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新疆阿尔泰山哈纳斯河流域及其邻域第四纪冰川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新疆阿尔泰山哈纳斯河流域及其邻域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类型和特征,哈纳斯河流域第四纪时期至少发生过5次明显的冰川事件,即倒数第三冰期,倒数第二冰期,倒数第一冰期(末次冰期),新冰期和小冰期。其中,更新世的3次冰川作用规模巨大,倒数第三冰期的冰川呈半覆盖式,倒数第二冰期和倒数第一冰期时发育了长达96km以上的大型山谷冰川。古冰川属于冰温高、活动性大和侵蚀能力强的温冰川。从新到老,每次冰期的雪线下降幅度一次比一次大。  相似文献   
22.
阿尔泰造山带和阿尔泰山构造成矿域的形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李志纯  赵志忠 《地质科学》2002,37(4):483-490
阿尔泰造山带的形成过程经过了造山启动期、造山暂歇拉张期、主造山期和造山期后拉张期等4个发展阶段.基于构造-流体-成矿作用的一致性,重点剖析了阿尔泰山前铜-多金属、南缘金矿和山区稀有金属的成矿作用,提出了阿尔泰山构造成矿域形成的模式,发现它们与阿尔泰造山带的形成密切相关,阿尔泰造山带的形成过程就是阿尔泰山构造成矿域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3.
库马苏金多金属矿床是最近在进行1∶2.5万土壤化探异常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位于新疆阿尔泰山北部诺尔特断陷盆地内。矿体产于下石炭统红山嘴组下亚组第一岩性段的凝灰质细—粉砂岩中,呈NW向带状展布,已控制矿体长逾500m,宽超过200m,矿体有北西翘起而向南东隐伏的可能,目前已控制储量金、铅、锌矿均达小型规模。矿体所在地区地球化学异常、矿化蚀变发育,矿点、矿化点密集,部分矿点已具有一定规模,只是限于地形和工作条件未进行系统的工程控制和详细检查,仅已评价过的20号矿点中就发现相当规模的矿体。通过与同一大地构造位置的哈萨克斯坦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的初步对比,并对区内地球化学异常、矿化蚀变带及其矿点分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本区成矿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4.
锡伯渡-富蕴活断层是额尔齐斯活动断裂带的一部分。为确定锡伯渡-富蕴活断层的活动年代,从采样入手,据6个14C计时及热释光样确定,该断层在BP(56.77±4.83)×103a,即晚更新世晚期以前活动。活动断裂带宽12m,最大垂直断距为2.75m,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垂直活动速率为0.05mm/a,目前断层蠕滑,不具备发生大地震的条件。  相似文献   
25.
位于新疆北部,属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所辖,紧邻中国与哈萨克、俄罗斯、蒙古的边境,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区域,中国的西北角,阿尔泰山西南坡,它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额尔齐斯河上游的喀纳斯河流域。公园分为喀纳斯湖、河湾、黑湖、东锡勒克四个景区,  相似文献   
26.
乔樵 《国土资源》2005,(10):56-59
山,是地壳的褶皱,是大陆的隆起,是地球表面最高耸的部分. 中国是多山的国家,从西部的青藏高原、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一路东来,南北横亘,东西交错,形成了山的海洋,山的世界.于是产生了疑问,哪一座山敢为天下先?从井冈山归来才敢说,井冈山才撑得起“天下第一山”的桂冠.  相似文献   
27.
叶玮 《干旱区地理》1991,14(3):79-85
阿尔泰山砂金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按其成因可分为残积砂金矿、冲积砂金矿、洪积砂金矿、冰川-冰水砂金矿、风积砂金矿和复合型砂金矿六大类。不同类型砂金矿形成环境不同,砂金成矿规律也不一样.受成矿条件影响,阿尔泰山砂金矿的分布以垂直分带性为其主要特点.高山带砂金矿以冰川-冰水型为主;中山带冲积砂金矿最为发育;低山丘陵区集中分布残、洪积砂金矿;山前平原则发育风、洪积砂金矿。  相似文献   
28.
阿尔泰山的采金历史悠久,从中外史料考证,于公元前300-400年匈奴人雄居漠北,贸易往来使用黄金表明早已有采金业,但有史料直接记载,可追溯到汉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当时就称阿尔泰山为“金微山”,即后来称为“金山”的来源,足见有黄金的开采而得名.我们将整个历史时期划分5个阶段叙述了该地区采金业的兴衰状况. 追溯历史上采金业的兴衰以及采金地点,为今天寻找砂金矿提供了不少启示,从中受益不少,同时也有不少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29.
阿尔泰山喀纳斯河谷晚第四纪冰川地貌演化过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阿尔泰山喀纳斯河流域在第四纪期间发生过多次冰川进退,丰富的侵蚀与堆积地貌为区域地貌演化过程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该区的第四纪冰川作用对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喀纳斯湖口以下主谷内古冰川地貌的实地考察,测定不同地段多级U型谷底(台地)的海拔高度以及冰川漂砾的上限与分布位置,并对主谷内不同地段不同期次的冰碛物进行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研究发生在主谷内的古冰川作用系列、规模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喀纳斯湖到驼颈湾地区的谷地中主要发生过4次冰川作用,时代分别对应中梁贛冰期(MIS12)、MIS8/10、倒数第二次冰期(MIS6)以及末次冰期。末次冰期冰川作用又可细分为3个阶段,分别对应MIS4、MIS3中期与MIS2;根据三级U型谷的分布特征推断,古冰川作用规模呈现渐次变小的规律,自冰川站至下游接近冰川末端,中梁贛冰期时冰川厚度达50~395 m,覆盖范围包括主谷及两侧的山梁和支谷,延伸的长度和宽度都最大,MIS8/10以及倒二冰期时的厚度分别在102~199 m和88~269 m之间,冰川末端到达驼颈湾附近;鸭泽湖附近坡地上保存完好的多级台地,说明发生在河谷内的古冰川活性大,流动性和连续性较强,具有温冰川的性质;喀纳斯主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与局部小气候和地形对冰川的发育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30.
基于树轮δ~(13)C的阿尔泰山南坡夏季降水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阿尔泰山南坡东、中、西部3个样点的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δ13 C序列,结合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降水资料分析表明,树轮δ13 C序列对阿尔泰山南坡夏季降水有较好的响应,最高相关系数可达到-0.682(p0.0001)。利用回归方法重建了过去160年来阿尔泰山南坡夏季降水量。阿尔泰山南坡夏季降水在1850—1871年偏多,1872—1956年经历了长期的干旱,20世纪60年代至今,随着新疆整体气候的暖湿化,阿尔泰山南坡经历了较长的湿润期。重建的夏季降水与上年冬季北极涛动(AO)有较好的相关性,北极涛动可能对阿尔泰山南坡过去160年降水有较大影响。阿尔泰山南坡过去160年夏季降水变化存在11a(95%)、2.7a(95%)、2.4a(95%)、2.1a(99%)和2.0a(99%)的准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