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157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中国东北及邻区晚古生代地层分布规律的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国东北及邻区晚古生代地层展布形态分析,揭示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围绕佳-蒙地块核心呈环带状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层接触关系、岩相等分析,认为中国东北及邻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主体属于佳-蒙地块的大陆边缘沉积.通过四张构造古地理图展示了这一研究成果.上述研究为佳-蒙地块的认识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同时将佳-蒙地块形成的时代下限确定为晚志留世.  相似文献   
182.
从官修正史、方志和历朝纪事本末、区域气象灾害年鉴等历史文献资料中提取关于陕甘宁交界地区(元前期陕西四川行省的西北部以及元后期的陕西行省和甘肃行省的交界地区,主要包括宁夏府路、河州路、巩昌路、奉元路和延安路之间的部分)的水涝、干旱等气候信息共240余条,利用湿润指数法、旱涝灾害定级法对其于湿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208-1369年期间,陕甘宁交界地区气候总体以干旱为主.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的比例为85/38.按照旱涝变化类型可将研究区旱涝变化过程分为三个时段,1208-1240年是以干旱为主要特征,局部时段偶发水涝灾害的时期;1240-1320年,基本持续干旱,而且极端干旱事件频发;1320-1369年,旱灾略有好转,但是旱涝交并发生.蒙元时期陕甘宁交界地区的干湿变化具有明显的转折性和周期性.转折主要发生在1230年和1325年前后,以此两点为界,前后气候变化类型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蒙元时期的干湿变化具有10年和23年的准周期,均与太阳活动周期吻合,说明蒙元时期区域干湿变化受太阳活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3.
184.
中蒙俄高铁建设的影响机理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蒙俄高铁建设是促进中蒙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国际陆上交通走廊的重要举措,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突破口。科学合理地布局中蒙俄高铁线路、规避高铁建设面临的不利影响和风险,急需理清高铁建设的影响因子,揭示其作用机理和空间分布格局,制定针对性强的防控对策。本文分析了中蒙俄高铁建设的主要影响因子,阐明了各类因子对高铁建设的影响机理,通过构建一种综合集成的影响指数评估模型(IIIEM),量化评估了不同地区各类影响因子的影响指数,揭示了其空间分布格局,并据此制定了消除影响的中蒙俄高铁东线和西线的线路布局建议方案。提出通过“高铁换资源、高铁换市场”等互利共赢创新合作模式,消除经济影响;加强沟通和技术展示,降低社会影响;通过设置缓冲区及高科技手段,规避生态风险;构建中蒙俄跨境地区三大生态风险跨国联合防控体系,加强政策对接,促进中蒙俄经济一体化等防控对策及保障措施。本研究将为中蒙俄高铁建设线路科学合理布局、风险防控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5.
晋冀蒙高级区两期高压麻粒岩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晋冀蒙高级区存在两期高压麻粒岩,其分布、产状、时代、成因都不同。早期高压麻粒岩,沿宣化西葛峪、大东沟、怀安蔓菁沟南部、恒山白蟒石一带分布,呈透镜状产于钾长花岗岩中,形成时代约2400Ma,属岩浆包体。晚期高压麻粒岩,沿孔兹岩系和麻粒岩杂岩的接触带分布,呈透镜状、岩脉状产出,并和孔兹岩岩片、高温韧性剪切带、超基性岩一同构成具有“混杂岩”性质的构造-岩浆杂岩带,其时代为1800Ma左右。  相似文献   
186.
周劲松  赵澄林 《沉积学报》1999,17(12):747-751
根据多种资料在陕甘宁盆地中部马五段上部划分出8个准层序,对每主导以序作了详细的描述,它们大多与自然伽玛曲线对应良好,且均为米级规模,顶部我炙含膏云坪微相,反映持续暴露的语气充分,认为它们是由他旋回作用形成的。受海平面升降的控制,准层序内δ^13C值先升后降,并且由于其形成的早期和晚期石膏和石盐含量各不相同准层孔隙度和残余含盐量逐渐升高。准层序内南和有机质的含量变化也导致酸不溶物含量逐渐降低。岩石的  相似文献   
187.
中蒙边境塔林大型金矿化带发现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蒙古国与我国内蒙古、新疆和甘肃等省 (区 )毗邻 ,同属相类似的大地构造环境 ,即西伯利亚与华北陆台过渡带。区内深大断裂纵横交错 ,岩浆岩发育 ,钼金铂矿床 (点 )星罗棋布 ,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属成矿带之一。 1999年底 ,距中蒙边境 4km的蒙古国一侧塔林大型金矿化带的发现 ,暗示了本区存在有巨大金矿床的成矿与找矿潜力。据有关专家预测 ,中蒙边境地区有可能是本世纪初全球金矿床找矿勘查的“热点”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88.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围绕佳—蒙地块呈环带状分布。岩屑长石砂岩等非稳定型沉积发育,岩性横向变化较大,岩相不稳定,火山岩发育等说明其属于活动型沉积。从佳—蒙地块的核心到边缘缝合带可见有古陆—类陆表海—陆棚海—深海的较为明显岩相带变化。从环带状分布、活动型沉积和构造岩相带有规律分布等方面确定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属于佳—蒙地块的大陆边缘沉积。  相似文献   
189.
李万源  钱正安 《高原气象》2005,24(6):889-897
为了整体地分析中蒙干旱半干旱区冬季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首先利用1961—1997年1月的实测气温资料,分析了平均场和标准差场,然后再选取区内104个分布相对均匀的站点,对1月气温作了经验正交函数(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分析。结果表明:纬度、地形及西伯利亚高压是影响冬季气温的3个主要因子;区内绝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2℃以上。根据EOF分析,区内冬季气温异常有“全区一致型”、“蒙古中东部及西部6个分区。区内冬季增暖明显,增暖中心在中蒙南边界的临河一富蕴及拐子湖东西差异型"和"南北差异型"三种模态;根据REOF分析,区内的冬季气温可划分为高原东北侧、南疆、北疆、青海高原、一带,近20年平均增温达2.5℃以上,1977年是由冷转暖的突变年;区内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变化有3~4年周期,部分地区还有8年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90.
中高纬度气压系统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柳艳香  郭裕福 《高原气象》2005,24(2):129-135
中高纬度气压系统的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中蒙地区平均海平面气压和500hPa位势高度距平异常与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负相关系数分别达-0.67和-0.69,远远超过了99.9%信度。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压系统异常表现为距平低压的1960-1976年期间,东亚季风区盛行较强的偏南风,增强了东亚夏季风,造成华北地区多雨;而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压系统异常为距平高压时的1977-2000年,其东部的偏北风阻止了南来水汽的往北输送,减弱了东亚夏季风强度,使华北地区降水明显减少,江淮流域降水增多。100hPa位势高度的距平场呈偶极子型分布,表现为东高西低时东亚夏季风偏强,西高东低时东亚夏季风偏弱,这一现象在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中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