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5篇
  免费   842篇
  国内免费   996篇
测绘学   3875篇
大气科学   1900篇
地球物理   502篇
地质学   1022篇
海洋学   382篇
天文学   104篇
综合类   642篇
自然地理   376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322篇
  2021年   505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469篇
  2018年   331篇
  2017年   398篇
  2016年   371篇
  2015年   417篇
  2014年   521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429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5篇
  192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GCE(Goddard Cumulus Ensemble)模式中体现了云与云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云与周围环境、长波辐射及示踪气体等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可通过云中的水凝物等微物理量描述云体的生命史(发展、成熟、消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地面降水诊断方程对降水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因而降水过程实际上是云的发展过程的体现.本文所使用的二维云分辨模式(2DCRM)就是GCE模式的二维版本.利用该模式对2008年6月10-15日的华南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主要降水时段地面降水收支及热量收支在不同降水发展阶段的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在降水初始阶段,主要由局地大气增湿和水汽辐合率减小来抑制降水发展;在成熟阶段,局地水汽变化、水汽辐合、地面蒸发和局地水凝物变化均有正的贡献,降水强度达到最大;在衰退阶段,降水强度减小的主要原因是水汽辐合显著减小.在降水性层状云区,降水主要来自于水汽辐合,水汽的主要消耗项是局地水汽增加;在对流云区,降水主要来自于水汽辐合与局地大气变干,水汽的主要消耗过程是水凝物生成并向降水性层状云区输送.初始阶段和衰退阶段的局地大气温度变化率相对较小,成熟阶段区域平均大气冷却达到最强,区域平均大气温度变化率主要受区域平均的热辐散率与区域平均的潜热释放影响.  相似文献   
992.
低压倒槽影响下积层混合云形成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和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拟结果,对2009年5月9—10日发生在太原及其周边地区的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形成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积层混合云的形成初期,局地对流云得到发展,随着其强度不断增强,与周围云发生并合过程(包括局地单体对流的并合、积云团的并合和积层混合云内强中心的并合),形成范围较大的积层混合云云系。局地单体对流和积云团的并合可带来云体的爆发性增长,霰含量、雨水含量大幅增加。积层混合云内强中心的并合对降水强度影响不大,但有利于降水面积扩大。低压倒槽和弱冷锋是此次积层混合云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影响因素。低压倒槽有利于低层大范围不稳定能量的积累,风向切变有利于近距离云团的发展和并合,山地动力和热力作用有利于局地对流单体、积层混合云内强中心的形成和加强。  相似文献   
993.
1天气与灾情2012年7月2日,受东北冷涡和地面低压的共同影响,全省出现降水,其中东南部地区降水量大。地处松嫩平原中部的绥化市兰西县日降水量最大,为33 mm,降水时段集中在17-19时,表现出明显的局地性特征。根据各地上报的灾情,2日下午松嫩平原东部、牡丹江半山区发生多起冰雹灾害,因此可确定2日是典型的冰雹易发日。2天气形势分析(1)高空形势。2日08时,850 hPa上黑龙江位于冷涡前部,切变线位于黑龙江中北部地区。冷、暖空气交汇区位于黑龙江西南部地区。(2)地面形势。东北低压中心位于黑龙江西南部,08-20时地面暖锋随低压中心逐渐南压到吉林省。14时暖锋位于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交界处。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我国100个地面站点的地面太阳总辐射、日平均云量资料分析1961~2009年我国地面太阳辐射(Surface Solar Radiation,SSR)变化特征及云在不同时期对SSR的影响。结果显示:1961~2009年我国SSR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过程,其中1961~1990年SSR显著下降("变暗"),下降速率为-4.3%/10 a(7.87 W m–2(10 a)–1),各地SSR变化趋势比较一致;1990年后SSR开始上升("变亮"),上升速率为2.8%/10 a(2.4 W m–2(10 a)–1),各地SSR变化趋势不如前一阶段一致,但没有显著的地域分布特征。晴空条件的设置对1961~1990年各站点SSR变化特征影响不大,仍为大范围下降("变暗"),但对1990~2009年的结果影响显著。相比全天空条件的结果,晴空条件下1990~2009年我国SSR变化有明显的南北特征,南方地区以"变亮"为主,而北方地区大多继续"变暗",但"变暗"速度减缓。1961~1990年我国总云量总体呈小幅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很慢,这一时期总云量与全天空SSR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1990~2009年我国总云量总体呈小幅上升趋势,有显著的南北分布差异,北方地区以上升趋势为主,南方地区以下降趋势为主,期间云量与全天空情况下SSR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些结果表明,在"变暗"阶段,云对SSR的作用不显著,而在"变亮"阶段,云的作用变得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995.
对利用FY2和GMS静止气象卫星建立的东亚地区气候数据集(EAGSCDR FY2 and GMS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Climate Data Record over East Asia)进行了检验和评估,使用的检验源数据包括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与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 D2月平均云量数据集.对由上述3种不同观测手段得到的多年平均总云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3种资料的总云量分布形势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在40°N以北地区,ISCCP和EAGSCDR得到的总云量在量值上高于地面观测值.用地面观测资料检验华南及长江流域EAGSCDR的云检测产品的结果表明,总的准确率为82.10%,总漏判率6.85%,总误判率为11.05%,秋冬季节准确率偏低.EAGSCDR与ISCCP云量都是由卫星资料处理得到的,二者差异主要来自算法的不同,检验结果表明,EAGSCDR中的云量产品精度优于ISCCP云量,并且其时间分辨率可达到1 h,空间分辨率达到5 km,由此可见,EAGSCDR的云产品比ISCCP云产品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96.
为了研究有大质量恒星形成的分子云与其它分子云之间的差异,对北天的59个作为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Spitzer延展绿色天体(Extended Green Objects,简称EGOs)视线方向进行了分子云~(12)CO J=2-1和J=3-2频谱观测,并与文献中对同一批天体方向观测得到的~(12)CO J=1-0频谱数据合并进行分析.对与EGO天体成协的分子云(简称EGO分子云)和其它non-EGO分子云进行了CO多跃迁谱线强度和宽度的统计比较分析.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讨论了这两类分子云的气体温度分布、密度分布、速度场分布对观测数据统计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直接决定是否有大质量恒星形成的关键因素可能并不是巨分子云的质量是否足够大,而是巨分子云的引力塌缩程度足否充分(即分子云团块的体积填充因子是否足够大).  相似文献   
997.
Hα全日面太阳图像对太阳物理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其观测过程中可能受天气的影响,导致观测图像含有云层覆盖的污染。主要通过对这种Hα全日面太阳图像的云污染进行处理,从而得到较为清晰的太阳活动细节。具体算法为:首先将含云污染的图像扣除模板图像的标准临边昏暗轮廓,然后对其进行中值滤波获得云层图像,最后在原始图像上扣除云层图像得到修复后的全日面图像。实验证明此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Hα全日面太阳图像上的云污染,并对太阳活动区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8.
传统变分同化方法中使用各向同性和均质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忽略了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的天气系统依赖性,而在变分框架下引入集合流依赖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还需要额外的集合预报.为在变分同化中引入更合理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通过引入云指数构建"云依赖"背景场误差协方差,提出了一种云依赖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的同化方案,并应用于雷达等多源观测...  相似文献   
999.
当前广泛开展的网络多媒体业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服务不稳定情况,其原因是架构于网络上的多媒体业务缺乏整体有效的网络控制机制.基于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聚合点的拥塞控制方法,能对网络多媒体业务进行有效的拥塞控制.与现有业务实施机制相比,该方案实现简单,能更有效保证业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00.
作者根据雹云等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参数的数量特征,应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对待识别的强对流天气样本云作出雹云和雷雨云的定性分类判别。用该方法对成都市1982~1990年的173个雹云和雷雨云样本回波资料建模,并对1990年的13个试报样本进行检验。其判别结果与主分量分析法判别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用于雹云识别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