、海原、  相似文献   
2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严峻挑战.9月9日,国土资源部就口前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星开发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举行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28.
人类世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远程耦合框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产生了一系列跨国家、跨地区、多尺度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远程耦合(Telecoupling,社会、经济、环境的远距离相互作用)科学概念和综合框架的提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为更好促进远程耦合综合框架的正确使用和规范推广,本文系统解析了远程耦合综合框架,厘清各组成部分的定义和功能,梳理了框架的应用现状;通过对3个中国典型案例的阐释,展示了远程耦合综合框架的使用方法、结果分析及由此得出的科学意义和政策价值;最后描述了远程耦合综合框架使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远程耦合综合框架的推广应用有助于以跨国家、跨地区、多尺度的视角,重新审视多个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的相互作用,揭示隐藏的远距离地理空间作用的科学价值,服务于有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全球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9.
陶伟  蔡浩辉  廖健豪 《地理科学》2020,40(4):637-645
选取元阳哈尼梯田稻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粮食地理学的农产品生产-消费网络理论,通过深度访谈等方法分析多元主体在本土农业生产消费领域中的策略及行为,解读其中的社会建构现象。研究发现:农业生产领域中多元参与特征显著,优质稻种的人为筛选、种养品种的多样化以及土地流转的推广均为政府、村民和外来企业为实现各自利益而共同协商达成的策略,不同行动者共同利用与改造着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农产品消费领域中,政府和企业逐步承担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后续工序,国有资本完成农产品的收购、加工与包装,外来商业资本负责建构商品品牌,满足目标消费者的市场需求是他们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30.
刘敏  姜会明  姜天龙 《地理科学》2020,40(12):2037-2045
按照粮食的产销情况,将全国划分为3类粮食功能区域,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了农机投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及门槛效应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的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异质性,农机投入对粮食主销区农业GTFP提升的促进作用最大,粮食产销平衡区次之,粮食主产区最小;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的影响路径亦存在区域差异,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的农机投入通过促进农业技术效率和农业技术进步进而推动农业GTFP提升,粮食主销区的农机投入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推动农业GTFP提升;农机投入对粮食主产区农业GTFP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对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农业GTFP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