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0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长春市耕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彦彤  张延军  赵玲 《地理科学》2011,31(7):868-873
利用1988~2007年统计数据和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春市19a间耕地总量动态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影响长春市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1988~2007年长春市耕地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②经济发展是长春市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③主成分分析中各因子的因子载荷除林牧渔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0.575外,其他均大于0.9;④耕地产出率与林牧渔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因子载荷相对较高。影响长春市耕地总量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可归纳为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科技进步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103.
长春市隐伏断裂遥感解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DEM数据与SPOT数据融合后的卫片,对长春市区隐伏断裂进行了遥感解译。解译标志包括(1)色调异常面,色调异常带;(2)平直伸展的地形陡坎,丘陵和台地的平直界限,切割岗脊的平直界限,切割岗脊的线性负地形,山体及沟谷的扭动;(3)格状水系,水系沟谷流向突然转变,分水岭两侧水系不对称。根据这些遥感解译标志,解译出长春市区4条东西向断裂,11条北东向断裂,11条北西向断裂,11条近南北向断裂。  相似文献   
104.
长春城市空间扩张特征、机理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快速膨胀与盲目扩张是当前我国许多大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春城市空间的快速无序扩张趋势日益严重,随之产生许多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的负面效应.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增长与空间扩散、开发区建设、机动化与交通设施建设、住宅扩散与郊区房地产开发以及城市规划的宏观导向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与加速了长春的城市空间扩张.为遏制其"摊大饼"式的空阃扩张及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从城市增长模式、空间优化布局、房地产开发控制与引导、快速交通体系建设、耕地与生态系统保护等5个方面提出了调控长春城市空间快速扩张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5.
地名信息     
胡锦涛为中国南极昆仑站题名2月11日,在中国南极昆仑站建成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昆仑站题写了站名。正在执行极地考察任务的我国科考队员闻讯后,感到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106.
杨青山  张鹏  张佳  王岩  肖超伟 《地理研究》2010,29(11):2070-2079
长春市这一典型单中心扩展型城市为例,通过对1980年、1985年、2000年和2007年4个时间断面60个道路交叉口交通量的数据分析,研究典型单中心扩展型城市的主要道路交叉口交通量时空演变特征和规律,得出的主要结论为:(1)主要道路交叉口人流量与车流量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带有典型的单中心圈层式扩展和轴向集聚特点,即圈层式中心放射状特征。具体表现为城市中心区交通量和道路利用率较高,边缘区交通量和道路利用率偏低;(2)主要道路交叉口人流量与车流量时空演变特征存在差异,人流量增幅较小、增速较慢,历年间变异系数均维持较高水平且变化不大,中心集聚特征明显。车流量增幅较大、增速较快,历年间变异系数均较人流量小且变化较大,在中心集聚的基础上,沿主要交通干道呈现明显的点轴式集中特征;(3)虽然1980~2007年主要道路交叉口人流量与车流量发生较大变化,但交通量时空分布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反映出单中心扩展型城市空间结构对交通量空间分布的强大制约性。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利用1999年1月~2002年7月4年的气象、交通资料,对长春市近4年共1310天的577多个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这些事故和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初步研究。从而总结出交通事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交通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08.
王琪  廉毅  涂钢 《吉林气象》2004,(4):30-32
采用便携式CO2浓度分析仪,在长春市气象站对长春近地层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观测。观测资料表明,长春近地层空气CO2浓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明显,夏季CO2浓度表现为夜间明显高于白天,每日CO2浓度高值期为383~441ppm,低值时期为322~342ppm。冬季每日CO2浓度高值期为425~474ppm,低值期为381~397ppm,仍然是白天低于夜间。春、秋两季长春CO2浓度的昼夜变化不象夏天和冬天那么明显。近地层空气CO2浓度季节变化也十分明显,12月前后浓度最高,为400至410ppm左右;7、8月份最低,为360~370ppm左右;春、秋季处于两者之间。均在390ppm上下。其变化与化石燃料燃烧和植被光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9.
长春市城市形态及风环境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少有研究分析城市形态和城市风环境对地表温度(LST)的影响。利用建筑和遥感等多源数据,基于GIS空间方法,结合迎风面指数(FAI)和地表温度,研究长春市城区迎风面指数时空差异,探索城市形态对城市地表温度影响。结果表明:①迎风面指数呈现从中心城区向外扩散的空间趋势,高密度以及高建筑对风的阻碍程度大。朝阳区北部迎风面指数最大,最大值达到15.1,各个区边缘区迎风面指数最小,最小值为0.01。②研究区昼夜地表温度温差大,范围分别是18.15℃~31.73℃、4.27℃~18.43℃。空间分布上与迎风面指数存在相同特征,城市中心城区温度高,以同心圆方式逐渐向外扩散。受城市建筑形态、人为热源等因素影响,与夜间相比,白天高温地区范围更大。③迎风面指数与地表温度在一定程度上相关,昼夜相关系数分别为0.371和0.355。建筑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空间形态不同,对地表温度影响存在差异。结合城市风环境状况开展城市形态信息的定量研究,对于城市气候学家、城市规划师探寻城市潜在通风廊道、改善城市通风环境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引入经济重心模型、引力模型及断裂点模型,结合因子分析法及GIS软件分析图,研究吉林省2002—2016年经济重心迁移位置及经济重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度。结果表明:2002—2016年期间,吉林省经济重心一直徘徊在长春境内,较为稳定,可确定长春市作为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经济增长极的重要地位。长春市对吉林市的引力值和断裂点距离影响均较大,吉林市可作为吉林省副增长极城市。随后是四平市和辽源市,其他城市受经济辐射力影响一般,松原市经济后发优势显著,经济辐射距离大于城市间距离。因此,积极发挥长春市经济增长极作用、促进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协调快速和共同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