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38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42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61.
近30年淮北平原冬小麦物候期演变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德 《气象科技》2009,37(5):607-612
对1979年以来的物候资料和同期气候要素进行研究分析,初步揭示了近30年来淮北平原冬小麦物候期的变化规律:返青、起身、拔节、开花、成熟5个物候期呈明显提前趋势,尤以返青、开花、成熟3个物候期提前明显。在光、温、水3气候要素中,决定安徽淮北平原冬小麦物候期变化的主要气候要素为温度,降水要素与本地小麦所有物候期之间的相关关系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在光照要素中,仅小麦灌浆期间的日照时数与灌浆历程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给出了主要气候要素对淮北平原冬小麦物候期影响的定量关系:2月热量每增多10℃,冬小麦返青期将提前1.6天,2月日平均气温每上升1℃、返青期约提前1.4天;3月活动积温每增多10℃,起身期会提前1.0天;拔节期提前1.2天;4月热量每增加10℃,开花期将提前0.9天。灌浆期间的气温日较差每升高1℃,乳熟期会提前0.4天;5月平均气温每升高1℃,成熟期会提前1.5天。灌浆期间气温日较差增大、日照时数增多,小麦灌浆历程缩短,反之灌浆历程延长。  相似文献   
162.
基于MODIS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生长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0—2006年 (2004年缺)6年MODIS每8 d的总生产力资料以及我国农业气象观测站点牧草的物候观测资料, 定量分析了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以及牧草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的年均GPP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总初级生产力) 从2000—2006年呈现出波动性的变化特征, 年平均值为234.45 g C · m-2。对该地区植被的GPP与同期气候要素的分析显示, 气温是影响该地区植被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 降水其次。对牧草物候期的GPP分析表明, 不同地区牧草的物候期对应的GPP值不同; 牧草在开花期时GPP最大, 在出苗期和黄枯期时GPP相对较小, 但是同一地区牧草的出苗期和黄枯期GPP值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63.
气温对吐鲁番地区木本植物春季物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吐鲁番和鄯善1980-2004年气象资料以及同期春季物候资料,统计分析了吐鲁番地区气温和木本植物春季物候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各物候间的相关关系以及不同时段气温变化对物候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吐鲁番地区木本植物春季物候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64.
基于GIMMS(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NDVI 3g数据,在提取北半球荒漠草原过渡带每年植被物候期的基础上,研究了1982-2012年物候期的时间演化趋势及空间分异特征,并结合全球气候再分析资料,探讨了物候变化的气候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1998年之前,荒漠草原过渡带植被物候期变化地区间差异较大,而在1998年之后,北半球荒漠草原过渡带生长季结束期整体提前,平均提前0.41 d/a;同时,除萨赫勒以外的各地区植被生长季长度普遍缩短,平均缩短0.88 d/a。植被物候期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荒漠草原过渡带植被物候变化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且空间差异明显。在中高纬度地区,气温是限制植被活动的关键因子,温度升高可以促进生长季开始期的提前,而降水增加则会妨碍植被生长;在较低纬度地区,水分是影响植被活动的关键因素,高温造成的水分亏缺会导致植被生长季缩短。从植被物候期对各气候因子响应的时滞性来看,荒漠草原过渡带植被的物候期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最迅速,对蒸散的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对降水的响应不存在时滞差异。  相似文献   
165.
《天文爱好者》2010,(2):48-49
彗木相撞 撞出的天文情缘 陈韬与天文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始于1994年7月的彗木大相撞。(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与木星相撞)“万一有彗星或者近地小行星与地球相撞,悲剧是不是会再重演?”还在读初中的陈韬胆大无惧,决心去搜寻、发现那些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太阳系小天体,与天文学的不解之缘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166.
气候变暖对呼和浩特地区自然物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982—2007年气候变暖对内蒙古呼和浩特、武川自然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春季,土壤表层解冻呼和浩特晚于武川,其余物候呼和浩特早于武川;秋季物候均为武川早于呼和浩特。且两地物候间距均为"豆雁始(绝)见>气象水文物候期>植物始花(落叶)";两地植物物候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豆雁始(绝)见呈显著负相关,气象水文物候期间相关不显著;②两地年、春、秋季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植物物候春季提前,秋季延迟趋势显著,与气温有很强的响应关系;豆雁在呼和浩特始见提前,绝见延迟,武川与此相反,豆雁与气温有一定的响应关系;气象水文物候期也具有春季提前,秋季延迟的趋势,与气温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7.
基于2000—2011年MOD13Q1产品的EVI时序,借助QA-SDS数据集消除云、阴影和冰雪等的影响后,采用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法进行时序重构,并运用动态阈值法提取云南高原山地典型森林植被的物候特征参数(即生长期开始时间、峰值时间、结束时间和生长期长度),进而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物候期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从寒温性森林植被到热性森林植被的EVI值呈递增趋势;2.森林植被生长期开始时间、峰值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大致发生在3月中旬至4月中下旬、6月中旬至下旬和8月中旬至10月初,生长期长度为135~195 d;3.由寒温性植被向热性植被的生长期高峰时间和生长期结束时间总体呈延迟趋势,且生长期延长,生长期开始时间则由暖性植被向寒温性植被、暖性植被向热性植被双向提前;4.高原山地热量梯度决定了森林植被物候的空间格局,水分条件则主要控制着EVI和物候期的年际波动。  相似文献   
168.
车前草物候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982-2006年内蒙古地区7个物候观测站车前草春、秋季物候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并分析了物候期变化与气候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物候观测站车前草春季物候为提前趋势,秋季物候为延后趋势;气候变暖是车前草物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开花期与冬、春季温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温度高则开花早,反之则晚;黄枯期与秋季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温度高则落叶晚,反之则早。  相似文献   
169.
哈尔滨的四季与季节划分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详细叙述了哈尔滨四季的物候特征、农事活动、人们衣着变化等特点,并据此划分了哈尔滨的四季。提出用30年月平均气温T^-30划分四季的指标:5.0℃≤T^-30≤19.9℃为春秋季,T^-30≥20.0℃为夏季,T^-30<5.0℃为冬季。  相似文献   
170.
贵州近20a部分物候现象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省近二十年来部分物候现象变化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初步认为: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及遮蔽度提高是造成贵州大部分植物芽开放期有推迟趋势的原因。以余庆杏芽开放期为例,研究了物候与前期气象条件的关系,以及用数理统计法预报当地多种界限温度初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