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9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国土资源部保增长保红线行动和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电视电话会议和徐绍史部长重要讲话精神,部署我省保增长保红线行动和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  相似文献   
102.
今年6月25日是第19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宣传主题和口号确定,宣传主题为“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宣传口号为: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3.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4.保增长保红线,推动又好又快发展;5.坚持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6.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103.
参加广播电台“政府在线”、举办专家学者座谈会、举行广场形式宣传……第十八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省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04.
今年6月25日,我们迎来了第18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这一主题,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土资源管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全面提高土地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双保工程"2010年行动共安排9项重点任务,分专项行动和基础支撑工作分别实施。其中,专项行动安排5项工作:土地调控保障专项工作,安居用地保障专项工作,节地示范专项工作,耕地建设性保护专项工作,监测预警和问责专项工作;基础支撑工作安排4项工作:调整完善土地管理政策,构建"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切实加强地质资料服务保障,推广"在线土地督察"系统。  相似文献   
106.
任何社会发展命题。只有从世界和时代的坐标上去认识,才能更加准确;只有从历史和现实的关照中去把握,才能更加清晰。继2009年成效卓然的“双保行动”之后,国土资源部党组决定从2010年起实施“双保工程”(保发展保红线工程),深入持久地开展保障经济发展和保护耕地红线工作。  相似文献   
107.
18亿亩耕地红线是高压线,谁都不能碰半月谈: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庄严宣告,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请问徐部长,这条红线,能守得住吗?您有信心吗?徐绍史:加强土地管理,坚守耕地红线,事关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08.
基于GIS规划道路红线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扈震  张欣 《地球科学》2002,27(3):311-314
规划道路红线是规划、布局整个城市的基本骨架, 是规划部门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但目前规划道路红线还停留在传统手工设计和管理上, 已经跟不上城市的快速发展.只有将规划道路数字化, 才能解决这种矛盾.分析了规划道路红线在城市规划行业中的重要性, 以及GIS技术在规划道路红线中的地位, 并针对规划道路红线的特点, 设计出规划道路红线地理信息数据并对红线的录入操作, 比如说道路中线、边线、拐角处理, 交叉口处理, 以及喇叭口处理都做了详细的介绍, 旨在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GIS技术实现规划道路红线的数字化, 以满足城市规划领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9.
王淼  杨伯钢  杨旭东  崔亚君  陈娟 《北京测绘》2021,35(10):1235-1239
生态保护红线是一种新型区域生态管控制度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针对生态保护红线存在边界不规则、生产建设用地扣除偏差、精度和现势性不足等问题,基于遥感影像和GIS技术,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校核技术路线,制定了5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的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指标体系;提出了多源数据融合、三条控制线协调、红线边界优化、勘界定标、数据建库等数据管理和更新技术流程,并阐明生态保护红线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可为其他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的校核、优化和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如何科学构建生态保护红线区监测体系并实现动态监测,是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实现真正意义上"落地"的关键性命题.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空间分布和管控要求等特点,构建了以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以及相关部门专题数据为主要驱动的海南生态保护红线动态监测指标体系,能支撑海南省自然资源管理和监测,持续服务于海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