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2015-02-09果敢冲突后大量缅甸难民进入中国云南省这一事件为背景,结合实地调研所做的问卷和访谈,从交往的基础、交往的形式、交往的频度以及影响交往的因素等方面探讨了中缅边民交往状况。结果发现:1)中缅边民交往的基础有历史渊源、地理空间和政策的支持;2)交往的形式和内容有商贸、教育和情感等;3)中缅边民交往的频度和强度非常高;4)影响中缅边民交往的因素有中缅国家间关系、中缅之间边境贸易政策和两国对外开放政策等。  相似文献   
72.
中蒙边境及邻区典型斑岩型铜矿地球化学特征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前人对中蒙边境各典型斑岩型铜矿床的研究成果,对中蒙边境古亚洲洋成矿域内典型斑岩型铜矿床的含矿岩体进行了地球化学探讨,结果表明:1)区内岩石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低铝质岩石;2)岩石均呈现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模式,重稀土分布平坦,岩石矿化蚀变后出现明显的负Eu异常,同位素结果表明均来自地幔的部分熔融;3)区内矿床均形成于岛弧环境,矿床的形成具有多期、多源、多构造变化特征,是特定时期地壳演化阶段构造-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通过对中蒙边境典型斑岩铜矿床地球化学的探讨,以期为区内斑岩型铜矿床的找寻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崇左,这座2003年8月6日才挂牌成立,广西最年轻的地级市,是一座后进开发的沿边、近海(南海)、邻首府(南宁)、连东盟的边境城市。虽然该市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起步较晚,却不甘落后,快马加鞭地做好工作。2009年3月初,正是南方桃花怒放时,笔者跟随崇左市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深入各县(市、区)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成果预检。3月17日,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通过自治区的检查验收并获优秀成果等级,比原定计划提前了整整1个月,得到了广西国土资源厅领导的好评。目前,正进一步完善资料,拟申请国家级检查验收。  相似文献   
74.
中哈边境地区旅游廊道空间布局与发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的大背景下,新疆丰富多样的边境旅游资源迫切需要寻找可行的路径加以释放。如何围绕边境旅游主题构建旅游产业要素线性空间,将是边境旅游发展需要从空间上思考和突破的关键问题。以“点-轴”理论为基础,运用中心职能指数和引力模型的定量方法分析中哈边境地区旅游节点、旅游廊道及其旅游地发展系统,对促进边疆地区旅游产业要素自由流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目的地形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表明:中哈边疆地区一级旅游节点有5个,二级旅游节点有7个;一级廊道节点段5个,二级廊道节点段11个;四大旅游地发展系统为哈吉民族风情边境旅游系统、塔城生态休闲边境旅游系统、博温康养度假边境旅游系统和霍霍察昭文化古迹边境旅游系统。  相似文献   
75.
76.
中越边境分水岭自然保护区有五个土类,即: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它们按海拔由低到高,依次更替,山体的西南坡为迎风坡,东北坡为背风坡,各土类的界线前者比后者稍高。  相似文献   
77.
伊宁是我国新疆西部重要的边境城市,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和伊犁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居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族等32个民族。1992年伊宁被辟为沿边开放城市以来,这座昔日边境军事重镇,已成为中国西部边陲最大的商埠。  相似文献   
78.
钦州市登陆中越边境南海台风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小娟  郑永泉 《广西气象》2006,27(A01):56-57,61
以1958~2000年间登陆中越边境的16个台风的季节强度,移速、影响的地域、天气形势作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该类南海台风产生暴雨有时间性和地地域性,暴雨基本上出现在6~9月份,出现暴雨的台风概率8月最大9月次之6、7月较小;钦州、灵山、浦北三站中出现暴雨的均在钦州市沿海一带,灵山、浦北在该类台风过程中无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79.
卢志光 《高原地震》2007,19(2):71-72,49
西部边境山区,地理位置特殊,一向为主要的战略要地,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差,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经济条件落后。西部边境山区地貌和地质构造复杂,具有诱发破坏性地震的条件和受邻近地区地震影响的可能。而边境山区防震减灾工作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以及问题和困难,难以适应当前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要做好边境山区防震减灾工作,树立国门形象,提高国际影响,边境山区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强化措施,提高防震减灾工作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0.
吴寅姗  刘云刚  周雯婷 《地理科学》2019,39(7):1072-1081
在社会建构视角下,边界并非固化的界线,各种社会力量亦在持续塑造着边界的功能与特性。采用深度访谈、实地调查和文本分析研究方法,从社会建构的视角,探讨了不同主体基于日常跨境实践对中英街边界的社会建构,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边境空间管控应对策略。结果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背景下,中英街的边贸旅游经济发展为居民参与跨境小额贸易提供了契机,中英街居民的身份与水客的身份由此实现了高度的融合;而在20世纪90年代内地实行市场经济及香港回归的背景下,中英街边贸旅游经济衰落,中英街地区居民的身份与水客的身份逐渐分离。在此过程中,各主体响应边界管控政策变化,塑造了不同的边界生活空间。未来边界管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以理解边界空间的历史和现状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