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5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测绘学   219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213篇
地质学   337篇
海洋学   150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基于产业链的全球铜贸易网络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产业链视角研究铜贸易网络,构建了2017年铜矿石、粗铜、精炼铜、铜材和废杂铜5类含铜产品的全球贸易网络,对比产业链上各环节产品的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全面刻画铜资源的全球流动以及国家(地区)之间的铜贸易关系。主要结论如下:① 2001年以来,全球含铜产品贸易重量稳定增长,其中铜矿石贸易重量最大,精炼铜次之。② 5类含铜产品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根据社区发现算法可划分为4~8个组团,模块度在0.216~0.482之间。由于资源禀赋和工业体系发展程度不同,大部分国家(地区)在5类贸易网络中分属于不同的组团。③ 中国对铜资源的需求巨大,围绕着中国的需求产生的贸易关系在铜矿石、粗铜、精炼铜、废杂铜4类贸易网络中都构成第一大组团,分别包含47、102、120、135个国家(地区),表明中国在全球铜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也反映了中国铜资源自给率低、对外依存度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942.
沈静  王毅斌  曹媛媛 《地理研究》2021,40(12):3455-3469
地方产业链嵌入全球价值链带动绿色化升级的研究已开始成为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研究话题。在梳理国内外产业绿色化升级研究基础上,构建发展中国家产业绿色化升级理论分析框架,以东莞市家具产业为案例,通过实地调研和半结构访谈法,分析东莞家具企业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历程,理清在全球化动力、国家和地方动力等两大驱动力的作用下,东莞家具产业绿色化升级的路径和动力机制。结果显示:全球动力、国家和地方动力影响下的家具产业绿色化升级路径有差异,全球动力推动的绿色化升级被锁定在有限范围内,并对本地出口企业造成“可持续采购挤压”,而国内绿色家具利基市场的形成和产业绿色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对本地绿色化升级起关键作用。结论对理解中国制造业由外向型向内循环发展过程中产业绿色化升级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43.
张英浩  汪明峰 《热带地理》2021,41(3):573-583
零售活动的空间关系研究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以上海市内环地区的星巴克、COSTA和瑞幸咖啡三家咖啡连锁公司的门店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空间统计方法和实地调研分析三者之间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无论是传统零售还是新零售模式下的咖啡门店,其空间分布均大致表现出靠近消费市场的空间导向特征;2)星巴克门店的空间集聚程度最强,瑞幸咖啡门店空间集聚程度最弱;3)利用一种新的多元空间统计方法计算后发现,无论是传统咖啡零售星巴克和COSTA的门店,还是星巴克与新零售瑞幸咖啡的门店,均呈现显著相互吸引的空间关联特征,但其形成机制存在差异;4)星巴克与COSTA常常成对出现在商圈或商务区中心位置,而后进入市场的瑞幸咖啡门店常常位于“非中心”位置。新零售模式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重构交易基础逻辑,改变传统零售依赖门店的成本结构模型;同时,新零售模式高度重视用户线上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实体区位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特别是商业区规划时,应重视新零售模式对区位选择的影响,重视互联网与大数据在区位决策中的作用,挖掘传统弱区位地区或地段的发展可能性,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44.
在文献[1]研究的理论背景下,研究将文献[1]中方法运用于GPS控制网中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获取基线偏差小于0.7m的基线初始值。为此,对简单伪距双差,精密星历伪距双差和载波相位平滑伪距双差进行了分析。用自编软件解算了实测基线,得出3种方法在15min时间内都可以获得偏差小于0.7m的基线向量初始值,其中载波相位平滑伪距双差的结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945.
城市的快速扩张不断改变着土地资源的转化,带来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和模拟城市扩张的机制,并对城市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风险进行预警,利于合理调控城市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分区和未来用地模拟(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FLUS)模型的城市扩张模拟模型,用于模拟和预测复杂的土地利用变化。该模型利用多指标数据进行空间聚类,耦合地理分区结果进行城市扩张模拟。珠江三角洲2005-2015年的城市扩张模拟结果显示,分区下的模拟精度(FoM=0.2329,提高了9%)明显高于未分区,说明不同分区在土地利用转化上存在空间差异,该模型能更有效地模拟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另外,本文构建了一种城市扩张预警指标评价体系,用于评估城市扩张的警情。根据在2005-2015基础上预测的2025-2045年土地利用变化结果,对珠江三角洲城市扩张进行多尺度预警分析。综合预警结果显示该区域大部分城市至2045年城市扩张警情将达到中警和重警,其中东莞警情一直维持在重警。由此,未来需要加强对珠三角城市扩张的宏观调控,以此来缓解未来城市扩张的警情。  相似文献   
946.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海洋环境灾害的影响力与破坏力,实时灾情信息获取与分析成为灾害应急处置中的关键环节。与具有延迟性的传统对地观测网络相比,基于互联网的众包地理信息以其实时性在受灾情况评估与灾害应急处置中得到广泛重视。为获取互联网文本中隐含的海洋环境灾害信息,探究灾害对人群行为活动的影响,本文着重关注海洋环境灾害发展的时空过程特性,从灾害链的角度分析灾害发生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多要素,在收集整理海洋环境灾害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采用五元组(概念、关系、属性、规则和实例)进行本体的逻辑结构表达,构建了用于信息抽取的海洋环境灾害链本体,其包含描述海洋环境灾害知识体系的海洋环境灾害本体、受到海洋环境灾害作用的地理对象本体以及在灾害发生、发展、结束的时空过程中产生的相应的人类应急处置本体。最后,本文以台风灾害为例,通过台风灾害链知识建模,实现互联网灾害信息抽取与时空变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海洋环境灾害链的互联网文本信息抽取可以获取隐藏在互联网文本中的灾害描述信息,能够分析灾害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对人群行为活动的影响,为灾害防治与应急救援提供一定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947.
文章对当前国内制作管线图的几种软件简单做了介绍并进行了对比,同时对新的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的软件性能和使用方法做了详细的说明,特别是这套软件的运用范围相当广泛。  相似文献   
948.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of coherency loss and wave passage on the seismic torsional response of three‐dimensional, multi‐storey, multi‐span, symmetric, linear elastic buildings. A model calibrated against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ground motion records in Mexico City is used for the coherency function.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is assessed in terms of shear forces in structural elements. Incoherence and wave passage effects a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only for columns in the ground level of stiff systems. The increase of column shears in the ground level is much higher for soft than for firm soil conditions. For the torsionally stiff systems considered, it is found that incoherent and phase‐delayed ground motions do not induce a significant rotational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The use of a code eccentricity to account for torsion due to ground motion spatial variation is assessed. On firm soil, the use of a base shear along with an accidental eccentricity results in highly overestimated shear forces; however, for soft soil conditions, code formulations may result in underestimated shear forces.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49.
王宗秀  李涛 《地质通报》2004,23(3):286-293
博格达山链是新生代成长起来的山脉,经历了古生代初始造山、中生代伸展调整、新生代复活造山的完整发展演化历程,是开展陆内造山和再生造山研究的理想之地。针对博格达山链新生代再生造山过程中无明显变质作用、岩浆活动、韧性变形等这种“强造山”“弱表现”的造山地质记录特征,根据山体新生代的变形特点、变形构造组合,并结合深部探测资料,提出“双向挤出”断块隆升的造山模式,认为深部南北向相向运移及岩石圈的深部约束是博格达山链新生代再生造山的主要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50.
以《江苏省1∶500 1∶1 000 1∶2 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为基础,制定了MDIGS数据向GIS数据的转换方案,通过Arc GISEngine和Teigha.net开发数据无损转换工具,实现了MDIGS平台DLG数据向ESRI平台Geo Database数据库自动、高效入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