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重点阐述合同价款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在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各个阶段进行合同价款控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2.
高分辨率PS-InSAR在轨道交通形变特征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将高分辨率PS-InSAR技术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的形变监测领域。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专题的形变特征。首先,利用26景TerraSAR-X影像在上海开展高分辨率PS-InSAR沉降精细测量,得到轨道交通网络整体的沉降格局;然后,针对不同建成时期和建设形式的路段,分类探讨其形变特性及原因;最后,进行测量结果的精度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建设已成为上海轨道交通沿线主要的沉降原因;不同建成时期和建设形式的路段表现出不同的形变特征,早期建设路段比晚期建设路段更稳定,高架路段比地下路段沉降速率更小;PS-InSAR与水准数据保持很好的一致性。证实了高分辨率PS-InSAR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形变监测、管理维护和预警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通形变监测、管理维护和预警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3.
卫星定位控制网是轨道交通工程测量的首级平面控制网,其测量成果是保证轨道交通工程顺利建设的基础。本文从卫星定位控制网设计、外业观测、基线向量解算、卫星定位控制网平差、精度分析等方面介绍了北京轨道交通燕房线卫星定位控制网的实施,并根据实际作业情况对控制网布设和观测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4.
105.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提升了轨道沿线特别是站点附近的住宅房地产的价值,城市轨道交通沿线房地产开发亦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领域研究的热点。郑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将会加快城市发展轴的成型,强化城市中心区功能,加快旧城更新和土地置换的步伐,并对沿线土地的升值产生巨大影响。借鉴国内外轨道交通对房地产影响的研究经验,从理论上分析了未来郑州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的影响范围、影响时间及影响程度,并提出了未来郑州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的策略,旨在为交通部门及房地产业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2022年3月16日日本福岛县发生了M7.4级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铁路基础设施破坏,而且导致了一辆行驶中的新干线列车脱轨。本文介绍了东北新干线在此次地震中的震害特点和应急功能恢复情况,总结了此次地震震害的典型特征及启示。通过与2021年福岛地震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震害情况进行比较,从强震特点、列车脱轨、土木结构损伤和电气设施损伤等几方面对该铁路系统在此次地震中的震害特点进行了分析,从抗震韧性角度讨论了此次地震应急恢复时间,总结了日本铁路设施抗震的经验和对我国铁路设施抗震的启示。分析表明: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大,可能伴有轨道变形、墩柱开裂和横系梁开裂等震害现象,甚至出现列车脱轨。从震害现象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东日本大地震以来的维修加固措施是具有一定成效,但列车防脱轨系统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检验,设计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7.
为评价轨道交通连续型隔振屏障的隔振效果,通过Abaqus有限元数值方法,对空沟、填充沟等连续型屏障的隔振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隔振屏障前侧振动加强,屏障后侧存在较好地隔振效果,屏障参数的变化对屏障前振动加强效果的影响较小,部分屏障参数的变化对屏障后侧隔振效果存在影响;屏障的隔振性能随屏障深度的增大而增强,受屏障宽度的影响较小;橡胶板墙隔振性能较差,空沟和混凝土板墙的隔振性能较强,空沟的隔振效果强于混凝土板墙;屏障距离路基越近隔振效果越好,建议工程上应用屏障隔振时,屏障靠近路基设置。  相似文献   
108.
以同球向双球面减隔震支座中的剪力销与减震榫耗能器为研究对象,针对减隔震支座剪力销和减震榫力学参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反应谱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讨论了墩高和场地类型变化对剪力销剪断力的影响和减震榫几何参数对减震榫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减震榫在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支座剪力销剪断力受墩高和场地条件的影响较大,不能简单地取支座竖向力与某一百分数的乘积设置剪力销的剪断力;减震榫的力学性能主要受d0L1L3个几何参数控制,本文给出的几何参数对减震榫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减震榫力学参数的初步设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9.
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塑造城市空间结构、组织公共生活的重要手段。在追求线网效率与形态等技术目标的基础上,轨道交通线网布局也越发有必要引入协同性、公平性等理念,寻求轨道交通与城市其他系统在空间上的协同发展,促进公共服务设施依托轨道交通实现公平共享。文章以深圳为案例,采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建构了休闲设施轨道交通可达性模型;按照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二期(至2011年)、三期第一阶段(至2016年)及三期第二阶段(至2020年)来划分,使用空间可视化、洛伦兹曲线等方法,评估了上述3个不同时段下轨道交通网络与休闲服务设施的耦合关系,比较了轨道交通网络对于休闲服务设施服务人口和空间覆盖面等层面的差异性。研究表明: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持续提升了城市核心区域休闲设施的轨道交通可达性,外围地区休闲设施轨道交通可达性则经历了先减后增的变化过程。轨道交通建设对于休闲服务设施有显著的空间效应及人口效应,深圳轨道交通可达性前50%的社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5%并覆盖全市总人口的40%。研究认为,深圳市乃至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布局应更注重与休闲设施及人口的空间分布进行匹配,重点关注新兴人口增长的区域以及休闲设施资源充裕的区域,促进轨道交通与休闲服务设施协同布局。  相似文献   
11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运营里程逐年累积,轨道交通沿线的工程建设项目存在数量多、工艺复杂、对在建/运营线路安全影响大等问题。本文分析了保护区内影响轨道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针对轨道交通保护区安全管理现状提出综合解决方案,并设计研发出一套针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综合平台,在规范保护区内施工项目管理的基础上,运用物联网、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手段,实现数据的快速采集、处理、分析及预警,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