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70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镜铁山式含铜条带状铁建造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时空展布规律,沉积建造特征,含铜性及地球化学参数的研究分析,认为北祁连西段含铜带状铁建造为元古宙大陆裂谷环境下,幔源岩浆活动间隙期的热水沉积作用产物,其内预富集的成矿元素Cu应主要来源于下伏的基性火山岩。  相似文献   
22.
东秦岭及邻区地球化学分区与地球化学制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谷晓明  张本仁 《地球科学》1993,18(4):463-476
  相似文献   
23.
中国太古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大中 《地球化学》1998,27(4):309-318
根据最近10多年来中国太古宙岩石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新数据和中国太古宙岩石三个主要分布地区冀东、辽东和吉林南部、太行山-五台山的时间-地层图及其对比情况,认为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持中国太古宙四分,三分方案更适合于中国太古宙的情况:约2.9Ga可以作为晚、中太古代的界线,而3.5Ga作为中、早太古代界线尚不很明晰。  相似文献   
24.
This discussion paper, by a Working Group of INTIMATE (Integration of ice‐core, marine and terrestrial records) and the Subcommision on Quaternary Stratigraphy (SQ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 (ICS), considers the prospects for a formal subdivision of the Holocene Series/Epoch. Although previous attempts to subdivide the Holocene have proved inconclusiv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Quaternary stratigraphy, notably the definition of the Pleistocene–Holocene boundary and the emergence of formal subdivisions of the Pleistocene Series/Epoch, mean that it may be timely to revisit this matter. The Quaternary literature reveals a widespread but variable informal usage of a tripartite division of the Holocene (‘early’, ‘middle’ or ‘mid’, and ‘late’), and we argue that this de facto subdivision should now be formalized to ensure consistency in stratigraphic terminology. We propose an Early–Middle Holocene Boundary at 8200 a BP and a Middle–Late Holocene Boundary at 4200 a BP, each of which is linked to a 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GSSP). Should the proposal find a broad measure of support from the Quaternary community, a submission will be made to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 (IUGS), via the SQS and the ICS, for formal ratification of this subdivision of the Holocene Series/Epoch.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5.
利用线阵CCD分辨率高、像素均匀等特点对光栅莫尔条纹进行细分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新技术。由于CCD具有自扫描能力,能将光强随空间分布的莫尔条纹信号转换成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从而可以对光栅刻线的像的移动进行精确定位和直接数字化,改变传统莫尔条纹位相细分方法,实现对光栅栅距进行高倍数的细分。  相似文献   
26.
总结了地图分幅需遵循的原则,并针对地图集中可变比例尺的分幅,将其定义为基于约束条件的图分割问题,用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MST)将制图区域关联起来,基于回溯算法对MST裁剪实现地图集的分幅。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较好顾及地图集分幅的相关原则,满足地图集制作的要求。同时,利用该方法设计的地图集分幅工具已成功应用于《武汉市汉阳地区地名图集》等的制作,有效提高了地图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7.
以冈底斯铜多金属成矿带为例,阐述了利用1∶20万和1∶5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开展成矿区带地球化学分区的方法和思路,进一步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小比例尺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具有地球化学分区示踪意义。总结出一套操作性强的地球化学分区方法,其方法具有指示找矿方向的实际意义,对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具参考价值。地球化学分区为该区的找矿方向、成矿远景评价及基础地质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窑场铁矿床位于河南鲁山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北陆块南缘,控矿地层为太华群铁山岭组,主要矿体共有两个,主要有辉石铁英岩和角闪石铁英岩组成,夹有少量的黑云角闪片岩、大理岩和花岗质混合岩,主要的矿石矿物为磁铁矿(30%~35%),少量赤铁矿(5%)和镜铁矿(3%)。脉石矿物有石英、角闪石、辉石、石榴子石等。围岩的组成包括黑云辉石岩、黑云角闪岩、黑云角闪片岩、黑云片岩、角闪黑云变粒岩、大理岩及少量的花岗质混合岩。矿石中的角闪石均属于镁角闪石,辉石有富铁透辉石、斜铁辉石,磁铁矿以纯磁铁矿为特征;围岩中的角闪石属于镁角闪石和纯镁闪石,辉石主要为透辉石,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伴有少量金云母,石榴子石以铁铝榴石为主,含有镁铝榴石、钙铝榴石分子。化学成分分析显示本区的变质相达角闪岩相,估算其变质的压力范围为0.36GPa~0.74GPa。与典型华北陆块前寒武纪铁矿床对比,窑场铁矿床的矿物组合、变质等级以及沉积相类型均与新太古代的条带状铁建造相似。磁铁矿高Ni、低Co的特点表明其成矿来源与深部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29.
雪峰隆起是扬子准地台与南华褶皱系的分界单元,经历晋宁晚期古隆起、加里东期末局部隆起和中生代全面隆起3个阶段的演化历程,上叠中生代陆相盆地。雪峰山构造带主要为陆内造山带,据变形特征从NW至NE划分为3个平行的NNE-NEE向弧形构造带。呈现出从中深层次韧性、脆韧性-中浅层次韧脆性变形-浅层次脆性变形的变化规律。雪峰山及邻区推滑覆构造十分发育,主要形成于中生代,组成不对称背冲式扇形雪峰推滑覆构造系。雪峰隆起西侧武陵坳陷为被动陆缘区,有下、上两大套海相生储盖组合及加里东期、印支期、中生代等三大油气形成阶段。雪峰山隆起及其邻区侏罗山式褶皱及推覆构造发育,其下可能保存部分残存海相油气藏。  相似文献   
30.
球面菱形格网因其几何结构简单、方向一致、径向对称等特性,在空间操作和数据集成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纬线环法”构建了球面四元三角剖分模型,分析了该方法带来的格网单元面积变形及其位置分布,发现该模型的三角单元面积变形具有“锯齿状”分布特征,即相邻的上下两个格网单元总是一大一小交替分布,而且变形方向一致。据此通过合并上下两个相邻三角形格网单元,构建了一种近似等面积的菱形剖分模型。结果表明,相比较于其他球面菱形格网生成方法,该方法计算简单、格网单元方向一致(长轴沿南北向分布);同时,格网单元的面积变形更小、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