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91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125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191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49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21.
基于MODIS数据的松辽平原土地退化宏观评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该文利用植被指数、最小噪声化变换、纯净像元指数和匹配滤波等遥感信息定量分析方法,从MDDIS陆地观测数据中提取反映松辽平原土地退化状况的植被覆盖、盐碱化和沙漠化信息,实现土地退化制图及土地退化格局分析。MODIS数据及其定量分析技术,对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土地退化的宏观监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2.
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段疏勒河源区多年冻土区0~5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稳定型和极不稳定型多年冻土区0~50 cm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含量范围分别为0.015~0.620 g/kg和0.019~0.411 g/kg,微生物量氮含量范围分别为0.644~12.770 mg/kg和0.207~3.725 mg/kg;土壤微生物量总体呈现出稳定型显著高于极不稳定型多年冻土,表明多年冻土退化(多年冻土由稳定型退化为极不稳定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积累有明显抑制作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占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占全氮的比值在稳定型多年冻土中显著高于极不稳定型,表明多年冻土退化对土壤微生物的矿化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土壤微生物量及其与土壤养分的比值有显著的剖面变化特征,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与土壤温度显著负相关,与地下生物量显著正相关。稳定型多年冻土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碳氮比正相关、与氧化还原电位负相关;不稳定型多年冻土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pH正相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温度和pH在剖面变化上显著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驱动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不同多年冻土类型和土层之间变化的因子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3.
《干旱区地理》2017,(3):646-646
2017年3月30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新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保护区管理局)达成协议,双方联合共建"帕米尔高原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相似文献   
124.
荒漠化是生态退化的极端表现形式,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快速和准确地识别中国荒漠化地区,是防范和治理荒漠化的关键。针对2000-2015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NPP的变化趋势、稳定性和荒漠化敏感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构建了识别荒漠化土地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1)近16 a以来,我国内蒙古阴山以南、新疆天山以北、西藏阿里地区、长江以南大部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且一半以上的区域处于植被生态系统不稳定状况;在全国56.2%的国土属于荒漠化敏感区内,上述区域容易受气候、自然条件、人为干扰等影响而发生荒漠化。(2)2000年以来,我国土地荒漠化退化区域面积约20.74×104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16%。主要为五大分布区域,即内蒙古高原中部的典型草原和荒漠化草原区、新疆天山-阿尔泰山山地草原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的温带荒漠和绿洲区、青藏高原的阿里-昆仑山高寒荒漠区、青海省的青南山高寒草原区。(3)荒漠化进程伴随有生产力下降、植被盖度降低和地表温度不断攀升的地表关键参数演变特征,荒漠化的形成受气候影响显著,降雨的减少是造成土地荒漠化进程突出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不合理的种植业、畜牧业等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地荒漠化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5.
李国庆  张春华  张丽  张蒙 《地理科学》2016,36(6):959-964
利用2000~2014年的MOD13Q1-NDVI数据,对内蒙古灰腾梁风电场及该电厂50 km缓冲区内的植被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气象数据,重点探讨了风向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与2000~2008年风电场建设完成前植被生长相比,2008年后风电场运行对植被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但影响范围和强度是不均匀的,结果表明:风电场运行对风电场区域内/外植被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风电场区域内不利于植被的生长,而上/下风区域却有利于植被的生长; 相对于风电场建成前,风电场建成后的2008 ~2014年缓冲区和风电场区域植被恢复比例分别上升了26.66%和13.14%,但上风区域却上升了51.83%,下风区域上升了41.07%。可见风电场上/下风区植被恢复比例,尤其是上风区植被的恢复比例要远高于其它区域; 距离风电场中心30~40 km的上风区很可能是受风电场影响最为明显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6.
草地作为新疆最大的植被类型,是新疆自然资源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既是我国边疆地区主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新疆各民族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据了解,新疆草原管理数据一直沿用的是20世纪80年代在1∶10万和1∶20万地形图上勾绘的调查成果。30多年来,新疆草地资源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草地资源底数不清、动态变化掌握不及时、调查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7.
退化土地的生态重建:社会工程途径   总被引:73,自引:5,他引:68  
蔡运龙  蒙吉军 《地理科学》1999,19(3):198-204
土地退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表现之一,而且与贫困问题互为因果。中国各地土地退化类型中,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土地沙漠化和土壤侵蚀,连片贫困人口也就分布于这些地区。在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需求增加的压力下,让退化土地自然恢复的思路已不切实际,必须通过社会投入对退化土地进行生态重建。重建要医治引起土地退化的经济和社会病根。还需要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共同努力,因而是一种社会工程。其途径包括:从满足人民生存  相似文献   
128.
天山北坡中东段天然草地光谱植被指数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敬峰  王秀珍 《山地学报》1999,17(2):119-124
据1992-1994年天山北坡中东段各种主要天然草地类型混合牧草群落光谱观测资料,牧草产量资料分析发现,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与光谱被指数都具有季节变化特征,呈现出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变化规律;天然草地光谱植被指数可以较了地反映牧草产量的年际变化和不同类型天然草地的产量差异,由于降水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牧草产量的年份,光谱植被指数也高,牧草产量低的年份,光谱植被指数也低。  相似文献   
129.
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放牧强度下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有很大差异,其中过牧使植被种类组成趋于简单,植物多样性指数下降,草地中以一年生劣质牧草占绝对优势,轻牧和禁牧则相反;②由于群落的物种组成和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使群落占据的物种生态位也明显分异,其中轻牧和禁牧的生态位宽度指数趋于增大,过牧趋于下降,中牧年际波动大。由于生态位分离明显,使生态位相似性降低,生态位重叠部分很小;③随着植被的分异,在属性空间上其位置发生飘移,变异越大,飘移的愈分散,其中轻牧和禁牧下植被在属性空间的位置呈曲线型分布,说明其演替呈有规律的渐变过程,而重牧下植被分异剧烈,各点在空间分布零散且距离远,说明其演替跃变性强。  相似文献   
130.
中国南方地区土地退化动态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中国南方典型研究区50 年代和80 年代土地退化的对比分析表明, 近几十年来, 不同人类活动地区土地退化变化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土地退化发展最严重的地区既不是人口密度较小和经济较落后的基岩山区,也不是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和土地开垦程度高的低丘岗地区, 而是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经济不够发达的低山丘陵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