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位置服务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的重要领域,GIS提供关于空间位置的坐标描述,但这不符合人们的认知和日常习惯。地理空间中人们日常的交流通常使用方位描述。基于自然语言的空间方位的描述对移动目标(如驾驶员)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规范的地点描述语言进行快速的地理定位,可提高人的空间反应和处理能力。本文依据人的多尺度空间认知,分析空间参考和定位习惯,结合自然语言描述知识,利用GIS分析功能,给出多尺度环境下空间方位的自然语言描述。  相似文献   
42.
宋子辉 《遥感学报》2013,17(4):788-801
地址匹配算法是位置服务的核心关键技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在分析现有三类主要的中文地址匹配算法——要素层级匹配法、全文检索法、正则表达式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中文地址匹配算法。在这个新算法中,建立了空间关系地址模型以解决中文地址抽象问题、地址库逻辑模型以解决地址信息的空间知识表达问题。新算法的完整流程包括 “预处理”、“地址解析”、“地址要素标准化”、“推理匹配”和“匹配登记”等五个环节,本文重点阐述了“地址解析”和“推理匹配”这两个重要环节,分别依据“自然语言理解”中的“中文分词”和“语义推理”原理,对用非结构化的中文自然语言来描述的中文地址进行处理,实现自然语言理解方法与地址匹配之间的结合,从而建立完整的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中文地址匹配算法。为验证该算法,开发了“中文地址智能匹配实验系统”,对河南省濮阳市人口库1000条居民地址数据进行匹配,匹配率达到了95%,准确率高于93%。  相似文献   
43.
简单论述了空间信息系统的自然语言查询问题;在应用范围受限的条件下,提出了主要以自然语言中的关键词构造模式库来映射查询语句的思想方法;建立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对空间操作算子、空间查询语句、模式库的结构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4.
LONG Yi      ZHANG Ling      HU Lei-di      LV Guo-nian   《测绘学院学报》2008,(1)
自然语言及其语音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移动GIS智能化程度,完善其人性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移动GIS的系统构成与应用需要出发,初步阐述了在移动GIS环境中语音和自然语言的应用意义及其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语音与自然语言的多种应用模式,包括集中方式与分布方式,自然语言对话、人机交互应答及其混合方式,特定人与非特定人方式等,并概括分析了在移动GIS方案中采用各种语音应用模式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5.
面向自然语言的地理空间场景描述一直是地理信息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传统方法更注重空间关系的遍历性描述,难以融合人类空间认知,与人类自然语言有较大的差距。地理空间场景自然语言描述的本质是地理空间二维向量转换词空间一维向量的过程。本文提出M2T空间场景自然语言表达框架,通过空间场景理解、语言合成和注意力感知3个知识图谱,在多源知识图谱的融合机制下,生成自然语言空间场景描述文本。其中空间场景描述知识图谱解决遍历空间关系剪枝难题,同时通过建立空间关系图谱建立空间场景之间关联,支持空间场景连续表达;自然语言风格知识图谱建立空间表达与语言风格的关联,实现了贴切于空间自然语言表达的多样化语言风格;空间关注度知识图谱根据空间场景主体和客体交互状态,建立注意力矩阵捕捉自然语言空间表达的细微之处。以北京故宫为例设计的原型系统,实验表明系统生成结果与人类游记接近,且内容覆盖更完整,风格更多样,验证了M2T框架的有效性,并展现了空间场景自然语言描述应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46.
孙勇 《测绘学报》2023,(7):1230-1230
相对于有限的大气质量监测站点,公众是无处不在的。公众作为大气质量的直接感受者以及环保工作绩效的评价者,对大气质量综合评价至关重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普及,公众在网络上关注、反映和表达大气污染问题也比较普遍,这些以自然语言形态存在的公众大气质量舆情信息往往也蕴含了大量空间信息。  相似文献   
47.
杨寅  包红军  徐成鹏 《气象科技》2021,49(2):291-296
中国气象局灾害管理系统中地质灾害关键词和灾害发生时间具有多种组织结构的信息特征,灾害信息分析依赖于人工,不利于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检验的实时性和客观化。本文结合灾情信息特征和中文自然语言处理软件包Jieba研发了地质灾害多元灾情信息智能分析技术,开发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实时检验客观工具。检验工具集成了多元灾害信息智能分析,业务检验方法为主检验主客观预警,检验结果产品自动化输出等功能,可实现预警检验全部流程。2015—2019年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检验应用表明,实时检验客观工具提取灾害信息准确率达到97%,检验效率高,实时性和集成化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