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36篇
  免费   1903篇
  国内免费   1689篇
测绘学   1954篇
大气科学   1861篇
地球物理   1458篇
地质学   6326篇
海洋学   1361篇
天文学   147篇
综合类   2268篇
自然地理   2753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303篇
  2022年   387篇
  2021年   525篇
  2020年   323篇
  2019年   438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479篇
  2014年   1013篇
  2013年   872篇
  2012年   1140篇
  2011年   1105篇
  2010年   991篇
  2009年   1042篇
  2008年   1070篇
  2007年   956篇
  2006年   906篇
  2005年   1024篇
  2004年   706篇
  2003年   490篇
  2002年   379篇
  2001年   343篇
  2000年   429篇
  1999年   450篇
  1998年   326篇
  1997年   312篇
  1996年   331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58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3年   3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经济腾飞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进程中,地球物理学面临巨大的机遇,展现出多维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国家战略需求和自主创新已成为中华民族能否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强音!在这前提下,地球物理学家就必须超越已有的框架,穿过地平线,全方位的研究、探索、揭示、发现地球内部的奥秘.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新世纪里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导向,即地球物理学的前沿领域和深化研究与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制约;地球物理学必须牢牢地把握住向高层次的综合研究脉络方能有所发现与突破;地球物理学所面临的机遇、多元发展空间和挑战;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主体内涵和导向.  相似文献   
992.
资源环境模型库管理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环境模型库管理系统是资源环境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建立资源环境模型库管理 系统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采用模型管理技术, 其主要方法包括数据式模型管理、结构化 模型管理、面向对象的模型管理和基于知识的模型管理, 这种方式的优势是可以有效地管理资源 环境模型, 但对空间数据处理的功能较弱, 需要编写大量的程序代码。另一种途径是在GIS 中管 理模型, 如ArcGIS 中的ModelBuilder,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GIS 的空间数据处理能 力, 但对复杂模型的支持较差。根据以上两种方式的特点, 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资源环境 模型管理框架, 把模型抽象为模型类与模型实例, 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表达模型, 通过构建资源环 境模型引擎处理空间数据和模型数学方程; 利用模型库和数据库, 可以实现模型的有效管理和模 型重用。  相似文献   
993.
梁进社  贺灿飞  张华 《地理学报》2007,62(8):840-848
从交通问题的对偶规划出发, 引入由Beckmann 和Wallance, Golob 和Beckman 等提出的不确定性效用方法, 建立交通问题和双约束重力模型的关系。证明当旅行者效用概率分布密度函数的标准差趋于零时, 双约束重力模型中的距离摩擦系数趋于正无穷, 由双约束重力模型确定的旅行分布使得总的交通成本达到最小。在这种关系中, 双约束重力模型中平衡因子的作用是市场调整旅行终点服务价格进而调整旅行者消费者剩余的结果。通过建立的分 析方法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武汉、成都和昆明等七个城市间航空交通的应用, 发现多数航线的模拟较好。结果表明各终点的差异性、消费者偏好的不同、交通工具的替代性和旅行目的之差异性等可以导致一些较大的误差, 这些差异性可以采用对起终点对的单位交通费用的调整来体现, 从而达到较好的模拟和分析效果。  相似文献   
994.
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困境与对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连成  陈才 《地理科学》2007,27(5):624-629
探讨了当前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中出现的哲学、分支体系、理论、方法论、研究方向和高等教育等6方面问题,并从中国经济地理学学科建设角度,分别对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哲学、学科分支、理论体系、方法论和研究领域进行了梳理,对各自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5.
关于加强河北省地理标志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地理标志的概念和特征世贸组织于1994年通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第22条第1款规定:“本协议的地理标志系指下列标志:其标示出某商品来源于某成员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某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我国在2001年10月新修订的《商标法》中也增加了地理标志的有关内容,其中第16条第2款明确规定:“前款所称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第一次在法律上明确了对地理标志的保护。根据上述定义,地理标志具有以下特征:1)是特定地区名称与特定产品的结合,用于指示该产品来源于该地区,该产品的质量特点和声誉等主要取决于该地理因素,如西湖龙井、烟台苹果、日照绿茶等。2)所标示产品的特定品质、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此地理来源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决定。如蠡县麻山药是目前保定市唯一一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独特的品质与蠡县特有的自然条件(沙质土壤富含钾元素等成分、土质结构独特、光热条件适宜等)和高标准的管理密切相关。3)是经过长期发展、自然形成的。某地区某种产品的特定质量或其他特点,只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被广大消费者所认识,且只有保持稳定和持久,才能声名远播。如河北省迁西县的迁西板栗,至今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相似文献   
996.
新课标、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单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以“地貌”单元为例,分析了单元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从课程标准、教科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探讨。文章通过设立单元情境、设计问题链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地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7.
何磊  祝宁苑 《地理教学》2022,(21):39-43
针对目前学科融合主题不明确的问题,文章以地理与生物学科知识的融合渗透为跨学科教学的载体,做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有机结合,提出了在农业劳动课程中融入地理与生物学科知识的两大途径,即学科主题的大整合和学科知识的小融合,并从农业生产过程的前期准备、中期管理、后期收获三个环节设计了基于农业劳动的地理与生物学科知识融合的课程案例。  相似文献   
998.
南卓铜  潘小多  李新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12):1316-1318
G-WADI(Water and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for Arid Lands-A G1obal Network,干旱区水与发展信息全球网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计划(IHP)启动的针对干旱区水文研究的项目,旨在通过建立全球网络全方位提升对干旱区水系统的理解,增强干旱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开发的能力.2006年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寒旱所")开展内陆河研究的主要流域--黑河流域成功加入G-WADI试验流域网络.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满足192道自然电位监测仪便携性、智能化、长时间自动监测的要求,解决现阶段电法勘探仪器的采集控制设备在人机交互性、续航能力、便携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通过将蓝牙、Wifi等物联网技术与地球物理仪器相结合,设计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采集控制软件。经过测试,该软件功能高效,数据传输质量好、运行稳定。在地质微生物自然电场信号检测实际应用中表现稳定,可以不间断监测超过36 h,数据采集准确度高、可视化效果好,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以欠驱动自主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为试验平台,提出了一种水平面动力定位控制方法.根据自研AUV平台的运动执行机构配置,针对其欠驱动特性设计运动控制器,控制纵向推力与转艏力矩,经过路径跟踪与区域镇定两个阶段,使航行器先沿预设路径快速接近目标点,再低速逐渐调整水平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