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6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259篇
测绘学   2125篇
大气科学   317篇
地球物理   508篇
地质学   543篇
海洋学   327篇
天文学   84篇
综合类   242篇
自然地理   20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郑文俊  田山  邵永新 《中国地震》2005,21(2):260-268
开展了华北地电阻率异常参数提取的研究,以1980—2001年的异常参数为输入进行了全时空扫描,并对其动态图像演化做全面分析,由此提取出华北地区5级以上地震的地电阻率短期前兆的判别标志。为了进行初步检验,本文依上述判别标志对华北近年地电阻率动态图像做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2.
湖南沩山花岗岩中锆石LA-ICPMS U-Pb定年: 成岩启示和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用阴极发光技术, 对湖南沩山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细致的内部结构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技术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定. 结果表明, 沩山花岗岩体是一个印支晚期-燕山早期多次岩浆侵入的复式岩体, 其中印支期花岗岩(2个样品)形成时间为211.0±1.6和215.7±1.9 Ma; 燕山期花岗岩(2个样品)形成时间为187.4±3.5和184.5±5.1 Ma. 华南(尤其湖南)印支晚期花岗岩, 是秦岭-大别和松马两条印支期缝合带碰撞、挤压导致地壳叠置加厚后, 到了应力松弛阶段的产物; 而燕山早期花岗岩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物质无直接关系, 是伸展体制下板内中下地壳减压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3.
现行九年制地理教材主要由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活动内容三大部分构成,而占了绝大部分版面的是图像。现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新教材为例,这些地理图像由地图、统计图表、示意图、景观图、人物插图等组成,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154.
水母特攻队     
凌晨 《海洋世界》2015,(5):54-57
<正>水母来了晨曦悄然撕开天边的黑暗,清澈的阳光洒在贝克海滩上。海滩边上的露营者钻出野营帐篷,迎着晨光深呼吸,感受太平洋上吹来的腥咸海风。正是退潮的时候,海水一波一波向大洋深处退却,露出大片大片细腻的海滩。这正是露营者追拿螃蟹、贝壳、小虾米的好机会。几个心急的孩子已经拿起渔网和水桶,光了脚丫,尖叫着,跳跃着冲上海滩。晨光更清亮了,海滩上的一切都明晰起来。孩子们欢快地奔跑了几步,忽然停下来,诧异地看着脚下。  相似文献   
155.
针对可见光与SAR图像配准问题,提出了基于直线特征和谱图理论的配准方法。通过提取图像的直线特征求交点,再利用特征点集构造Voronoi图,结合谱图理论寻找匹配的Voronoi多边形,从而获得配准参数,最后根据仿射变换模型得到配准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配准算法相比,本文配准方法普适性好、配准效率高。  相似文献   
156.
在多普勒雷达降水回波径向速度场中及时准确地发现逆风区,对灾害天气预报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逆风区在雷达径向速度图中的物理图像特征,采用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实现了逆风区自动监测识别.首先,以雷达图像色标为依据,采用阈值法分别获取正、负速度区域二值图像,再对2幅图像分别进行形态学运算,然后将上述4幅图像做交叉逻辑运算,得到逆风区监测识别结果和相关参数.通过在2005-2011年长沙雷达站47幅根据实况进行人工标注后的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图像上进行实验,表明该方法对逆风区可以进行快速准确识别,与人工标注结果比较准确率可达89%,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57.
为改善风云三号 (FY-3) 微波成像仪10.6 GHz通道空间分辨率,提出利用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分析并指出FY-3微波成像仪10.6 GHz通道具有过采样特征,具备重建得到高于瞬时视场图像的潜力;基于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理论,根据FY-3气象卫星轨道、姿态,微波成像仪性能参数以及工作模式等物理约束,建立微波成像仪的超分辨率成像模型,并推导计算出超分辨率成像模型参数;采用POCS算法重建得到10.6 GHz通道的超分辨率图像,采用目视比较分析、图像统计分析对重建图像进行质量评价:重建图像像元平均梯度提高26.5%,功率谱分量和提高5.7%,重建图像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台风亮温分析应用显示了从重建图像可发现更微小的景物细节目标。采用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算法对FY-3微波成像仪10.6 GHz通道进行重建处理,结果有效且正确,可为数据用户提供更多可用的遥感数据,对微波遥感数据应用具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58.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雷达资料、FY2E卫星资料等,对2014年7月30日至31日发生在我国东部的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干侵入对此次飑线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层阶梯槽引导高层干冷空气向下入侵后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之上,增强了大气不稳定,不稳定能量累积;低空切变线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是此次飑线的重要触发机制。对干侵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中,干侵入来源于高空槽后下沉气流,干侵入底部风场调整使得飑线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了转向。在飑线发展过程中,干侵入范围扩大、强度增强;干侵入使飑线发生区域上空空气变冷、变干,增强了大气不稳定。干侵入底部的低相当位温空气与飑线内部高相当位温空气混合是飑线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9.
毛克 《测绘科学》2016,41(1):151-153,98
针对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SCT)在全色和多光谱图像融合中计算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快速的基于NSCT和超维彩色空间变换(HCT)相结合的融合算法:采用HCT变换提取多光谱图像的亮度分量,使得任意波段的多光谱图像跟全色图像融合的计算复杂度降低;采用NSCT进行融合,使得融合结果的空间分辨率提高的同时,保留原光谱特性。基于Pleiades卫星图像的实验结果表明,跟NSCT变换相比,本文提出的融合算法的融合结果空间细节更加突出,光谱畸变更小,同时计算复杂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0.
高维遥感图像的快速分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华生  李晓轩 《测绘科学》2016,41(8):19-23,37
为了实现对高维遥感图像的快速准确分类,提出了一种基于k均值二叉树支持向量机(SVM)的分类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选取的训练样本进行k均值聚类,生成支持向量机分类二叉树,作为确定最佳分类顺序的依据,以降低分类过程中的误差累积并提高整体分类精度,而且可缓解由样本数量不均衡导致的分类误差。该方法可在不进行降维处理的情况下,对高维遥感图像进行快速准确分类。测试结果表明,其分类速度和分类精度都优于传统的支持向量机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