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53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31.
城市化对高温热浪的频次和强度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于城市化影响高温热浪过程的机理了解还不充分。本文利用WRF模式,对2010年7月2~6日(北京时)北京一次高温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城市化对此次高温过程的影响机理。采用优化后的WRF模式,能够模拟出北京连续5日高温的特征和城市热岛强度的变化。城市下垫面的不透水性决定了城区2 m高度处相对湿度低于乡村,削弱了城区通过潜热调节城市气温的能力。日落后,城市感热通量下降缓慢,城区降温速率小于乡村,夜间边界层稳定、高度低,风速小,抑制了城乡之间能量的传输,形成了夜间强的城市热岛强度,造成夜间城市气温明显高于乡村。日出后城乡地面感热通量、潜热通量迅速上升,边界层稳定性下降。午后,城市下垫面分别为地表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高、低值中心,通过潜热调节气温的能力被削弱;边界层稳定性降低,有利于能量的垂直扩散;此时,城市热岛强度小于夜间。因此,北京城市下垫面形成了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加重了城区极端高温事件的强度。此外,在这次高温热浪期间,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受到大陆暖高压控制,晴空少云,西北气流越山后形成焚风效应,是北京地区高温热浪形成的天气背景。  相似文献   
432.
国内外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影响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因子大致可以分为3类:环境气流与热带气旋环流的相互作用,下垫面与热带气旋环流的相互作用,热带气旋本身的内部结构变化。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为热带气旋强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3.
1923~1932年陕北自然灾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历史资料,对1923~1932年陕北自然灾害特点、危害,以及灾害多发性和不平衡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23~1932年,陕北自然灾害具有受灾时间长、范围广,受害程度不一、地域不平衡,受灾种类多、多灾并发的特点;自然环境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是陕北灾害多发性和不平衡性的原因;除灾害本身较为严重外,恶劣的社会政治环境也加剧了灾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434.
Despite evidence of a broadening of the science base for European fisheries policy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an ecosystem approach and increasing use of economic modelling,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social sciences to policy related research remains less conspicuous. Progress has occurred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and the theory of fisheries governance, but analysis of EU funded research in the 6th Framework Programme (2002–2006) points to the absence of social science except in multi-disciplinary projects. The diasporic nature of fisheries social science and the absence of clearly articulated social objectives from fisheries policy are among the more plau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is unconformity. Prospects for reform of the CFP in 2012—including a redistribution of responsibilities between central and regional institutions—offer enhanced opportunitie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in interdisciplinary and specialist areas of policy related research. Responding to the challenge will necessitate the building of stronger networks within the famil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across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with the natural and economic sciences.  相似文献   
435.
土壤水异质性研究进展与热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四水转换和循环的核心。土壤水分异质性是土壤水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绿水理念下水循环、水平衡更关注土壤水分的有效性。随着土壤水观测和识别技术的完善,可能获取多尺度土壤水时空变化信息;遥感、同位素、模拟与定位观测的结合在理解土壤水过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认识土壤水文参数在测点尺度和生态水文单元尺度间的转换机理、研究土壤水及其驱动因子的异质性变化规律、形成土壤水异质性同化和尺度转换的方法与技术是近期热点。  相似文献   
436.
用文献计量法对《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2006年的年载文量,载文的栏目分布,作者的职称、学位、年龄、所在区域和工作单位分布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该刊物栏目分布的一些特征、作者的情况和《地域研究与开发》办刊特色及其在地理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使读者加深对本刊的了解,也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该期刊的质量及促进学术交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7.
朱俊清  孙珂 《中国地震》2022,38(4):691-707
近年来,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数据挖掘等领域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地震研究学科众多,包括地震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化学、地球电磁学和地质学等,研究产生的多源、复杂、海量数据高度符合机器学习对于训练数据的要求,因此许多学者将机器学习方法引入到地震预测中。本文基于机器学习背景、地震预测应用流程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回顾了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利用不同学科数据进行地震预测的应用概况和主要进展,并对机器学习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438.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apid urbanization,increases in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nd population in fastgrowing cities since the turn of the 21st Century have led to increases in energy consumption.Anthropogenic heat flux released to the near-surface atmosphere has led to changes in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s and severe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nergy consumption on urban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including extreme heat and cold events,a dynamic representation scheme of anthropogenic heat release(AHR)was implemented in the Advanced Research version of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model,and AHR data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opulation density in a case study of Beijing,China.Two simulations during 1999?2017 were then conducted using the developed WRF model with 3-km resolution with and without the AHR scheme.It was shown that the mean temperatur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AHR,and more frequent extreme heat events were produced,with an annual increase of 0.02?0.19 days,as well as less frequent extreme cold events,with an annual decrease of 0.26?0.56 days,based on seven extreme temperature indices in the city center.AHR increased the sensible heat flux and led to surface energy budget changes,strengthening the dynamic processes in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that reduce AHR heating efficiency more in summer than in winter.In addition,it was concluded that suitable energy management might help to mitigate the impact of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 in different seasons.  相似文献   
439.
为加快推进青岛旅游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青岛安全旅游、基本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等需要,本文在深入青岛旅游业各主要环节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岛旅游气象服务的现状、需求特点和面临的形势,探讨了“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结果表明:青岛独具特色的山地、滨海、城区旅游不仅对气象服务需求量大、特色鲜明、依赖程度高,而且精细化、针对性、数字化服务要求高。“十四五”期间,需重点从完善旅游气象专业观测网、开展旅游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完善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开展气象荐游和个性化旅游气象服务、加强旅游气象数字化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系统着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