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9篇
  免费   656篇
  国内免费   832篇
测绘学   663篇
大气科学   1218篇
地球物理   641篇
地质学   1291篇
海洋学   510篇
天文学   141篇
综合类   261篇
自然地理   23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彭端 《广东气象》2003,(4):8-10
本文通过对肇庆市汛期雨量进行统计特征量分析,得到汛期雨量年际变化特征和旱涝阶段性周期,并对南海夏季风与肇庆汛期旱涝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与强弱对肇庆后汛期降水关系较为密切。夏季风爆发晚,汛期出现异常情况可能性大。强夏季风年,后汛期有可能出现重涝。  相似文献   
102.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气候增暖进程的统计事实   总被引:44,自引:8,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我国年平均及四季的气温变化特征,重点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气温变化的主要差异及其增暖进程。结果表明,我国年平均气温是呈上升趋势的,但80年代以前年代际变化并不明显, 升温幅度不大。我国气候增暖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增暖加速,急剧增暖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经历了由偏冷向偏暖的趋势转变。我国四季气温变化趋势在80~90年代增暖的进程中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冬季增暖开始时间最早、幅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90年代我国气候增暖急剧加速,其原因除了冬季气温持续攀升作用外,春、夏、秋季气温上升, 特别是春、夏季增暖幅度的加大增暖区域的显著扩展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广东近海台风路径异常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49~2000年的52年间在广东沿海近岸转折或沿海岸移动的热带气旋异常路径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还研究了广东沿海的地形特征。结果发现,转折点 (或靠岸点) 主要集中在有明显山脉地形的区域,同时靠岸前热带气旋有移速减慢的特征。另外还发现,转折前强度越强,则转折点离岸越近;靠岸前平均移速越小,则转折角度越大;靠岸前强度越强,则其沿海岸移动所需入射角越小。  相似文献   
104.
本文详尽分析了冰岛低压和大西洋高压的长期变化规律,发现两者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而且冰岛低压和大西洋高压的强度具有明显的反相关。同时,还分析了大西洋高压和冰岛低压与我国气候的关系,发现大西洋高压与我国冬季气温基本呈正相关,而冰岛低压与我国气温大致呈反相关,但均没有显著影响,所以两者都不是影响我国气候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105.
利用河南省均匀分布的50个台站自建站至1997年近50年的定时降水资料,分析了河南省日小雨、日中雨、日大雨降水过程出现次数和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结果显示,河南省日小雨、日中雨降水过程一年四季均可出现,日大而过程主要出现在3~11月份,冬季仅在豫南一些台站出现,各级降水过程出现次数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出现最少,夏季出现最多,其地理分布随测站纬度、拔海高度、地形地貌不同有较大差异;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其最大值多出现在冬季,春秋次之,夏季最小,地理位置差异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6.
应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利用本溪市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市空气污染物TSP和SO2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建立了预报方程,并对这2种污染物分别进行了预测检验。  相似文献   
107.
青藏高原气温分布的空间插值方法比较   总被引:66,自引:9,他引:66  
李新  程国栋  卢玲 《高原气象》2003,22(6):565-573
使用反距离平方、趋势面、Kriging插值、Cokriging插值和综合方法对青藏高原1961-1990年30年平均1月气温进行空间插值比较研究,其中后两种方法能够把影响青藏高原气温分布的关键因素——高程置于插值算法之中。反距离平方和趋势面插值的结果都与实际情况相差较远;普通Kriging插值能够反映出青藏高原气温分布的一定的空间结构,但结果依然不好;由于考虑了高度变量,Cokriging插值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性能改进,但因为台站海拔高度偏低,插值结果依然不理想。前4种方法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上气象台站稀少且高原西北地区无气象台站。综合方法把气温分解为结构化分量和随机分量,使用直减率把气温订正到同一海拔高度后,再对它们做Kriging插值分析,其结果较为正确地反映了青藏高原气温空间分布的特征,误差远小于其它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本身的空间分布是影响插值精度的重要因素,合理的采样设计是必要的前提;对于台站稀少的地区,必须把随机插值方法和确定性方法结合起来估计气候变量的空间分布。同时给出了青藏高原1月的气温空间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08.
龙天强 《贵州气象》2003,27(6):30-32
分析了220/380V电力变压器存在的防雷缺陷,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09.
地表非均匀性对区域平均水分通量参数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次网格尺度地表非均匀性对于网格区平均通量具有重要影响。若将网格区视为均一地表 ,并不能真实描述地 气通量交换过程 ,且可造成很大误差。文中从理论上证明 ,区域平均水分通量的变化率可分解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区域水分通量的算术平均变化率 ;第二部分为非均匀性所引起的水分通量变化率扰动 ,它与区域内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变差系数有关。数值试验表明 ,地表土壤水分的水平空间变差系数集中反映了区域内土壤水分分布的非均匀程度 ,不同土壤对同样的非均匀程度其敏感性是不同的。变差系数愈大 ,非均匀性愈强 ,在相同的土壤水分平均值下 ,不同土壤类型对地表非均匀程度的敏感性并不相同。例如沙土和粘土受非均匀性的影响就可相差数十倍。  相似文献   
110.
杨启和  杨晓梅 《测绘学报》1997,26(1):92-94,F003
测量和地图学中应用的三种纬度函数及其反解变换的线性插值方法杨启和(郑州测绘学院,450052)杨晓梅(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北京100101)1概述在测量和地图学中经常应用到三种纬度函数的反解变换。现对这三种纬度函数的定义说明如下。1.1等角纬度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