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1篇
  免费   1519篇
  国内免费   756篇
测绘学   657篇
大气科学   594篇
地球物理   2160篇
地质学   1722篇
海洋学   377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67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267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6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81.
使用Landsat-5 TM 2004年11月24日与2005年5月13日黄河口遥感影像,配合准同期外业实测资料,进行黄河口水体水色物质叶绿素a与悬浮泥沙的动态反演与河口岸线解译.研究表明由于秋末与春初黄河上游来水物质含量的差异,上述悬浮指标值存在显著的季相差异.根据样值与光谱特征建立的反演模型得出的反演值与实测值有平均在0.85以上的相关关系,具有很好的反演效果.岸线解译成果表明,黄河口岸线演变迅速,在河流平枯水量时期仍然具有较强的变化,岸线推进尤以新河口附近显著.这表明,使用遥感手段是进行河口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的有效手段,是进行岸线动态变化研究的一种基本技术支撑手段.  相似文献   
182.
认为合成地震振幅与记录地震振幅反演随AVA数据角度的变化,可用于评价与数据有关的各因素对预测弹性属性空间分布垂向分辨率及精度的影响程度。利用墨西哥湾中部深水油气藏测量数据生成合成地震振幅数据,并分别用合成振幅及记录地震振幅评价反演结果。详细的合成振幅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最理想的状态下(完全偏移数据、各向同性介质、无噪声地震振幅数据、足够的远角度覆盖范围、以及准确估算的与角度有关的子波和低频成分),输入的弹性模型仍不能通过合成地震振幅准确重建。我们将这一结果归因于地震振幅数据较低的垂向分辨率。P-波阻抗是反演属性中最为准确的参数,其次为S-波阻抗和体密度。此外,足够的远角度覆盖范围对于准确估算一维线性S-波阻抗和体密度的分布至关重要。用于剩余动校正(NMO)效应的局部角度叠加时间排列有助于提高预测弹性属性空间分布的垂向分辨率并可稳定降低数据错合。最后,研究发现反演弹性参数分布的精度可通过以下方法得以显著提高:(1)通过多次单角度叠加增加AVA信息;(2)对用于计算局部角度叠加的P-波速度场进行校正;(3)剔除低信噪比的远角度数据。  相似文献   
183.
通过对扎日根矿区1∶5万与1∶5千高精度磁异常及1∶2千剖面ΔT曲线进行逐步解析,将磁异常与其所附地层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区内1∶5万与1∶5千磁异常磁异常反映明显,其形态、范围较一致,具有较好的重现性;从1∶5千磁异常东段三维反演出的磁性体的空间展布与钻探揭露出的矿(化)体的走向、倾向及厚度较一致,推出磁异常三维反演成果能够较好地指导找矿方向,是布置钻孔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4.
大量的数值模拟表明,SVD和LSQRD在面波频散网格反演两步法中的应用效果都很好.但SVD可以用分辨矩阵、信息矩阵和协方差矩阵对解估计进行数学上客观有效的评价;而对于大型稀疏方程组的求解,LSQRD确是一种内存需求小、计算速度快以及分辨抗噪能力都较强的算法 .在现有计算机运算速度较快、内存可以扩充较大的条件下,实测数据量不很大时,应采用SVD算法进行线性反演.  相似文献   
185.
将微粒群算法与位错理论模型相结合,采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提供的青藏高原地区2001~2004年GPS测量数据和2000~2006年水准测量数据,通过常规定权和附有相对权比的方法对祁连山北缘断裂的三维滑动速率进行联合反演,并与蚁群算法反演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粒群算法收敛速度快、稳定性高,结合经典位错理论模型,是一种可以有效求解断层三维滑动速率反演问题的优化算法,在大地测量反演领域极具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6.
为消除时移地震数据间由地震采集和处理等因素引起的差异,突出与油气藏内部流体变化有关的时移差异,需要对时移地震数据的监测测线与原始测线数据进行一致性处理。在时移地震数据互均衡处理、时差校正和分角度子波提取的基础上,对D气田时移地震的多个限角叠加地震数据进行叠前同时反演,得到纵波波阻抗、横波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和密度等属性的时移差异数据。反演的时移差异属性对D气田的开发动用区块表现清晰,能够进行气藏模型优化,预测剩余储量分布,对D气田的二次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7.
利用历史观测得到的温度剖面数据,通过严格筛选和插值,建立了南海北部的气候态垂向温度剖面。随后,利用回归统计分析的方法构建了海面温度异常(SSTA)、海面高度异常(SSHA)联合扩展温度剖面的经验回归模型,并采用卫星遥感得到的SST和SSH数据扩展了南海北部的三维海洋温度场,其时间分辨率为天,空间分辨率为0.25°×0.25°。通过与观测数据的对比研究,扩展得到的温度场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南海北部温度剖面的结构特征,并且能有效地体现出一些中尺度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本研究反演得到的三维温度扩展场是较为可靠的,它可以作为海洋数值模型的初始场,实现现场观测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的互补,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南海北部温度场的三维结构及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8.
无人机多源遥感数据的获取、融合以及应用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文中以城洲岛为例,针对海岛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获取无人机多源遥感数据。结合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数据定量分析各遥感植被指数与植被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的响应关系,构建单因子遥感反演模型;基于无人机激光LiDAR点云提取海岛植被冠层高度模型(Canopy Height Model,CHM),并将其作为自变量引入到多源统计回归分析中,从而构建多源遥感数据协同反演模型,对区域尺度下海岛叶面积指数(LAI)进行估算,开展验证和精度评价。结果显示,加入植被冠层高度因子的协同反演模型的判定系数R2为0.92,绝对平均误差系数为12.29%,预测精度要优于单因子反演模型(判定次数R2为0.86,绝对平均误差系数19.95%)。研究表明,加入了植被冠层高度因子的协同反演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乔木植被LAI的预测精度。实践证明,无人机多源遥感技术在生态学定量研究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9.
速度在地震勘探中十分重要,压制多次波、偏移成像和地震反演都需要准确的速度模型。为了高效和准确的获取速度模型,基于时间域精细速度建模方法,利用疑似含气区的二维多道地震资料,针对初始模型、层位约束和基于人工速度拾取的速度反演3个方面开展了试验,探讨实际资料中时间域精细速度建模方法的关键点和效果。试验表明:无需人工速度拾取,时间域精细速度建模能够实现浅地层速度的准确反演,进而高效地完成浅地层速度异常的识别;层位约束能提高速度建模的效率和精度;在地层结构复杂区域,人工速度拾取有利于时间域精细速度建模。  相似文献   
190.
王乐洋  高华  冯光财 《测绘学报》2019,48(10):1244-1253
利用InSAR和GPS进行地震研究具有很大的优势,InSAR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快速地获得连续的同震形变观测,而GPS测量精度高,可迅速获得稳定的测量结果。随着SAR卫星的增多、重返周期的缩短,利用InSAR和GPS联合进行地震触发关系及应力影响研究也变得更为有力。2010年3月4日和2016年2月6日台湾西南部接连发生两次Mw 6.0以上地震,分别被称为甲仙地震和美浓地震。本文利用GPS和InSAR同震形变场联合反演了甲仙地震的滑动分布模型;结合之前的研究成果,基于静态库伦应力改变对甲仙地震与美浓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还为台湾西南部7个主要断层构建了断层格网并获取了它们的应力改变模型。结果表明,甲仙地震的发震断层表现为逆冲倾滑兼一定走滑分量的断层。甲仙地震的主要滑动区域处于12~16 km深度之间;最大滑动量为0.61 m位于约14 km深处。本文线性反演得到的甲仙地震地震矩为2.27×1018 Nm,相当于Mw 6.20。甲仙地震后美浓地震的发震断层上应力增值达4.0 MPa,应力增加的面积约占推断断层总面积的74%,表明甲仙地震对美浓地震的发生具有十分明显地加速作用。甲仙和美浓地震共同作用下,西侧的左镇断层和新化断层产生了较明显地应力积累。根据应力改变结果,本文认为甲仙地震和美浓地震后,台湾西南部的左镇断层和新化断层都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值得持续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