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48篇
  免费   2434篇
  国内免费   2350篇
测绘学   7815篇
大气科学   1342篇
地球物理   1084篇
地质学   6061篇
海洋学   1999篇
天文学   464篇
综合类   1546篇
自然地理   2021篇
  2024年   188篇
  2023年   691篇
  2022年   845篇
  2021年   985篇
  2020年   637篇
  2019年   762篇
  2018年   628篇
  2017年   670篇
  2016年   656篇
  2015年   819篇
  2014年   1108篇
  2013年   884篇
  2012年   1007篇
  2011年   1001篇
  2010年   961篇
  2009年   1104篇
  2008年   1076篇
  2007年   948篇
  2006年   790篇
  2005年   788篇
  2004年   769篇
  2003年   689篇
  2002年   582篇
  2001年   476篇
  2000年   385篇
  1999年   346篇
  1998年   345篇
  1997年   333篇
  1996年   306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213篇
  1993年   210篇
  1992年   256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163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4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4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基于二次散射的水污染遥感模型及其在珠江口水域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水中悬浮物、污染物和水分子等的散射和吸收物理机制建模是实现水污染定量遥感的有效途径.基于一次散射的水污染遥感模型简单易行,但在浑浊度较大时其精度不高.在基于一次散射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多次散射的能量组成特点,提出再考虑二次散射可使模型的精度显著提高且不至于使模型过于复杂;导出了二次散射的补偿因子,同时给出了考虑二次散射因子的简单计算方法.将该模型应用于珠江口水域的水污染遥感的结果表明,较之基于一次散射的模型,考虑二次散射的水污染遥感模型在精度上有明显改进.遥感提取结果显示,珠江口水域重污染区主要分布在伶仃洋东北部,香港维多利亚港和深圳湾.  相似文献   
112.
GIS与遥感支持下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现代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海宇  王颖 《海洋科学》2002,26(9):61-65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是世界罕见的大型水下泥沙堆积体,具有独特的动力地貌组合。利用1988-1995年的LANDSATTM遥感影像,ERS1SAR影像及1979年编绘地形资料,综合应用GIS与遥感方法,对这一区域在20世纪80-90年代的变化及演变趋势作出分析,其基本演变特征与趋势表现为;沙脊群枢纽地区处于不断的增长,扩张过程;南部区域堆积与侵蚀作用较弱,沿岸潮滩向海淤进;而北部区域变化较强烈,并继续脊槽相间的模式,所取得的结果与该区域动力地貌研究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3.
对海面目标物的目标观察,其能见距离与观测方向,海面背景光谱辐射,目标物固有光谱辐射和大气分子及气溶胶的光学参数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研究了海面背景辐射目标物光谱对比度的作用,推导了出不同观测方向下目标物光谱对比度的计算公式,作为例子,给出海面上黑色物体的光谱对比度公式,也给出海面目标“被隐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4.
悬浮泥沙浓度与光谱反射率峰值波长红移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涛  李武  吴曙初 《海洋学报》1994,16(1):38-43
高浓度悬浮泥沙遥感是我国特殊研究课题之一。国外在此领域的工作主要是对低浓度悬浮泥沙的研究。目前国内大量使用美、日、法等国的卫星遥感资料。因而如何解决我国高浓度悬浮泥沙遥感信息的定量分析是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本文对黄河悬浮泥沙所做的波谱特性实验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悬浮泥沙浓度的增加,其光谱反射率峰值波长向长波方向漂移。由此全面分析了黄河水体泥沙含量从7.97mg/dm3到2324.8mg/dm3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并建立了悬浮泥沙浓度SSC与反射率峰值发生波长λRmax的数学模式,本文结果对高浓度悬浮泥沙遥感信息的提取有直接应用价值,并可作为我国卫星传感器通道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5.
林克式 《海洋预报》1997,14(2):64-72
本文依据大陈、南几二海洋站1990年1月~1993年8月08时观测值,寻找大陈、南几二岛海域浪高与风的经验关系,建立起回归方程,对东海油井①海浪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6.
以乙二胺和氯乙酸为原料,在低温常压下合成乙二胺二乙酸(EDDA),再以EDDA与癸酰氯反应制得N,N'-双癸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采用核磁共振波谱确证了其结构;对产品的临界表面张力、起泡及稳泡能力、乳化能力及润湿渗透性能进行表征.在25℃时,N,N'-双癸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溶液的临界表面张力为28.1mN/m,临界胶束浓度为1.6×10-3 mol/L.显示出该产品有优良的起泡稳泡性能、乳化性能及润湿渗透性能,是1种优良的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17.
潮汐测量与验潮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潮汐是由各天体作用于地球上的引潮力所产生,不仅海洋中有潮汐,大气圈和地球固体部分也同样存在着潮汐。海道测量中的潮汐测量仅指海洋潮汐测量仅指海洋潮汐测量,潮汐测量的手段很多,主要包括采用水尺;浮子式、引压钟式、声学式、压力式验潮仪验潮。而GPS验潮及潮汐遥感测量等技术研究国内外正在开展。所有这些验潮技术各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8.
高CO2浓度对石莼光合作用及营养盐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外自然条件下用高CO  相似文献   
119.
在珠江口、广东沿岸及南海北部三个航次生物-光学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色素打包效应和色素成分的变化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因素对吸收系数都有较大的贡献,但在不同的水体它们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对网采浮游植物含量较高的珠江口和广东沿岸的水体而言,色素打包效应较强,对675 nm处比吸收系数的贡献平均分别为40%和20%;对微型浮游植物占主导地位的南海北部航次的水体,打包效应较弱,对675 nm处比吸收系数的影响平均仅为6%.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吸收光谱进行分析,发现除叶绿素a之外的辅助色素对吸收系数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蓝绿光波段,三个航次440 nm波长处对总吸收的贡献平均分别为44%,43%和53%,其中对珠江口和广东沿岸航次的水体主要是光合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贡献,而对南海北部航次的水体除了光合类胡萝卜素以外还要受到光保护类胡萝卜素的影响.由于河口、近岸和外海水体藻类粒级结构和辅助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贡献有明显的差异,在南海北部水体建立比较精确的生物光学模型时,需考虑藻类粒级结构及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