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安力立  陈建平  于淼 《江苏地质》2012,36(3):280-284
以四川拉拉铜矿山为例,集成三维建模技术、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高新技术,构建了一套集三维地质模型、虚拟场景漫游、数据查询及二维、三维联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完整的三维数字矿山信息系统。该系统为矿山管理、生产和科研服务提供了有效的综合平台,具有面向公众的矿山查询、浏览、科普教育的公益性。  相似文献   
152.
岩石圈在地球内动力作用下,塑造出不同类型的地球表面形态,而通过钻孔地壳活动综合观测技术捕捉地壳应力状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是人类认识地球内动力过程、研究内动力地质灾害机理的重要途径。文章总结了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IODP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在发展钻孔地壳活动综合观测技术方面的贡献,并对中国钻孔应变观测技术及其观测仪器发展历程、研发现状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在深地深海探测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震局等单位相继完成井中综合地球物理观测系统研发工作,并在陆域综合观测站中完成野外验证。其中,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利用系统集成关键技术成功研制的地壳活动综合地球物理观测系统,拥有应变、倾斜、地震、地磁、地温、孔隙压等多种传感器和15个分量,具备观测地壳变形、应力、应变、倾斜、地震及其诱导的地温、水文、地电、地磁等岩石圈地球动力相对变化的能力,已在甘肃山丹(安装深度253 m)、四川平武(WFSD-4,1600 m)观测站投入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中国未来突破3000 m深井地壳活动综合观测技术具有指导意义,可为地球动力学研究、深部矿产和地热资源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