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4篇
  免费   1317篇
  国内免费   1444篇
测绘学   403篇
大气科学   352篇
地球物理   1544篇
地质学   5853篇
海洋学   587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420篇
自然地理   46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420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474篇
  2008年   431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444篇
  2005年   439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374篇
  2002年   304篇
  2001年   307篇
  2000年   299篇
  1999年   291篇
  1998年   246篇
  1997年   228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张羽光 《贵州地质》2003,20(2):99-102
六枝煤矿区属于威宁—郎岱褶皱束的一部分,NW向构造占据主要地位。地史上该区有多次升降运动,二叠纪的东吴运动,伴随基性岩浆活动;侏罗、白垩纪的燕山运动,使本区发生大规模的褶皱和断裂;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使本区构造复杂化。形成NE向扭性断层;构造复合的基本方式是横跨和限制。构造分析表明,NE向构造形成较早,NW向构造形成较晚。  相似文献   
172.
大洋多金属结核中1nm锰矿相的相变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多金属结核样品在室温中放置或加热干燥后 ,其中的 1nm锰矿相会部分或全部地相变为 0 7nm锰矿相 ,这说明 0 7nm锰矿相可能不是多金属结核的原生锰矿相 ,而仅仅是 1nm锰矿相的相变产物。研究结果表明 :1nm锰矿相结构中的Cu2 + 、Co2 + 、Ni2 + 等金属阳离子的含量与其结构稳定性有正相关关系 ,即金属离子含量越高 ,其结构越稳定 ,1nm锰矿相越不易相变为 0 7nm锰矿相 ,反之亦然 ;另外 ,不同金属阳离子稳定 1nm锰矿相结构的能力也不同 ,结核中几种主要金属阳离子对 1nm锰矿相结构的稳定能力从大到小为 :Ni2 + >Cu2 + >Co2 + >Zn2 + >Ca2 + =Mg2 + 。  相似文献   
173.
石香肠构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00多年来,石香肠构造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出现了骨节状石香肠、不对称鱼嘴构造、复合石香肠等新的构造样式。在石香肠构造形成理论研究上,关于断裂石香肠构造形成的理论推导、肿缩石香肠构造形成的流变参数的限制、多层石香肠构造在大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石香肠构造控矿以及石香肠构造流变计的研究已经展开并取得了较大进展。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研究的拓展还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4.
皖西南地区南华纪—志留纪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对宿松—东至地区南华纪-志留纪地层露头剖面研究,对其相应的沉积环境、沉积相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等成果,将南华纪-志留纪地层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5个二级层序和15个三级层序组。一级和二级层序在沉积相序上总的趋势表现为浅→深→浅的变化,且与海平面变化曲线相吻合;三级层序组海平面上升和下降往往受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冰川事件影响。  相似文献   
175.
四川盆地白垩纪沙漠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英具有较大的硬度和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因而其颗粒表面特征能很好地反映沉积环境。而通过扫描电镜研究石英颗粒表面微细特征是分析沉积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多数人认为四川盆地白垩纪地层存在沙漠沉积(打儿凼组和夹关组),但仍有人对沙漠沉积的存在持怀疑态度,并认为是河流成三角洲沉积。过去关于其沉积环境的判别主要是根据沉积结构和构造,并未对其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进行过系统分析。笔者对采自四川盆地白垩系不同层位地层的样品进行了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分析可以成功地将石英沙区分为风成和水成沉积。因此,本文从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方面进一步肯定了四川盆地白垩纪古沙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6.
中扬子区寒武纪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建立了中扬子区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了中扬子区层序界面和体系域特点,分析了中扬子区层序样式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共划分出2个二级层序、14个三级层序。寒武系下统划分了1个二级层序(SS3)、6个三级层序(SQ1—SQ6),平均延时约5.0Ma;体系域颜色普遍较深,泥质含量较高,是一套良好的烃源岩。寒武系中上统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SS4)、8个三级层序(SQ7—SQ14),平均延时约2.9Ma;体系域颜色普遍较浅,云质含量较高,是一套良好的储集层。总体上H型样式为主,T型样式和TH型样式数量相当,反映寒武纪水体中等。二级层序体系域和三级层序体系域都表现出明显的南北向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7.
通过对各类层序界面的识别,以沉积特征、副层序和体系域与结构转换面等层序分析,进行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将湘西北慈利—大庸地区台缘斜坡相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划分为11个Ⅲ级层序,其中上震旦统7个、下寒武统4个,主要是Ⅱ型层序。在区域层序地层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初步讨论了露头层序地层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8.
陈彬 《化工矿产地质》2003,25(3):173-178
通过对新桥硫-多金属矿床含硫磁铁矿矿体赋存空间、构造环境、岩矿组合、围岩蚀变等宏观地质特征的研究,并结合微量元素,硫、铅、氢、氧同位素、矿物包体测温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本区成矿物质来源为中深相幔源岩浆或同熔岩浆,进而研究矿床含硫磁铁矿体应属高温热液交代-后期热液叠加改造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79.
三叠纪结扎群分布于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南北两侧,根据基本层序、沉积环境和层序界面特征,结扎群至少可划分出四个三级层序。沉积古地理格局显示出南浅北深的特点。南部靠近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陆源物质供应丰富。北部雀莫错一带因远离中央隆起,陆源物质供应相对较少,以泥岩、灰岩为主,生物化石丰富,沉积环境以陆棚为主,在相对稳定的沉积水体中以双壳类、菊石类等生物群得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0.
石香肠构造是一种传统的线状构造,由于其在区域构造应力场方面的研究意义及其所包含的流变学信息和控矿意义等一直吸引着研究者的关注。简述了近几十年来石香肠构造在形态学研究上的进展,分析了其在理论研究上的成果,概括了其在应用研究方面的现状,并对当前及今后石香肠构造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