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9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592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232篇
地质学   1513篇
海洋学   161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适应生态地质调查和评价工作对成土母质研究的要求,以四川大凉山区为例,提出基于地质建造的成土母质分类方案,即以地质构造演化和地质建造环境为依据,结合残坡积物的成因类型对成土母质进行分类。大凉山区的成土母质可划分为第四纪冲洪积物、新近纪—第四纪砂泥岩类残坡积物、侏罗纪—白垩纪泥质岩类残坡积物、三叠纪砂泥岩类残坡积物、中生代中酸性岩类残坡积物、二叠纪基性—超基性岩类残坡积物、震旦纪—三叠纪砂泥岩类残坡积物、震旦纪—三叠纪碳酸盐岩类残坡积物、元古宙中酸性岩类残坡积物、元古宙火山碎屑岩类残坡积物、元古宙基性—超基性岩类残坡积物、元古宙变质岩类残坡积物等12类。研究表明,大凉山区成土母质和土壤存在差异性,但同一成土母质上的不同土壤类型具有一定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不同成土母质形成的同一种土壤类型存在较大的地球化学差异。因此,基于地质建造的成土母质分类方案既能有效反映不同构造背景和成岩环境下的成土母质差异,又能有效表征成土母质与其上土壤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2.
气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设备,做好气象物资的供应管理是保障气象发展的前提,是气象业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加强气象物资的供应管理才能使各种物资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让各种物资达到最佳组合,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本着节约、环保、高效的原则,依据《气象技术装备管理办法》,做好物资计划、采购、储备、配送等工作。本文主要简述基于节约、环保、高效原则,如何做好气象装备的储存、保管、供应各环节的工作。  相似文献   
73.
Low order channels comprise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links of every drainage basin, and are often at the centre of land management concerns. They exhibit hydr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typical of higher order link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variations in the bed material texture of two streams on the Queen Charlotte Islands, British Columbia. The extant, functional exponential model is found to be inadequate for explaining observed changes in grain size parameters with distance downstream. Recurrent disruption of sediment transport by large organic debris jams, and the sporadic contamination of the fluvial sediment population by colluvial inputs, preclude the development of longitudinal structure. Rather, grain size varies erratically over short distances. A stochastic model best describes the observed variations, and should be adopted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exponential model in low order links. Characteristic variance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gree of hillslope-channel coupling, and the ex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on-alluvial storage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74.
The mathematical base of the double porosity concept, consisting of the continuity and equilibrium equation respectively, is briefly reviewed. A quasi-steady-state transfer function, the so-called leakage term, is used.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developed code, based on the double porosity theory, are presented together with two hypothetical example problems. The resulting trend of the settlements are compared to those from previous work and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However, the implications are that the present study exhibits a more realistic prediction for the settlement.  相似文献   
75.
南海现代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8年6~9月南海海洋环境调查及1987年SO-50中德联合调查中所取得的资料,对南海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将南海与渤海、黄海、东海现代沉积过程中的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南海北部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分布范围为nC15~nC33,双峰群,居前的低碳数主峰碳为nC19~nC22,居后的高碳数主峰碳为nC27,nC24以后奇碳的优势明显,OEP为2.13,nC23-/nC24 值平均为1.53,沉积物中陆源输入居多;南海南部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分布范围为nC15~nC33,呈双峰群,居前的低碳数峰群以nC19~nC23为主峰碳,居后的高碳数峰群以nC27或nC29为主峰碳,OEP为1.58,nC23-/nC24 值平均为2.15,沉积物中海洋生物来源居多。南海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为海洋和陆源两种有机质来源。(2)南海南部处于典型热带海洋环境,生物生产力较高,大量硅质、钙质生物在海域繁殖,生物效应降低了陆源物质的丰度。物源效应和生物效应的差异是南海南、北部现代沉积物的碳分子组合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3)南海现代沉积物各站位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P r/Ph值基本小于1,说明沉积物沉积时为缺氧还原的沉积环境,但局部海域沉积环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受到涌升的南极底层水的影响。(4)南海与东海、黄海、渤海不同海域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对比可知,各海域沉积物均显示出物源效应。  相似文献   
76.
为查明青海驼路沟新型独立钴(金)矿床的成因和成矿物质来源,文章对矿区发育的块状、条带状和浸染状黄铁矿矿石进行了黄铁矿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和黄铁矿硫、铅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矿石的成矿流体氦、氩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3He/4He介于0.10~0.31Ra(平均0.21Ra),40Ar/36Ar比值为302~569(平均373),反映钴矿化流体主要来源于在赋矿岩系中深循环的大气降水;矿石黄铁矿硫同位素值分布集中且接近于零,δ34S变化于-4.5‰~+1.5‰,集中在-1.8‰~-0.2‰,显示深部来源;矿石铅以高放射性成因为特征(206Pb/204Pb>19.279、207Pb/204Pb>15.691、208Pb/204Pb>39.627),且自地层围岩→区域早古生代火山岩→矿石依次明显增大,可能指示高放射性成因矿石铅主要是由以深循环大气降水来源为主的热液不断从围岩地层中淋取而来。  相似文献   
77.
土-桩-钢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模型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项试验是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TLD减震控制影响的系列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提供相应的对比试验数据。在这组试验中,突出的问题是TLD、上部被控结构和土层三个子系统模型基频间的协调。为了尽可能降低土层模型基频,文中采用了一种具有低剪切波速特性的土层模拟介质。最后,通过土-桩-钢结构系统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土-结构相互作用对钢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土-桩-钢结构-TLD系统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列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TLD减震控制影响。文中首先提出试验模型设计中应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然后介绍土-桩基础-钢结构-TLD相互作用体系的试验成果,分析TLD的减震效果,最后与刚性地基上钢结构TLD减震试验结果相比较,揭示土-结构相互作用对TLD减震效率的影响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土-结构相互作用使得TLD减震效率降低,这一削减作用受到输入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和强度的影响。因此,对于建在土层场地上的结构进行TLD减震设计时,应充分重视工程场地条件和地震动特性等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9.
岩土工程勘察相关问题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把作者工作经验同国家现行规范及行业标准结合起来,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现场勘探资料收集(勘探点布设、野外地层的划分、原位测试、地下水位的观测)、土工试验(粉土的划分、剪切方法的选择、固结试验)及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地基均匀性、粉土及粉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地震效应、基础方案选择、建筑工程分级)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个人的看法,以便与同行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80.
红层软岩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层软岩边坡,土质贫瘠,浅层稳定性差,生态防护失效的现象比较突出。为提高西部红层软岩边坡生态防护的可靠性,在对西部红层软岩地区铁路、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状况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红层软岩边坡生态防护失败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提出适于红层软岩边坡的生态防护方法和适合该区栽植的草木品种及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