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92篇
  免费   2291篇
  国内免费   2698篇
测绘学   5727篇
大气科学   2458篇
地球物理   2961篇
地质学   4899篇
海洋学   1908篇
天文学   1711篇
综合类   1775篇
自然地理   1842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594篇
  2021年   769篇
  2020年   772篇
  2019年   910篇
  2018年   636篇
  2017年   959篇
  2016年   881篇
  2015年   908篇
  2014年   1088篇
  2013年   1289篇
  2012年   1174篇
  2011年   1129篇
  2010年   857篇
  2009年   1083篇
  2008年   1134篇
  2007年   1297篇
  2006年   1153篇
  2005年   957篇
  2004年   941篇
  2003年   722篇
  2002年   613篇
  2001年   498篇
  2000年   447篇
  1999年   371篇
  1998年   314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218篇
  1995年   196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1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5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谢宏全  陈岳涛  赵芳  田董炜  卢霞 《测绘通报》2019,(2):141-143,156
将背负式移动激光扫描系统应用在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中,其扫描精度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徕卡Pegasus Backpack对苏州工业园园区测绘地理信息大楼进行扫描,采用Inertial Explorer、Infinity、AoTumatic Processing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运用RealWorks提取特征点,将特征点在MicroStation V8联图中绘制成1:500地形图。通过与传统方法绘制的1:500地形图相叠合,发现两幅地形图具有很好重合度。对地物检测点精度分析后,得到点位中误差为0.026 m,高程中误差为0.041 m。研究结果表明徕卡Pegasus Backpack满足1:500地形图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92.
何婷 《测绘通报》2019,(4):71-74,83
针对GNSS多天线转发式欺骗干扰在实际应用中,当干扰机与目标机距离大于一定范围时,将引起目标机钟差突跳,从而易被目标机检测和识别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干扰机阵列的转发式欺骗干扰新方法。干扰机阵列按照正六边形网型布设,可实现目标区域的无缝覆盖,并且灵活易拓展。不论目标机位于区域的任何位置,均有一个最优干扰机能够对其实施有效干扰。为了确定相邻干扰机的最优间距,本文在干扰机阵列不同间距下对具有钟差突跳自适应检测能力的目标机的干扰有效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论表明,综合考虑各种约束因素,相邻干扰机最优间距为17 km,满足该条件的干扰机阵列在实施欺骗干扰过程中,不会造成目标机钟差突跳,有效解决了该干扰方式易被目标机识别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3.
以实际项目应用为例,阐述了一种FME和VSFTP相结合的不动产数据整合作业模式。该模式通过团队协作,快速迭代更新数据,具有工作效率较高、工作进度可控、数据质量较好的特点,为不动产数据质量相对较差的地区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数据整合工作模式,该模式也可推广应用到三调内业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一种基于数据划分的遥感影像并行处理的路径优化算法,用于解决将并行技术应用于海量遥感影像分布式存储和处理领域时其处理模型所具有的多路可达性所引起的路径动态、最优选择问题。在栅格数据可分解性分析及并行模型数据态、元素、相对信息量和映射等8个基本定义和6个性质的基础上,给出并行处理一般数学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获得在一般并行处理情况下,以平均计算代价变量的比值作为控制横向并行与纵向并行选择方式的标志,并进一步给出四叉树索引并行生成、基于四叉树的目标检测并行处理等具体示例。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分析了算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5.
针对大面积海底地形数据缺失或异常的复杂及多变性特点,结合条件变分自编码器(CVAE)与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CGAN),构建了条件变分自编码生成对抗网络(CVAE-GAN)大面积海底伪地形的检测与剔除方法。本文方法利用条件变分自编码算法改变原有的样本分布,通过对训练样本的学习重新构建样本之间的分布规律,有效提高了高维到低维映射的稳定性;结合生成对抗网络,提高了整体算法的稳健性,最终得到较优的检测与剔除结果。采用水深格网数据进行试验,并与中值滤波法、趋势面滤波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精度、稳定性及噪声稳健性方面有所提高,验证了本文方法在海底地形数据处理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6.
新一代VIIRS/DNB(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 Day/Night Band)夜间灯光数据因其具备更精细的时空分辨率、数据不存在饱和现象、不同年份数据可比性强等优点而迅速代替DMSP/OLS(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s 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夜间灯光数据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但由于杂散光的污染,VIIRS/DNB夏季数据数值缺失严重,致使数据在空间和时间上不连续,因此,插补缺失数据成为后续应用的前提。鉴于此,论文从插补结果异常值、与参照值对比、计算性能三个方面,系统比较了三次样条插值(样条)、三次Hermite插值(Hermite)、灰色预测模型(GM)、三次指数平滑法(指数)4种插补方法的适用性,以期为插补VIIRS/DNB夜间灯光数据提供方法选择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异常值比较方面,Hermite法未出现异常值,另外3种算法仅出现少量异常值(0.02%~1.34%);②与参照值的对比方面,Hermite法与参考值接近程度最高,GM接近程度最低,样条法和指数法介于两者中间;③算法性能比较方面,4种方法都具备计算简单、容易编程的特点,但指数法的算法时长是另外3种方法的10倍以上。因此,综合多方表现,当插补月份前后两侧均有足够长的原始数据时,插补效果好、计算速度快、不会出现过冲现象的Hermite法最适宜,样条法次之;当插补月份仅单侧有足够长的数据时,适宜采用指数法(插补效果好、计算速度较慢)或GM(插补效果偏低、计算速度快)进行插补。  相似文献   
997.
城镇体系的时空演化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过程,具有无尺度性,其特征可以采用异速标度指数定量描述。论文以京津冀为例,基于1992—2013年夜间灯光数据的校正结果,提取城镇夜间灯光信息,采用多标度异速分析方法,分析京津冀城镇体系的相对发展特征及其空间分异格局。研究发现:①京津冀大城市的增长空间局限日益显著。虽然大城市如京津唐的绝对发展水平高,但接近环境承载量的极限,22 a间增长快速的是大城市交接地带的小城市(如三河、迁安、廊坊等)。②相对增长速度快的城市从东北到西南呈现带状分布——政府选择发展的“雄安新区”就在这个轴带上。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其一,京津冀城市演化的趋势相对均衡化,空间结构异质性逐步减弱,整个城镇体系的发展趋于相对平衡状态;其二,大、小城市“两极”贯通或许是增强城镇体系功能的有效途径。京津冀的空间格局优化不能仅仅考虑主要的、规模大的中心城市,而应该基于等级结构协调整个城镇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998.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ωB97XD/gen (O、H元素Aug-cc-PVDZ; Rb元素Lanl2DZ)基组水平上研究了[Rb(H_2O)_n]~+(n=1~12)水合团簇的结构和光谱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气相和液相中的稳定能以及水合团簇可知,稳定构型出现在8配位的团簇中。第一配位层水分子数为8时形成Rb~+第一近似饱和水合层。此外,拉曼光谱显示[Rb(H_2O)_n]~+(n=1~12)水合团簇中O-H伸缩振动峰随着水分子数增加发生移动和加宽,Rb~+发生水合时,O-H对称和非对称伸缩振动发生红移,随着水合数的增多,频率蓝移。此外,文中对拉曼光谱中O-H振动的频率位置结合团簇结构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99.
With recent advances in remote sensing, location-based services and other related technologies, the production of geospatial information has exponentially increased in the last decades. Furthermore, to facilitate discovery and efficient access to such information,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s were promoted and standardized, with a consideration that metadata are essential to describing data and services. Standardization bodies such as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have defined well-known metadata models such as ISO 19115. However, current metadata assets exhibit heterogeneous quality levels because they are created by different producers with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o address quality-related concerns, several initiatives attempted to define a common framework and test the suitability of metadata through automatic controls. Nevertheless, these controls are focused on interoperability by testing the format of metadata and a set of controlled element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methodology of testing the quality of metadata by considering aspects other than interoperability. The proposal adapts ISO 19157 to the metadata case and has been applied to a corpus of the Spanish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ur quality check helps determine different types of errors for all metadata elements and can be almost completely automated to enhance the significance of metadata.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