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32篇
  免费   1449篇
  国内免费   1399篇
测绘学   7815篇
大气科学   1095篇
地球物理   735篇
地质学   3811篇
海洋学   1625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1451篇
自然地理   1808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596篇
  2022年   655篇
  2021年   811篇
  2020年   547篇
  2019年   705篇
  2018年   492篇
  2017年   583篇
  2016年   557篇
  2015年   656篇
  2014年   884篇
  2013年   657篇
  2012年   759篇
  2011年   789篇
  2010年   757篇
  2009年   856篇
  2008年   858篇
  2007年   739篇
  2006年   606篇
  2005年   617篇
  2004年   600篇
  2003年   564篇
  2002年   536篇
  2001年   437篇
  2000年   343篇
  1999年   318篇
  1998年   331篇
  1997年   300篇
  1996年   271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217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248篇
  1991年   182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城市边缘区景观变化与人为影响的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陈浮  葛小平  陈刚  彭补拙 《地理科学》2001,21(3):210-216
利用1988、1993、1998年的遥感影像,应用最大似然法和概率松弛法对马山景观组分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对分类结果进行比较求得研究区景观变化的转移短也阵,分析了人为改造活动与景观组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和空间变化过程,马山区已经从1988年的传统农业景观转化为1998年的城郊混合景观,人口、经济、产业结构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借助人为影响指数,利用网格采样和地统计学分析,研究了马山1988-1998年间景观的人为开发利用活动,揭示人为活动的空间变异强度分布及景观转变过程的社会驱动力。  相似文献   
992.
卫星遥感影像中耕地信息的自动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采用遥感图像处理ENVI3.2软件和TM资料,进行了7个县(市区)10个时相的耕地信息自动提取技术研究,结果证明,选择春季时相,TM432波段合成,经几何校正和增强处理,通过交互的非监督分类提取耕地信息,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平均分类精度达到98.22%。  相似文献   
993.
应用遥感数据研究中国植被生态系统与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8  
应用1982-1994年NOAA/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和587个气象台站的数据对我国不同类型植被生态系统和气候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将我国的植被类型划分为21类,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下我国不同区域,不同植被类型和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多年平均状态下,植被生态系统NDVI水平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年内变化上,温度对植被生态系统季相变化化起着比降水略大的作用,年降水量造成了植被季相响应的差异,在年际变化上,分别研究了4个季节和整个生长期尺度上的关系,一般情形为温度和降水对植被的年际波动起着大致相反的作用,不同植被类型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季节)对气候的变化响应方式也不同,发现在植被的生长期,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植被生态系统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方式相反;同时存在2个植被-气候敏感区,分别为我国北方的典型草原到森林的过渡区和云南中部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994.
应用Landsat ETM数据估算鄱阳湖湿生植被生物量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李仁东  刘纪远 《地理学报》2001,56(5):532-540
利用2000年的Landsat ETM数据,首次采用全数字化遥感定量方法对鄱阳湖湿生植被的生物量及其分布进行调查研究.首先,用该时相卫星数据制作假彩色合成图象,以该图象为主要依据之一,设计了野外生物量采样路线与样点,并在地形图和GPS的帮助下,实时地开展了湿生植被生物量的野外实地采样.然后,在室内将采样点坐标和Landsat ETM图象坐标进行几何纠正和匹配,将坐标统一转换为等积圆锥投影.再逐个坐标点比较采样数据与ETM4波段数据和NDVI、DVI和第一主成分数据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采样数据与ETM 4波段数据有最好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达到0.86.采样数据与DVI、NDVI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80.采样数据与第一主成分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仅0.40.基于这一比较,建立了采样数据与ETM 4波段数据的线性相关模型.据此,用ETM 4波段计算出鄱阳湖4月份湿生植被的总生物量为3.8×109 kg,并编制了整个湖泊生物量的分布图.  相似文献   
995.
天山北坡前山带景观分布特征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前人研究前山带的基础上,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和遥感影像数据,论述了天山北坡前山带的形成,同时从遥感影像上定量分析了前山带构造带的分布规模和分布特征,阐述了前山带各类各类景观单元对区域气候气候河川径流,绿洲发展,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以及生态环境等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996.
基于知识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的遥感图像土地利用分类法。包括知识的获取和表达 ,以及将知识用于土地利用分类。知识的获取和表达包括两方面。一是将原有的GIS土地利用数据与新的遥感图像配准、叠加、集成 ,并从中挖掘各类型的光谱知识。二是通过对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并从中得到原有各土地利用类型经数年后变成其它类型的可能性及其大小。并将其定量化表达成新遥感图像上各类型的先验性概率。在知识的应用和分类方面 ,分别对原土地利用各类型所对应的遥感图像进行知识的应用和处理 ,利用各自可能出现的类型及其各类型的先验性概率进行最大似然法分类。研究表明 ,该方法将原有的GIS数据和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先验性知识综合集成用于新的遥感图像的分类中。这不仅可以促进GIS数据更新的自动化 ,而且还可以得到比常规最大似然法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997.
为正确理解和实施ISO9002标准,就相关条款作了应用说明,可供改进质量工作和正确立质量保证体系借鉴。  相似文献   
998.
BP和RBF神经网络技术以其强大的学习功能应用于水资源分类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当不具备已知样本时 ,以上技术很难应用。提出了可塑性较强、无监督的A -K网络模型 ,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和算法 ,并将其用于水文水资源研究领域中。实例表明 ,该方法能较理想地解决已知样本的分类问题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地形干涉纹图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桂文  王超  郭子琪  刘智  张红  于勇 《地学前缘》2001,8(4):310-310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模拟一地区的地形干涉纹图 ,这方面的专门报道不多 ,但由于其在实际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中的广泛应用 ,经过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学家们和一些商业公司的共同努力 ,目前这方面技术已逐步走向实用化 ,在一些图像处理软件系统 ,如Earthview中已具有这方面的模块。虽然这些商业化的软件大都具有较好的应用性 ,但商业运作的版权保护使许多中国用户并不能得到这些软件系统 ,所以有必要研究开发具有自主权的图像处理软件。作为一门新型的遥感技术 ,近几年来 ,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  相似文献   
1000.
喀斯特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衰退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贵州喀斯特地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由于土地资源利用的不合理,不同区域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一些地区存在的石漠化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清镇市地处贵州黔中地带,是喀斯特发育较完备的地区之一,其中碳酸盐岩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7.96%,喀斯特面积占绝大部分。通过应用多波段、多平台的遥感信息,在野外调研基础上与GIS技术支持下,对图件进行解译、编辑处理,制作镇石漠化动态,为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及环境建设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