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8篇
  免费   532篇
  国内免费   395篇
测绘学   827篇
大气科学   106篇
地球物理   882篇
地质学   763篇
海洋学   251篇
天文学   64篇
综合类   291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5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993.
运用CAP方法反演2018年9月4日新疆伽师MS5.5地震及MS≥3.0余震的震源机制解,计算得出伽师MS5.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48°,倾角83°,滑动角3°;节面Ⅱ:走向318°,倾角87°,滑动角173°;主压应力P轴方位角为3°,倾角为3°,主张应力T轴方位角273°,倾角为7°;矩震级为MW5.3。使用双差定位法对主震及余震共计129个MS≥1.5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并对震源机制解和重定位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此次重定位地震结果与CAP方法反演结果的展布方向一致,地震集中分布在NEE向,因此认为节面I是此次地震的主破裂面;重定位后NS、EW和UD方向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25、0.23及0.09 km,平均走时残差为0.026 s,震源深度集中分布在5~15 km。此次地震及其余震附近地表无明显的断层出露,所以初步判定2018年新疆伽师MS5.5地震可能受控于柯坪断裂带附近的隐伏断裂。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多频载波相位混合伪距组合原理,根据无几何消电离层的限制条件,以组合后噪声最小为目标提出了优选模型,搜索得到适用于GPS中长基线模糊度解算的典型组合;进而研究了利用电离层延迟平滑改进的多频模糊度解算方法,对GPS三频仿真中长基线数据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实时平滑电离层延迟,只需几min的数据便可以使双差电离层延迟影响削弱到cm级,而利用十几min的观测数据可以快速正确固定基础载波相位模糊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利用TEQC软件的质量检查功能对比TOPCON、TRIMBLE和LEICA三种不同型号的接收机抑制多路径效应的性能,并分析了TOPCON接收机的抑制多路径功能的效果。利用GAMIT、Pinnacle和LGO对不同类型接收机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基线解算,研究不同接收机采集数据基线解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TOPCON NET-G3A仪器的抑制多路径功能对C/A码上的多路径效应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得出不同型号的接收机抑制多路径效应的性能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各型号仪器采集数据计算的基线结果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提高单频GPS短基线解算的精度,削弱非模型化误差对于解算的影响,引入了小波分析和经验模式分解法(EMD)对原始双差观测值进行滤波消噪。利用实验数据评价了小波函数和EMD在信号消噪方面的能力。结果表明:EMD和小波方法均能够起到噪声分离的作用,但EMD比小波方法更直接,且不受小波基选择和分解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在影像匹配领域,影像频率域的相位相关技术有着重要的运用。首先简要介绍相位相关基础;然后,接着为了得到亚像素级的匹配精度,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SVD(奇异值分解)相位相关算法。该算法采用Hanning窗来抑制栅栏效应,并采用带权值的相位解缠技术对SVD分解后的特征向量进行处理。最后通过实验证明:提出的改进方法在影像匹配中具有较高的匹配精度。  相似文献   
998.
基于中国国家和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5.7、5.6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并利用IRIS提供的远震记录深度震相(P、PP、SP)进一步确定了震源深度,最后结合地震序列分布、地震烈度分布和区域地质背景讨论了发震构造.结果显示彝良5.7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I走向243°、倾角62°、滑动角149°,节面Ⅱ走向349°、倾角63°、滑动角32°;5.6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I走向241°、倾角37°、滑动角162°,节面Ⅱ走向346°、倾角79°、滑动角54°,这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均为NE走向的石门断裂,震源矩心深度均为6 km左右,表明地震的能量释放主要发生在地壳浅部,这也是导致震区严重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9.
滇东南弧形构造带现今活动性质的地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呼楠  韩竹军 《地震地质》2013,35(1):1-21
利用hypo2000和hypoDD程序对滇东南弧形构造带1990—2011年间的小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和精定位;精定位后水平误差≤1.4km,垂直误差≤1.9km。在此基础上,根据P珔波和S珔波最大振幅比法,得到区内2007—2012年间148个小震的震源机制解。研究表明,正-走滑滑动性质的节面数几乎为逆-走滑的2倍,显示该区现今构造活动以正-走滑性质为主。根据精定位后的小震震源深度剖面特征,曲江断裂、石屏-建水断裂倾向SW,红河断裂倾向NE,与该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剖面所反映的断裂几何学特征一致。在大陆动力学背景上,苏门答腊-缅甸海沟的回拉效应影响边界可能已经沿NEE方向深入到曲江断裂和石屏-建水断裂,而川滇块体SSE向的推挤作用在滇东南弧形构造带可能已居于次要地位,与SSE-NNW向的挤压作用相比,SWW-NEE向的拉张效应在滇东南现今构造活动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这样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与小震震源参数的总体特征所反映的构造力学环境也是一致的,滇东南弧形构造带可能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张-剪性构造区。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Sobolev空间范数,给出了一般形式的Liénard型方程周期解估计,通过Schauder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周期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