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1.
根据国内碳汇发展现状,分析了张掖黑河湿地发展碳汇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发展湿地碳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唯一一块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等特点,在国际上备受关注。该文在已有资料分析、现场地质调查、遥感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将黄河三角洲湿地地质环境质量分为5个等级(优、良、一般、较差和差),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19个县(市、区)中湿地地质环境资源质量为良的有8个,质量一般的为11个,总体处于健康-疾病的临界状态。并基于以上研究成果,针对性地提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浙江省80个重要湿地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景观、生物多样性及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构建湿地生态状况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对13个评价指标进行分级和赋值,计算每处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的综合得分,定量表征湿地的生态状况。结果表明:浙江省生态状况评级为“好”的湿地有20个,评级为“中”的湿地有36个,评级为“差”的湿地有24个,分别占浙江省重要湿地总数的25%、45%和30%。浙江省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良好,但部分湿地存在水质污染、富营养化和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Wetlands have been determined as 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ecosystems on Earth and are currently being lost at alarming rates. Large-scale monitoring of wetlands is of high importance, but also challenging. The Sentinel-1 and -2 satellite missions for the first time provide radar and optical data at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detail, and with this a unique opportunity for more accurate wetland mapping from space arises. Recent studies already used Sentinel-1 and -2 data to map specific wetland types or characteristics, but for comprehensive wetland characterisations the potential of the data has not been researched yet. The aim of our research was to study the use of the high-resolution and temporally dense Sentinel-1 and -2 data for wetland mapping in multiple levels of characterisation. The use of the data was assessed by applying Random Forests for multiple classification levels including general wetland delineation, wetland vegetation types and surface water dynamics. The results for the St. Lucia wetlands in South Africa showed that combining Sentinel-1 and -2 led to significantly higher classification accuracies than for using the systems separately. Accuracies were relatively poor for classifications in high-vegetated wetlands, as subcanopy flooding could not be detected with Sentinel-1’s C-band sensors operating in VV/VH mode. When excluding high-vegetated areas, overall accuracies were reached of 88.5% for general wetland delineation, 90.7% for mapping wetland vegetation types and 87.1% for mapping surface water dynamics. Sentinel-2 was particularly of value for general wetland delineation, while Sentinel-1 showed more value for mapping wetland vegetation types. Overlaid maps of all classification levels obtained overall accuracies of 69.1% and 76.4% for classifying ten and seven wetland classe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5.
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介绍了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建立的背景、研究定位与研究方向,主要观测场及观测仪器设备,已有基础数据积累和科研任务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盘锦站应在建设目标、人才队伍建设及规范管理方面的重点工作,为将研究站建设成为生态气象监测示范与技术支持基地、研制生态气象业务评估方法与模型的平台、生态气象业务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作为地球系统科学前沿研究的孵化器,最终成为生态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野外试验和研究平台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盘锦湿地芦苇生态系统长期通量观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2004年5月26日-2005年10月15日盘锦湿地芦苇生态系统碳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芦苇湿地具有较强的碳汇作用;2005年芦苇湿地固定二氧化碳为13.32 t/hm2,日平均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分别为2 464 kJ/m2和3 880 kJ/m2。2004年和2005年6~9月的日累积值波文比平均值均为0.15。芦苇湿地碳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日动态呈单峰单谷型变化,极值出现在中午前后,夜间线形平直。芦苇生长季白天通量绝对值远较夜间大,白天碳吸收,夜间碳排放。CO2浓度年平均日变化曲线亦为单谷单峰型,夜间浓度较高且逐渐升高,直到日出前达到峰值;日出后急剧下降,傍晚又开始逐渐增加。芦苇湿地感热通量昼正夜负,潜热通量与林地不同,全天为正。各通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CO2通量日变化不明显,趋近于零;感热通量总体向上输送,春季数值较大,生长季数值较小;潜热通量冬季最小,接近0,春季开始显著增加,生长季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7.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简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马学慧  李君泉 《地理科学》1995,15(2):163-169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分形理论为基础,并借助GIS、RS技术,利用1986年和2002年两期TM遥感影像,提取获得了1986年和2002年闽江河口湿地资源的空间信息,根据分形理论中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的物理意义,揭示了闽江河口湿地资源动态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闽江河口的湿地类型具有分形结构.并且由于受到较强的人类活动的干预,湿地斑块的形状较为复杂,且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2003年3月-2004年4月,在宁德三都湾东湖湿地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10次湿地鸟类资源连续调查。调查表明:宁德东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特别是湿地水禽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发现鸟类12目26科80种,计20119只。宁德东湖湿地是福建省鸟类资源的重要分布区,是各类水禽的理想栖息地、越冬地和迁徙地,但存在因开发建设湖面缩小、市区大量生活污水污染水质、湖体淤积、陆地化过快等问题。为此,保护和恢复东湖湿地、建立湿地公园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厦门市1989年、1993年、1997年TM遥感影像和2003年ETM+遥感影像的解译分析统计,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等对1989-2003年厦门市湿地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主要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989-2003年间,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农业生产比较利益的驱动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影响,水库水塘、养殖、滩涂等湿地类型被非湿地侵占;养殖面积从1989年的4230hm2持续增加到2003年的9768hm2,主要是通过占用非湿地、滩涂、盐田和水库水塘增加的;红树林面积大幅度减少,从1989年的84hm2持续减少到2003年的17hm2,主要是由于养殖、非湿地的侵占以及遭受破坏变为滩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