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79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对目前全世界元古宙-寒武纪地层中的浮游植物(疑源类)的统计,发现在新元古代晚期和早、中寒武世相对较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了一系列的微体植物(疑源类)辐射和绝灭事件。而这些辐射和绝灭事件又与早期后生生物的辐射、绝灭都有密切的镜像关系。通过对古海洋的δ^13C、^87Sr/^86Sr研究,发现元古宙-寒武纪浮游植物(疑源类)的辐射演化、绝灭作用与古海洋环境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即生物辐射时期,δ^13C、^87Sr/^86Sr呈现高异常;生物绝灭时期,δ^13C、^87Sr/^86Sr呈现低异常;冰期δ^13C呈现明显的负异常。  相似文献   
62.
生物礁生态系统演化历史与地球环境的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文同  范嘉淞 《地学前缘》2002,9(3):124-124
现代生物礁拥有海洋中最为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其生物的多样性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均堪与陆地上的热带雨林相媲美。生物礁的发育和消失,与海洋环境和其重大变化有密切关系;而主要造礁生物类群的繁盛和衰亡,特别是生物大绝灭事件的发生,则是生物礁生态系统更替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3.
晚二叠世末的生物礁出露及其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州紫云长兴期生物礁礁前礁后和礁核的顶部都有白云岩。如下证据说明这种白云岩是潮上萨勃哈环境蒸发交代成因的:①这种白云岩的氧同位素值都比其灰岩原岩明显高得多,②其微量元素Sr、Fe的含量范围与陕甘宁盆地奥陶纪马家沟组马五段蒸发交代成因的泥晶白云岩的很相似,③白云石的晶体都是泥粉晶大小的自形—半自形晶体,④出现在礁体的顶部,⑤含有藻纹层、鸟眼构造、干裂缝等典型的潮坪环境构造。该礁的出露可能是海平面下降造成的。意大利的Dolomites盆地在二叠纪末由中陆架环境变浅到鲕粒滩环境,再到大气水环境。我国下扬子盆地在二叠纪末由碳酸盐补偿面以下的深水盆地变浅到碳酸盐补偿面以上的深水盆地。这些事实都说明,二叠纪末曾经发生全球性的海平面下降。这种大规模的海平面下降可能是引起二叠纪末生物礁集群绝灭的机制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64.
华南二叠纪末缺氧海水中的有毒气体与生物集群绝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华南P/T界线地层有机碳同位素和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和沉积特征进行研究表明:二叠纪末海洋中发生了大规模海水缺氧事件,持续时间约6-10万年,海洋底层存在大量的CO,CO2,H2S和CH4等水溶性有毒气体,在剧烈的火山爆发事件及相伴的温室效应影响下,这些气水化合 海底及陆架沉积中快速分离释放,导致生物群绝来,最终造成灰岩的δ^13C值发生强烈的负漂移。  相似文献   
65.
广西桂林杨堤斜坡相碳酸盐岩的无机、有机碳同位素, 分子化石和相关地球化学资料显示, 从上泥盆统弗拉阶上rhenana带至linguiformis带顶部, δ13Ccarbδ13Ckerogen正偏, 其值分别从+0.43 (‰ V-PDB) → +3.54 (‰ V-PDB)和从−29.38 (‰ V-PDB) → −24.14 (‰ V-PDB), B* (Ba* = Ba/ (Al2O3 X 15%))从0.015上升至0.144, TOC从0.02%上升至0.21%, V/Cr从0.3上升至2.0, Sr/Ba从3.20上升至49.50, 表明晚泥盆世弗拉阶-法门阶(F-F)之交生物量和生物产率以及有机碳的埋藏量是增加的, 水与沉积物界面附近由富氧到少氧, 沉积环境的含盐度增高. 上泥盆统弗拉阶顶部至法门阶下部, 分子化石丰度有所增加, 分子化石类型主要由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萜烷、甾烷构成, 其特征表明, 分子化石的母体生物主要为海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非光合作用的菌类. 因此文中认为, F-F之交生物集群绝灭的多期性、选择性、全球性和地质学意义上的同时性是菌藻微生物繁荣、中-低纬度浅水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积累的结果, 是陆地生态系与海洋生态系遥相关的具体体现. 简化的因果链是: 晚泥盆世裸子植物、高大乔木、多重结构森林出现→化学和生物化学风化盛行→真正意义土壤广为发育→地表径流向滨-浅海输送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增多→陆表海由超寡营养到富营养化→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低等菌藻微生物繁荣、频繁的赤潮、海洋水团缺氧→中、低纬度浅水海相生物集群绝灭. 陆表海富营养化、缺氧使得有机碳埋藏量增加导致大气CO2浓度降低致使气候变冷和海平面下降可能也是中、低纬度浅水海相生物集群绝灭值得关注的因素.  相似文献   
66.
集群绝灭与生物复苏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把研究重点从生物绝灭转移到大绝灭后生态系的复苏上。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对集群绝来-残存-复苏过程的研究宗旨和研究方法,截止1994年底在显生宙各大绝灭与复苏事件研究上所得的主要进展及取得的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和认识。  相似文献   
67.
68.
本文对湖北黄石、浙江长兴煤山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粘土岩层作了碎屑物的分析和测试,并计算了它们的百分含量。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碎屑主要有石英(其中含六方双锥状的β石英)、锆石、磷灰石、玻璃圆球、铁质圆球及火山灰等。有些样品中还有电气石、石榴石及锐钛矿等。笔者认为粘土岩层的成因是火山物质在海水中沉积蚀变而成。火山喷出口不在工作区内,生物绝灭的主要原因不是火山活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69.
70.
广西田东剖面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生物绝灭及生态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广西田东地区浅海相二叠系-三叠系剖面为研究对象,对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生物绝灭与浅海生态环境演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镜下化石鉴定与统计结果表明在P/T界线附近生物物种两次急剧减少,一次为生物大绝灭所致,另一次为生物迁徙所致。另外,本剖面上所研究的物种的数量变化是突变的,而不是渐变的。在残存期内,腹足类生物较有孔虫生物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恢复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整个剖面沉积为一个海浸的过程,其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之交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