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5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测绘学   1322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52篇
地质学   470篇
海洋学   27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33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正交设计法提取江蓠高活性膳食纤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江蓠高活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条件,筛选出江蓠碱处理和漂白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出江蓠高活性膳食纤维。结果表明,江蓠高活性膳食纤维的产率达28.3%,颜色较白,膳食纤维干基质量分数达92.83%,钙质量分数1.08%,磷质量分数0.068%膨胀力为9.0mL/g,持水力为825%,质量和功能性指标远远超过西方国家麸皮善食纤维的标准(膳食纤维干基质量分数47%、膨胀力4mL/g、持  相似文献   
92.
以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为实验对象,通过单因素对比实验对其外套膜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利用薄层层析色谱法对色素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丙酮和乙醇为适宜的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提取剂;使用丙酮为提取剂时,浸提时间为4 h,提取温度为25℃,料液比为1︰40。使用乙醇为提取剂时,浸提时间为4 h,提取温度为30℃,料液比为1︰200;利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外套膜颜色为蓝色和红棕色的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后发现,蓝色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由9种色素组分构成,红棕色个体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由10种色素组分构成。  相似文献   
93.
采用Chelex-100树脂法制备了26个物种(分别属于腔肠动物门、海绵动物门和软体动物门)的共生藻以及一株纯培养共生藻的DNA样品。通过PCR扩增叶绿体23S rRNA基因片段获得了26个有效序列,测序比对结果显示获得的序列与扩增目的基因相符。该方法不仅样品消耗量小、操作时间短、设备需求低廉,而且可以避免使用有害化学试剂。这是一种高效、环保的DNA提取方法,可为共生藻分子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4.
目的:优选复方莪术散颗粒的最佳提取与颗粒制备工艺,为该复方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复方莪术散进行提取,以淫羊藿苷的含量和收率综合评价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醇的用量、提取的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考察,优选复方莪术散的醇提取工艺,再以浸膏为原料,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稀释剂(可溶性淀粉)的比例及粘合剂(乙醇)的浓度和干燥温度,制备复方莪术散颗粒。结果:复方莪术散提取最佳工艺为A2B22C11D1,即处方药材加60%浓度的10倍剂量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5h为最优。最佳制备工艺为A3B2C2,即干浸膏∶淀粉的比例为1∶2.5,并以90%乙醇为湿润剂,采用湿法制粒的方法,干燥温度为60℃,所制得颗粒剂经检查符合相关要求。结论:本试验所得复方莪术散颗粒剂的提取与制备工艺合理、可行,为该复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5.
96.
本文基于2014年、2017年、2018年三期GF1遥感影像,针对北京市石景山永定河河道变化特征,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河道自动提取与变化图斑自动发现。选择GEOWAY GFLP作为地理要素智能训练平台,采用基于疑似变化区域自动发现与人工交互确认相结合的遥感监测技术路线,选取典型水体样本进行分析、训练,构建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水体提取模型。通过分析与验证发现,基于深度学习水体提取模型自动提取的河道准确率高于90%,精度高于最小距离、最大似然及SVM分类方法,可用于城市河道的自动提取和变化发现。  相似文献   
97.
根据无人机影像电力线的特征,利用LSD算法实现了电力线的自动提取。首先使用各向同性的Sobel算子对特征区域进行图像增强,再使用LSD算法进行线段提取,然后通过线段合并和线段拟合过滤线段集合,最后使用K均值算法进行聚类,筛选得到最终电力线结果。采用多种地物背景下的电力线影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取完整的电力线,稳健性强,对电力巡线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8.
闫芮豪  周毅  江飞  陈旻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4):44-47,I0002
提出一种基于地形与形态学的撞击坑自动提取算法,该算法主要利用撞击坑的形态特征进行提取,利用形态学方法提高提取结果的连续性并去除提取结果中的噪声,使提取的撞击坑边界线更为简单,定位更加准确,易于存储与计算。该算法使用月球勘测轨道器照相机(LROC)提供的100 m分辨率DEM数据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算法对于形态较为完整的简单撞击坑提取效果较好,提取的边界线较为准确且能够反映撞击坑的真实形态。  相似文献   
99.
对Canny双阈值算子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利用Canny算子处理图像仿真实验对研究区图像边缘进行提取。利用Prewitt算子、Sobel算子、形态学算子处理研究区影像,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anny双阈值算子不仅能去除遥感图像中的椒盐噪声,而且能保证边缘提取的精度;与其他算法相比,在提取效率上也有明显优势和优异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00.
利用测绘卫星立体像对提取DEM效率高、精度高。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资源三号测绘卫星立体像对高海拔地区DEM提取实验,比较正视、前视及后视3种视角全色影像不同组合情况的立体像对所提取DEM的效果,以拉萨市城关区为实验区,并将实验结果与SRTMDEM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正视与前、后视组成的立体像对提取的DEM效果相当,均好于前视、后视全色影像组成的立体像对提取得到的DEM,拉萨市城关区空间分辨率可达10 m,效果良好,可为城市地质灾害评价等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