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1篇
  免费   412篇
  国内免费   613篇
测绘学   314篇
大气科学   246篇
地球物理   707篇
地质学   1381篇
海洋学   339篇
天文学   1528篇
综合类   217篇
自然地理   93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双层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固结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举  谢新宇  谢康和 《岩土力学》2008,29(2):321-326
研究了考虑涂抹效应和应力集中效应的双层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固结解析解及其工程应用,分不同情况讨论了特征根的可能变化规律,也讨论了解析解转化为双层竖井地基以及双层天然地基的普遍适用性。研究发现,固结速率随井径比的减小、水平向渗透系数比的增大和桩体刚度的增大而增加;底面排水条件对双层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固结影响,在井径比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影响不大;是否考虑应力集中效应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2.
研究各向同性地基中含一个圆柱形弹性夹杂的地基沉陷问题。考虑全场的应力、变形特征,运用复变函数的罗朗级数展开技术,构造合适的应力函数,结合夹杂的边界条件和无穷远的性态,获得了全场复势的解析表达。数值结果显示:由于两相材料剪切模量之比的不同,在某个范围内沉陷量大于基底中点沉陷;在这个范围之外,则小于基底中点沉陷。当夹杂埋深为夹杂半径的5倍以上时,就可以运用所得结果,而不致引起太大误差;含圆形隧洞和刚性夹杂的问题可作为特殊情况得到。  相似文献   
993.
桩-土相互作用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涛 《岩土力学》2008,29(6):1589-1592
通过将模型试验、现场实测的结果与弹性理论解进行对比,指出弹性理论解夸大了桩-桩、桩-土、土-土相互作用影响,造成沉降计算值偏大和过高估计桩顶反力的不均匀性(或筏底地基土反力的不均匀性),并提出对弹性理论解进行修正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4.
黄达  黄润秋  裴向军  刘卫华 《岩土力学》2008,29(5):1425-1429
在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溪洛渡水电站某危岩体的两种可能失稳模式(剪切坠落或拉裂倾倒失稳),进而建立了相应的稳定性计算极限平衡力学模型,而且对危岩体的变形和破坏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危岩体抗拉裂倾倒稳定性较差,剪切坠落失稳的稳定性系数较高。在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危岩体倾倒失稳时,安全系数为1.5时的锚固力,进而提出了危岩体加固方案:充填凹岩腔+填充裂隙+预应力锚索+锚杆联合加固,数值模拟表明此加固方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渗流监测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肖衡林  鲍华  王翠英  蔡德所 《岩土力学》2008,29(10):2794-2798
从阐述多孔介质传热过程出发,逐一分析了在非渗流及渗流情况下,光纤与多孔介质之间的传热过程,详细分析了光纤与水流对流的传热过程,推导了多孔介质中渗流水和光纤之间的换热系数计算公式。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推导了导热系数(渗流流速)、加热功率和温升的非渗流情况与渗流情况监测理论方程,为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监测渗流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6.
Classical novae are important producers of radioactive nuclei, such as 7Be, 13N, 18F, 22Na and 26Al.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se nuclei produces positrons (except for 7Be) that through annihilation with electrons produce photons of energies 511 keV and below. Furthermore, 7Be and 22Na decay producing photons with energies of 478 and 1275 keV, respectively, well in the γ-ray domain. Therefore, novae are potential sources of γ-ray emission. We have developed two codes in order to analyse carefully the γ-ray emission of individual classical novae: a hydrodynamical one, which follows both the accretion and the explosion stages, and a Monte Carlo one, able to treat both production and transfer of γ-ray photons. Both codes have been coupled in order to simulate realistic explosions. The properties of γ-ray spectra and γ-ray light curves (for the continuum and for the lines at 511, 478 and 1275 keV) have been analysed, with a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arbon–oxygen and oxygen–neon novae. Predictions of detectability of individual novae by the future SPI spectrometer on board the INTEGRAL satellite are made. Concerning 26Al, its decay produces photons of 1809 keV but this occurs on a time-scale much longer than the typical time interval between nova outbursts in the Galaxy, making it undetectable in individual novae. The accumulated emission of 26Al from many Galactic novae has not been modell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997.
针对第四纪松散沉积层中地下水开采所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以比奥固结理论为基础,考虑到土体的非线性特征及土体的渗透性随应力状态的动态变化,引入邓肯-张非线性模型和渗透率动态模型,将地下水渗流场和土体应力场耦合起来,并以吴江市浅层地下水开采为例,建立了浅层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三维全耦合数值模型。在对模型进行校正、识别的基础上,以微承压含水层未来10 a内地下水位埋深不低于含水层顶板、地面沉降量不超过50 mm为约束条件,预测了吴江市各镇的地下水可采资源量合计为1 203.59×104m3/a。  相似文献   
998.
杨效忠  张捷  乌铁红 《地理学报》2009,64(8):978-988
跨界旅游区是旅游发展潜力大而管理对象复杂的地理单元,成为旅游地理学区域性研究新焦点。立足于组织际关系(IORs)和社会网络理论方法视角,剖析出跨界旅游区空间合作行为实质为跨界旅游组织之间接触交流的网络构建和重组。在相应的社会网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对大别山天堂寨跨界旅游区网络结构和跨界合作进行实证分析,并经核心—边缘模型验证,表明:①从网络密度看,天堂寨整体网络密度较局域网络密度小,呈现出行政区内的强联结和行政区之间的弱联结,网络结构洞特征凸显;低层级行政区之间网络密度大于高层级行政区之间的网络密度;跨界维度越多,网络密度越小,说明跨界旅游活动存在显著的边界效应。②从网络节点中心度看,局域中心度最大,整体中心度次之,边界中心度最小,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旅游行政区经济存在且相当强势。③根据Francisco的组织际合作关系整合模型,发现天堂寨跨界旅游合作处于由弱合作阶段向中合作阶段过渡。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各方共识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采取组建跨界旅游联盟,进而提高跨界合作强度,是实现天堂寨跨界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9.
基于一般系统论和博弈论理论,对旅游产业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分析了各利益主体对旅游产业认知差异,认为主要表现在政策、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保护等4个方面.由于认知差异的存在,各利益主体行为对旅游产业产生了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针对负面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达到一种利益均衡、责权对称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00.
区域城镇点-轴系统空间结构的分形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点—轴系统是我国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主要模式之一。探索城镇点—轴系统空间结构,进而揭示其数理本质,是进行地理空间优化的理论基础。文章从分形理论出发,构建点—轴系统分形模型,明确该模型的地理意义,以此刻画点—轴系统的空间结构。利用GIS软件开发了点—轴系统分形模型计算工具。以济南市城镇—交通系统为例,在GIS数据环境下计算其分形模型参数,研究结果发现:{1}区域点—轴系统发育到一定阶段的确呈现分形性质,点—轴系统分形模型可以有效地反映点—轴系统空间结构形态;{2}无标度性、分形、有序性是地理空间的不同状态,推论得出随着点—轴系统的发展,其空间结构也经历着无序→无标度网络→分形结构→有序→更为复杂的无序的演进过程;{3}济南市城镇—交通系统已经形成点—轴系统的雏形,城镇点—轴系统处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