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8篇
  免费   1243篇
  国内免费   1033篇
测绘学   4511篇
大气科学   1778篇
地球物理   715篇
地质学   1108篇
海洋学   1054篇
天文学   577篇
综合类   654篇
自然地理   377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89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381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382篇
  2018年   289篇
  2017年   378篇
  2016年   308篇
  2015年   417篇
  2014年   614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513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471篇
  2009年   483篇
  2008年   555篇
  2007年   426篇
  2006年   403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394篇
  2002年   310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9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对虾配合饵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于1991年7月21日-8月19日在河北省唐海县西林养殖场以养成期中国对虾为材料,在其配合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进行中国对虾对维生素C需要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当中国对虾体长为5.5-7.5cm时,若以本项研究采用的配合饵料的基本成分和配比为基础,配饵中维生素C的最佳变化添加量为0.018%-0.030%。研究发现,变动的维生素C适宜添加量对于中国对虾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增强抗病力和抗低氧能力以及提高存  相似文献   
52.
为了评价海洋水色卫星遥感器特性参数的优劣,确定仪器的计量特性及其使用价值,准确的理解和科学的定义仪器的特性参数是非常重要的。作者曾有幸参加了海洋水色卫星的立项论证工作,本文就作者的一些工作体会,对海洋水色卫星遥感器的特性参数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3.
卫星的设置计划是为了加速3维地震调查数据处理往返时间,就经济效益而言被视为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54.
55.
汪兆椿 《海洋预报》1994,11(3):38-41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缘由汪兆椿(国家海洋局,北京)《全球海洋观测系统》是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世界气象组织等发起的一项为全面长期探索海洋的运动规律,及其内在变化机制,以期长期监测海洋的计划,英文缩写GOOS。这个系统是在已经分别开展或即将实施的...  相似文献   
56.
自生碳酸盐矿物的分布特点,是体现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的一个侧面。在布莱克海岭气体水合物赋存的沉积区域里(ODP994#、995#、997#)就利用这点来评价成岩作用。碳酸盐矿物的分布特点揭示了三个独特的成岩分带:(1)在上部20mbsf (bsf:below seafloor,海底以下深度)处的碳酸盐矿物主要是生物成因的,没有显示成岩作用的存在。这个区域的方解石FOC和8180值(PDB)反映了海相碳酸盐的特点,是与海水平衡的条件下沉淀形成的;(2)在20mbsf和100mbsf深度,方解石的FOC值明显呈现负数(低至-7.0‰),自生白云石较普遍可见(2—40wt%),δ^13C值在3.6‰~13.7‰之间;(3)在,100mbsf以下,白云石从含量丰富减低至微量分布,而分散状的菱铁矿成为主要出现的矿物。菱铁矿的δ^1C和δ^18O值分别在5.0‰~10.9‰、2.9‰~7.6‰之间变化。把溶解无机碳(DIC)的δ^1C剖面分布特点和孔隙水的浓集梯度趋势与自生碳酸盐矿物的δ^13C和δ^18O值对比,我们发现,自生碳酸盐矿物在一个独特的深度区域里形成,呈带状分布。在20mbsf深度及以下,无机碳的δ^13C DIC出现最小负值(≤-38‰)、方解石白云石出现δ^13C负值,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伴随着孔隙水碱度的增加、硫酸盐的亏损和孔隙间Ca^ 2 、Mg^ 2 离子的减少一起发生的,这表明自生方解石和自生白云石的形成是在硫酸盐还原带的底部开始(21mbsf左右)而在100mbsf附近深处大量出现。菱铁矿的形成很显然是在120~450mbsf之间发生,这个区间在气体水合物赋存的沉积物区域内和上部(赋存区域200—450mbsf)。菱铁矿的δ^13C和δ^18O值从它们出现的薄层一直到沉积物底部都几乎一致。然而,现在孔隙水中的δ^13C DIC仅仅与120~450mbsf间的菱铁矿的δ^13C值相似。此外,从菱铁矿中计算出来的与之平衡的δ^18O值与120~450mbsf区段处菱铁矿的δ^18O测量值很好地匹配起来。该区段以高碱度(40-120mm)、低Ca^ 2 、Mg^ 2 浓集度为特征,这符合菱铁矿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57.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南海北部陆架海洋表层温度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7年(1993~1999)月平均的SST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区域海洋表层温度锋在一年中的逐月变化特征,表明南海北部陆架海洋表层温度锋存在明显的季节内变化。结合风场的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东北季风对南海北部陆架温度锋的影响,表明东北季风风速的增加有利于温度锋强度的增强。通过对黑潮南海流套入侵较强的1999年2月与流套入侵较弱的1998年2月的SST卫星遥感资料的对比分析,考察了黑潮南海流套的入侵对南海北部陆架温度锋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潮流套的较强入侵能够增加陆架温度锋的强度,对温度锋的走向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紫露草(Trddescantia)微核技术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的研究,国外已有五年多的历史(1-3)。1980年,此种技术的创始者,美国西伊里诺大学马德修教授来我院合作,在我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监测空气、工业废水及农药等的污染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4,5)。  相似文献   
59.
利用TM合成图像研究滨海平原城市东营市的时空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 (RS)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一体化技术 ,对黄河三角洲上的新兴城市——东营市的城市时空扩展进行动态监测。并在地物光谱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适合于近海平原地区的遥感波段组合 (TM- R5 G3B1)和本区内最易于识别城镇、居民地的波段组合 TM- R5 G7B4 (7月 )、TM-R3G4 B2 (10月 )和 TM- R5 G2 B4 (5月 )。结果表明 ,东营市自 1983年建市以来 ,迅速向东发展 ,由一块城区扩展为东城、西城并立。国家的政策和规划、石油工业的发展是东营城区迅速扩展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60.
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气中气溶胶微粒是一种重要的大气微量成分。气溶胶光学厚度也是大气校正所需的重要大气参数,同时也是海洋水色卫星主要的数据产品。由于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变化较大,所以如何准确获取大气校正和卫星数据产品真实性检验所需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则是至关重要的。在简述气溶胶光学性质的基础上,并结合2002年6月HY—1南海实验数据来阐述现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准确获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