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0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360篇
测绘学   482篇
大气科学   356篇
地球物理   579篇
地质学   670篇
海洋学   146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58篇
自然地理   101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刘伟  施建成 《水科学进展》2005,16(4):596-601
通过应用一阶离散植被模型,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雷达极化特性提出了多时相多极化雷达后向散射消除农作物覆盖层影响的算法:①应用已知的假设关系将植被层的体散射用交叉极化的总散射代替;②分析并将垂直极化的总后向散射中贡献很小的植被-土壤多次散射忽略;③将直接地表的后向散射分解成土壤水分与地表粗糙度的函数,使用重轨数据消除了地表粗糙度和农作物覆盖层的影响,并使用多时相全极化L波段(频率为1.2GHz)机载雷达测量数据进行验证,成功的估算了地表土壤水分的相对变化。  相似文献   
942.
植被护坡及其在重庆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坡工程中的植被不仅能美化环境,还具有控制雨水冲蚀、稳定边坡的作用。文章详细论述了植被护坡的边坡滑移面上的边坡稳定系数的评定方法,并与无植被边坡稳定性进行比较,讨论了植被护坡的力学效应和水文作用、植被对雨水冲蚀的控制作用,提出了植被护坡的种植和布置方法的建议。结合重庆地区的边坡特点和气候条件,介绍和分析了该地区的几项典型植被护坡工程及施工方法和施工效果,为植被护坡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43.
在样带和典型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方法,对影响植被指数变化的因子(水、热和地表植被覆盖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极其复杂,虽受水、热和地表植被覆盖类型三个主导因子的影响和控制,但因时和因地而异,三者对植被指数影响和控制的主导地位也因时因地而不同;基于空间上的概念模型Indv=F(x,y,z)只能定性地描述以上三个主导因子时空变化同植被指数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44.
The kinetics of monodomain order-disorder processes in monoclinic (I2/c) BaAl2Ge2O8-feldspar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Hard Mode IR Spectroscopy, and TEM darkfield imaging on quenched samples. Compared to the behaviour predicted by the TDGL approximation ordering kinetics observed at low temperatures slow down significantly when equilibrium is approached. Such a delay is not observed in disordering experiments starting from essentially ordered cation distributions. The deviation from TDGL behaviour is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partial order parameter conservation in a non-uniformly ordered phase. Modifications to the uniform TDGL rate equation are tested against the available data. An activation energy of 352 ± 28 kJ/mol is obtained for Al,Ge ordering. The mixing coefficient ξc 22, which describes the degree of order parameter conservation, is obtained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While this coefficient vanishe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T tr, it saturates towards a level of ξc 22≈0.4 for T→0. ξ c 22 determines the kinetic stability of ordered clusters quenched from TT tr. Received: 21 April 1999 / Revised, accepted: 19 July 1999  相似文献   
945.
重庆岩溶地区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生态系统是一种脆弱的生态系统,植被类型与盖度成为岩溶环境中最重要、最敏感的自然要素。介绍了以重庆岩溶地区为对象,利用气象和NDVI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多年平均水平上,气候对重庆岩溶植被生态系统起着比降水大的作用;在植被生长的年际变化方面,气温和降水对植被生长起着大致相反的趋势。(2)年际变化方面,气温和降水对植被生态系统的生长起着大致相反的作用。一般来说,气温与NDVI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3)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受气候波动的影响较大,近20 a来,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可为岩溶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6.
黄河源区冻土对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黄河源区由于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影响,打破了高寒植被与冻土环境之间稳定的适应性关系,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在黄河源区多年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冻土与植被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多年冻土埋深通过影响浅层土壤含水量影响植被生长的,多年冻土的埋深与浅层土壤含水率和植被的覆盖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规律.冻土埋深<2 m时,冻土埋深决定浅层土壤含水率,成为影响植被的生长主要因素;埋深>2 m时,冻结层上水水位低、补给量少,冻结层上水水量小,毛细上升高度不能达到植被根系分布的浅层土壤中,植被生长环境干旱化,多数植被生长受限制,这时只有少量根系发达的耐旱植被存活,覆盖率小,一般不超过35%.因此,2 m的多年冻土埋深为“生态冻土埋深”.近20 a来,黄河源区地温长期处于增温状态,多年冻土出现表层融化,形成深埋的或少冰的冻土等现象;部分地带完全融化消失,连续多年冻土变成不连续冻土或岛状冻土.多年冻土退化后,土壤含水量减少,导致植被物种更替、“黑土滩”等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947.
新疆和田河流域灌丛沙堆风洞流场的实验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灌丛沙堆是一种重要的风积地貌类型,风力、沙源、植物是影响灌丛沙堆发育的主要因素。依据风沙运动实验相似理论,以新疆和田河流域实测的灌丛沙堆数据为基础,按40∶1的比例缩小制作成无植被“灌丛沙堆”模型,在风洞中选用区间在6~14 m\5s-1的5组不同风速分别对沙堆模型作纯气流模拟实验流场观测,探讨在不同风力作用下灌丛沙堆表面的流场结构变化特征。模拟实验表明,气流在半球形沙堆迎风坡下部受到正面风压影响有较明显反射涡流,丘顶具有高速气流风蚀区域,而圆锥形沙堆迎风坡气流均匀爬坡加速,背风坡涡流强盛,因此两者在无沙情况下的纯气流流场结构特征、沙堆形态动力平衡特点有较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48.
Early-warning indicators of rangeland health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functional integrity of a site and may allow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desert rangelands. The utility of several vegetation canopy-based indicators of rangeland health at 32 Great Basin rangeland locations was investigated. The indicators were originally developed in rangelands of the Chihuahuan Desert. Soil resources are lost through wind and water-driven erosion mainly from areas unprotected by plant canopies (i.e. bare soil). Study sites in Idaho had the smallest bare patches, followed by sites in Oregon. The more arid Great Basin Sagebrush Zone sites in Utah had the largest bare patches. Several vegetational indicators including percent cover by vegetation, percent cover by life-form, percent cover by sagebrush, and percent cover by resilient species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mean bare patch size and are potential indicators of Great Basin rangeland condition. Plant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the range of bare patch sizes were different at sites in the three locations in Idaho, Oregon and Utah. Therefore, expected indicator values are location specific and should not be extrapolated to other locations. The condition of study sites were often ranked differently by different indicators. Therefore, the condition of rangeland sites should be evaluated using several indicators.  相似文献   
949.
干旱地区植被指数(VI)的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18  
以位于典型干旱区的甘肃河西地区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为例,对NDVI、SAVI、MSAVI和GEMI等4种VI(植被指数)受土壤背景光谱影响的程度和探测低盖度植被的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分析VI提取植被信息时植被土壤噪音比的变化发现,植被覆盖较低条件下VI提取植被信息总体受土壤背景光谱影响程度较低,相比而言,GEMI提取植被信息中受土壤背景影响最小,其他3种VI的区别不太明显。通过分析不同VI随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反映速率变化及不同覆盖条件下不同VI的取值范围的变化发现,NDVI探测低盖度植被的能力最强,GEMI次之。GEMI可能是干旱地区植被探测较适宜的植被指数。  相似文献   
950.
我国北方沙区退化植被的恢复机理   总被引:43,自引:23,他引:20  
通过讨论我国北方沙区退化植被的恢复机理,认为气候驱动机制、植被自我修复机制、土壤环境变化和景观格局的驱动机制是我国北方沙区退化植被自然恢复的四个主要机制。其中,气候机制决定着植被恢复演替的方向和终点,是植被恢复的外在驱动机制;植被的自我修复机制决定着植物恢复的起始速度和演替速度,是植被恢复的内在驱动机制;而景观驱动作用只发生于斑块较小且呈镶嵌分布的退化植被区,对于面积很大且连片分布的流沙裸地其作用微弱;土壤条件的改善既是植被对土壤作用的结果,又反馈于植被的演替,它决定着群落演替的阶段性和群落类型,自始自终伴随着植被的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