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63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321篇
海洋学   72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2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东北地区资源环境基础与区域发展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我国21世纪资源开发的重要场所,东北地区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将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分析了东北地区资源本底特征、人地关系演进状态以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区域发展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其关键环节在于促使核心城市快速发展,发挥其对区域的带动作用。文章以哈尔滨市为例,分析了核心城市物流发展对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基础作用。在运用城市物流规划理论与方法、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需要和现存问题,对哈尔滨市城市物流体系规划进行了探讨,为其他城市的物流规划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黑龙江亚板块及其临近区域的不同时段地震活动图像研究分析,发现了中强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一些特点,再回归到地震动力学环境中去,建立了理论解释模型和两条判据假说。以此为基础并结合近年来地震活动图像综合分析后,我们在2005年下半年黑龙江省地震趋势会商意见中提出:松嫩盆地是5级以上中强震的主要孕震区。2005年7月25日林甸Ms 5.1地震对此给予了验证。本文对此过程阐述并作进一步分析,希望这种综合预报方法对地震预报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4.
东北地震活动性短期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1970年以来东北地区发生的MS≥5·0浅源地震孕育过程中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地震活动图像的变化特征,并对地震活动性参数进行了比较系统地综合预报效能评价,结果显示:东北9次(组)浅震地震前,所研究的5项地震活动性参数中,88·9%出现了持续3个月以上的短期异常变化,且5项参数R值评分结果都满足97·5%的置信水平;88·9%地震前震源区附近出现了孕震空区,有87·5%孕震空区在空区边缘或空区内部出现了ML≥4·0逼近地震,逼近地震以单个或成对的形式出现。66·7%的地震在震源区附近出现了地震条带异常。最后给出东北地区中强震的短期预报方法,这对未来东北地区的地震预报工作将起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5.
东北地区汛期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贾小龙  王谦谦 《高原气象》2006,25(2):309-318
针对东北地区汛期(7~8月)的情况,分析了造成汛期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汛期多(少)雨年,低层850 hPa蒙古东南的气旋(反气旋)式距平环流、我国大陆东部的西南风(东北风)距平气流及日本南面的反气旋(气旋)式距平环流的共同作用加强(减弱)了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在东北地区的辐合;多(少)雨年,中层500 hPa中高纬西风带经向运动加强(减弱),从贝加尔湖以北的高纬地区到日本附近的高度场呈 - (- -)的波列分布。8月的环流形势比7月更容易造成严重旱涝,下游鄂霍茨克海和日本海阻塞高压的发展和减弱是造成8月降水异常的重要因子。考虑7月旱涝流型演变时,应着重关注南北向 - 的“波列”;而考虑8月旱涝流型演变时,则更应着重关注东西向- - -的“波列”配置。多、少雨年,高、低层的散度场、垂直速度场及水汽条件等物理量场都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6.
东北冷涡云系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检验和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根据辽宁地区的东北冷涡降水天气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利用气象台站网的常规观测资料,用事后划分影响区和对比区的移动分区区域回归方法,对东北冷涡降水云系的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辽宁省1992—2004年6~8月对东北冷涡云系人工增雨作业的平均增雨效果为22.44%。(2)有95%以上的可信度证明辽宁省的人工增雨有正效果。(3)物理检验分析证明,作业方法及催化部位基本是合理的,催化作业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7.
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及其空间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伟  王成金 《地理科学》2020,40(11):1795-1802
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出发,结合东北地区的区域特色,构建有效性、稳定性、协调性、创新性、持续性和分享性6个维度的34项具体指标,测度其发展现状及空间差异。研究发现:大连市、沈阳市、长春市、哈尔滨市等副省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位居前列;高质量发展整体呈“南高北低”且沿哈大线形成“隆起带”的基本格局;协调性和持续性水平较高的地市集聚于辽中南和哈长经济区,有效性和创新性水平较高的地市主要分布于哈大交通走廊沿线,稳定性和分享性水平高的地市则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西部和中部;将各地市划分为7种类型,对应不同的发展短板和提升重点。  相似文献   
58.
基于兴趣点(POI)大数据的东北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薛冰  肖骁  李京忠  谢潇 《地理科学》2020,40(5):691-700
以东北三省36个城市为研究区,利用 400余万条兴趣点行业分类大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区位熵等方法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及其行业构成机制。研究发现,东北城市要素显著集聚,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呈现集中团块型、分散组合型、线型、放射型特征以及多元复合类型;第二产业和房地产业呈现郊区化特征,各行业发展方向与东北大区域的经济轴线一致,多数行业尚未形成专业化功能区;第二产业与房地产业的离心发展对集中团块型城市的塑造作用不强,但对分散组合型城市空间结构的贡献较大。线型城市通常兼具多中心特征,放射型城市各行业仍偏向于向心聚集。  相似文献   
59.
马丽  田华征  康蕾  戚伟 《地理科学》2020,40(6):863-873
在解析支撑能力和东北问题特点的基础上,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出发建立全面振兴社会经济支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以地级市为单元对东北三省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各地市社会经济支撑能力差异显著,哈大沿线核心城市的支撑能力较强,西翼城市以及朝阳、七台河、绥化、葫芦岛、铁岭、双鸭山和鹤岗等资源型城市支撑能力较弱。因此未来东北地区在振兴政策的区域分布上应有所侧重,对不同地区施以不同的振兴或扶持政策。在创新、绿色、开放方面需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而在体制机制改革和共享服务建设方面需要全面覆盖,并重点加强黑龙江北部和辽宁、吉林西翼城市的共享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0.
高速铁路对东北城市网络结构的空间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复杂网络理论,以铁路列车时刻表为基础数据,探讨高速铁路的开通对东北地区铁路网络结构和城市网络结构的空间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强化了东北地区铁路网络的小世界、无标度等网络特征,各网络节点在可达性和辐射能力方面受到4种不同形式的影响;高铁强化了沈阳和哈尔滨的主-副双核心铁路网络结构,使得拓扑网络的离散程度大幅降低,长春、大连等城市的网络联系中心性显著提升;铁路交通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区域间不平衡性增强,吉林省成为东北铁路客运联系强度最高的地区;大连市拥有特殊的门户城市特征,即对外联通能力强,但未形成足够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