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0篇
  免费   604篇
  国内免费   935篇
测绘学   1094篇
大气科学   950篇
地球物理   521篇
地质学   1682篇
海洋学   360篇
天文学   1141篇
综合类   322篇
自然地理   32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67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地质背景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以渝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地质背景对土壤元素的控制特征,可为区域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种植施肥和农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网格化定位与化学分析的方法,结合GIS技术和相关评价标准,探讨了地质背景对Cl、Mn、B、Zn、Cu和Mo元素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渝北地区土壤Mn、Cu、Zn元素含量整体处于适中与丰富水平,Mo、B元素丰缺参半;B、Mo元素含量显著高于重庆主城区,Zn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全国水平。受地质背景影响,B、Cl、Cu、Mn元素呈现高度空间相关性,结构性空间变异起主导作用;Mo、Zn元素表现中等空间相关性,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因素双重控制。地层的组对元素含量分布起主控作用,土壤元素含量分布形状在空间上与地层组相对应。成土母岩决定土壤元素含量,是土壤元素含量水平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其影响因素主要为岩石类型,其次为岩石形成的地质时期。土壤类型显著影响元素含量,总体上,Mn、Cu、Zn、Mo、B在石灰岩土中含量最高;除B、Mo元素外,其他元素在黄壤中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202.
在分析对比国内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数理统计方法,通过最广泛的数理统计法的应用原则、数据检验、背景值取值等问题的论述,对西藏"一江三河"地区地下水水质指标TDS,Ca2+,Mg2+,Na+环境背景值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地形地貌、区域水动力条件等因素对研究区地下水指标的空间分布起主要控制作用.该结果为评价西藏"一江三河"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3.
Solid matrix 3H reference materials are challenging to prepare given the volatile nature of 3H and are often unrepresentative of the range of 3H forms that may be encountered during routine analysis. As a result, few 3H reference materials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undermining verification of analytical techniques for environmental 3H measurement. To address this, an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Organically‐Bound Tritium Analysis determined to produce a tritium natural matrix reference material (NMRM). The reference material comprises marine sediment blended with sewage sludge contaminated with 3H‐organic species arising from authorised discharges from a radio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site.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3H species have persisted in the environment over three decades providing valuable supporting data to underpin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NMRM. Th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NMRM are described along with the subsequent application of the reference material in an international intercomparison exercise involving nineteen laboratories from nine countries. A reference value of 168 ± 22 Bq kg?1 was derived from the data arising from the proficiency test.  相似文献   
204.
A new natural rutile reference material is presented, suitable for U‐Pb dating and Zr‐in‐rutile thermometry by microbeam methods. U‐Pb dating of rutile R632 using laser ablation ICP‐MS with both magnetic sector field and quadrupole instruments as well as isotope dilution‐thermal ionisation mass spectrometry yielded a concordia age of 496 ± 2 Ma. The high U content (> 300 μg g?1) enabled measurement of high‐precision U‐Pb ages despite its young age. The sample was found to have a Zr content of 4294 ± 196 μg g?1, which makes it an excellent complementary reference material for Zr‐in‐rutile thermometry. Individual rutile grains have homogeneous compositions of a number of other trace elements including V, Cr, Fe, Nb, Mo, Sn, Sb, Hf, Ta and W. This newly characterised material significantly expands the range of available rutile reference materials relevant for age and temperature determinations.  相似文献   
205.
河北省张家口崇礼区北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指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球化学测量成果被广泛而成熟地运用在矿产勘查工作中,为明确张家口崇礼区北部成矿、找矿的地球化学指示信息,对该区水系沉积物测量及异常查证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计算元素富集系数和变异系数、开展R型聚类分析、统计化探异常区岩石的地质年代、对比该区化探异常及已知矿床与典型矿床的成矿要素,从而推断了该区找矿主攻元素为Ag、Pb、Zn、Mo、Cd,且Ag、Pb、Zn和Mo、W 2组元素分别具有共伴生关系,指出该区化探异常主要受燕山期岩浆热液控制。综合分析认为,本区找矿模型为蔡家营式次火山-热液型多金属矿床,具有寻找次火山-热液型Ag、Pb、Zn、Mo多金属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6.
西秦岭温泉—中川一带实施的1:5万矿产地质调查项目,共圈定1:5万局部高磁异常33处,1:5万地球化学综合异常11处,发现矿点2处,矿化点5处,矿种有金、钼、铁、铜、铷等。通过分析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1:5万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特征、矿(化)点特征及分布规律等,阐明了该区成矿时空分布规律和矿产共生组合规律,划分成矿远景区9处,提交找矿靶区6处。对其中2处找矿靶区进行槽探验证的结果为: 关子镇幅玉杨观找矿靶区圈定了4条含铷矿化伟晶岩脉和多处铁矿化破碎蚀变带,具有形成伟晶岩型铷矿的潜力; 礼县幅李坝金矿床南侧百叶沟—河西沟找矿靶区圈定了14条蚀变破碎带,在矿化蚀变带内圈定了11条金矿(化)体,具有形成构造蚀变岩(微细粒浸染状)型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7.
黄新鹏 《岩矿测试》2018,37(5):572-579
福建霞浦大湾钼铍矿床产于火山岩区,但成矿作用可能与岩浆活动和裂隙构造关系密切。为查清矿区隐伏的钠长石化碱长花岗岩与钼铍矿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对碱长花岗岩进行锆石U-Pb测年研究,获得年龄结果为93. 0±0. 6 Ma,与矿区的辉钼矿成矿年龄(92. 2±1. 3 Ma)一致,表明碱长花岗岩与钼铍矿成矿作用时空上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岩浆活动可能为矿区钼铍矿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结合区域上的成岩成矿年代学数据,本研究认为福建省燕山期岩浆活动时代与钼铍矿成矿时代都具有从西向东逐渐变新的时空分布规律,钼铍矿的成矿地质构造背景为燕山期华南岩石圈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208.
基于冰川物质平衡和平衡线高度数据,对北极斯瓦尔巴、高亚洲和阿尔卑斯山的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和平衡线高度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阿尔卑斯山冰川年均负物质平衡值最大,为-907 mm;斯瓦尔巴为-431 mm;高亚洲最小,为-264 mm。(2)高亚洲和斯瓦尔巴冰川物质平衡年振幅较小,年际变化较小;阿尔卑斯山冰川物质平衡年振幅较大,年际变化较大。斯瓦尔巴冰川物质平衡趋向正平衡,阿尔卑斯山和高亚洲冰川物质平衡趋向负平衡。(3)斯瓦尔巴内陆的冰川平衡线高度高于沿海地区,高亚洲冰川平衡线高度呈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区域地带性的分布规律,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平衡线高度主要受冰川所处海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9.
本研究对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在认识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甄别人为源与自然源重金属的基础上,估算了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结果表明:SiO2、TiO2、Al2O3、Fe2O3、K2O等主量元素及V、Co、Cr、Ba、Sc、U、Sr、Ga、Ge、Rb、Nb、Y、REE等微量元素在沉积物中含量变化相对稳定(Cv<0.2),分布相对均匀,且富集不明显(EF<2.0,Sr明显亏损)。而MnO、MgO、CaO、Na2O、P2O5等主量元素,及Cd、Mn、Cu、Pb、Zn等重金属在沉积物中含量变化大(Cv>0.25),分布极不均匀,且沉积物中重金属明显富集(EF>2.0)。主成分及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沉积物中不明显富集的微量元素主要赋存于难溶硅酸盐矿物相中,为自然源元素。而沉积物中显著富集的重金属主要赋存于铁—锰氧化物等矿物相中,为有人为源叠加的元素。故针对不同来源特征的元素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背景值计算,求得沉积物中47个元素的背景值。再利用元素比值等方法对所得背景值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本文得到的湘江沉积物元素背景值合理,可用作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210.
卢建国 《地质论评》2021,67(3):6703681-6703735
正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是2002年制订颁布的,在勘查工作及报告审查中发现:该规范有些地方不严不细,缺少明确统一标准,或者不具可操作性而导致混乱。所以有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必要。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适用于云南、广西的残坡积型钛砂矿勘查,本文结合上述地区钛砂矿的长期实践,谈谈规范中几处需要修改完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