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46篇
  免费   2185篇
  国内免费   2177篇
测绘学   2381篇
大气科学   3422篇
地球物理   2913篇
地质学   4359篇
海洋学   1311篇
天文学   127篇
综合类   984篇
自然地理   371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454篇
  2021年   679篇
  2020年   688篇
  2019年   703篇
  2018年   588篇
  2017年   829篇
  2016年   806篇
  2015年   847篇
  2014年   982篇
  2013年   1360篇
  2012年   934篇
  2011年   976篇
  2010年   806篇
  2009年   914篇
  2008年   978篇
  2007年   950篇
  2006年   855篇
  2005年   784篇
  2004年   599篇
  2003年   519篇
  2002年   451篇
  2001年   369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266篇
  1997年   257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 也是多个国际科学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25年来有较大进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参加了我国组织的23次南极考察、2次北冰洋考察和3次北极考察; 承担了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北极黄河站气象业务建设和维持, 以及中-澳合作南极冰盖3个无人自动气象站工作; 进行了常规地面气象、Brewer大气臭氧、近地面物理、冰雪和大气化学等观测, 获得了较为系统的极地大气环境资料。开展了有关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的研究, 在极地天气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时空多样性、极地海冰变化和南极海冰涛动、极地近地面物理特征和海-冰-气相互作用、中山站臭氧变化特征及南极臭氧洞和大气化学、气候代用资料获取和古气候环境以及极地大气环境变化对东亚环流和中国天气气候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中国极地大气科学正积极通过多学科交叉、走国际合作道路, 努力提高对极地在全球变化中作用的认识水平, 并积极探索极地变化对我国气候、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2.
文章提出了一个四维经验正交函数(4D-EOF)方法,原理是三维经验正交函数(3D-EOF)与扩展经验正交函数(EEOF)简单的组合,此方法不仅提供空间水平分布特征场及其对应的月际变化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而且还提供空间垂直结构特征。利用这个新方法分析东亚季风国际区域模式比较计划(RMIP)MM5V3模拟的1989—1998年10a积分结果———包括中国大部分区域(4941个格点,格距60km)月平均100,500,700,1000hPa4个位势高度场(模拟场)及其距平场;同时分析对应的NCAR/NCEP再分析资料(观测场),进而对比两者检验模式模拟东亚季风气候及其变化能力。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月平均高度场的第一特征向量场,模式能比较准确地模拟出平均气候场的分布及其垂直相当正压性的结构特征;对于月平均高度距平场第一、二特征向量场,模式对于距平场的模拟也较成功,垂直方向有明显的相当正压性特征;月平均高度场及其距平场相应的月际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也在模拟中得到较好的反映。本研究表明:4D-EOF具有综合检验数值模式模拟气候及其变化的能力,而MM5V3模拟20世纪90年代东亚气候及其变化能力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943.
范丽红  何清  崔彦军  潘晓玲 《干旱气象》2006,24(1):14-17,27
分析了40 a气温、降水及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40 a石河子地区平均温度以0.3℃/10 a趋势上升,和全疆变化一致;该地区年、冬季、夏季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60~70年代年、冬季、夏季气温呈降低的趋势,80~90年代气温呈增加趋势,80年代冬季升温比夏季升温明显,而90年代夏季升温比冬季明显。(2)降水总体趋势上升,降水增长率为12.5 mm/10 a,90年代平均降水比30 a均值偏多20.8%。(3)年平均干旱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趋势不明显,其减少率为-0.3/10 a。(4)石河子地区的温度、降水及干旱指数用M ann-kendall方法检验分别在不同年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变。结果指出,石河子地区气候正在趋于暖、湿化,这对于本区绿洲的发展具有有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944.
太阳活动变化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太阳活动变化分析,介绍了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在气象时间序列周期分析和突变分析中的应用,对太阳黑子活动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分析发现,太阳活动存在14.5 a和106 a的变化周期,其中14.5 a周期最为显著。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在近258 a发生过6次突变。  相似文献   
945.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ong-Term Climate Change in East As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A 10-yr regional climate simul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fifth-generation PSU/NCAR Mesoscale Model Version 3 (MM5V3) driven by large-scale NCEP/NCAR reanalyses. Simulations of winter and summer mean regional climate features were examined against observ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could well simulate the 10-yr winter and summer mean circulation,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transport at middle and low levels. The simulated winter and summer mean sea level pressure agreed with the NCAR/NCEP reanalysis data. The model could well simul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intensity of winter mean precipitation rates as well as the distribution of summer mean precipitation rates, but it overestimated the summer mean precipitation over North China. The model's ability to simulate the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in winter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summer. In addition, the model could simulate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seasonal precipitation an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Geopotential heights and temperature at middle and high levels between simulations and observations exhibited high anomal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The model also showed large variability to simulate the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associated with the El Nino events. The MM5V3 well simulated the anomalies of summer mean precipitation in 1992 and 1995, while it demonstrated much less ability to simulate that in 1998. Generally speaking, the MM5V3 is capable of simulating the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and could be used for long-term regional climate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946.
CLIMATE CHANGE: LONG-TERM TRENDS AND SHORT-TERM OSCILLATION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dentifying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NH)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 and instrumental data for the past 1000 years shows that climate change in the last millennium includes long-term trends and various oscillations. Two long-term trends and the quasi-70-year oscillation were detected in the global temperature series for the last 140 years and the NH millennium series. One important feature was emphasized that temperature decreases slowly but it increases rapid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 series. Benefits can be obtained of climate change from understanding various long-term trends and oscillations. Millennial temperature proxies from the natural climate system and time series of nonlinear model system are used in understanding the natural climate change and recognizing potential benefit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wavelet transform analysis. The results from numerical modeling show that major oscillations contained in numerical solutions on the interdecadal timescale ar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natural proxies. It seems that these oscillations in the climate change are not directly linked with the solar radiation as an external forcing. This investigation may conclude that the climate variability at the interdecadal timescale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internal nonlinear effects in the climate system.  相似文献   
947.
夏季干旱逐日动态监测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造成干旱的主要气象因素是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蒸发量大的思路,利用逐日降水量和逐日最高气温资料进行实验研究,设计了夏季干旱的逐日动态监测指数.该指数可根据每日最新日降水值和日最高气温值的变化,及时给出影响干旱程度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的变化,使干旱监测具有实时性、敏感性和连贯性.利用该指数对2003年江西夏季发生的特大干旱进行逐日跟踪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该指数可以实时反映实际干旱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48.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成果应用现状及信息共享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工程中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项目,经过六年多的运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第一手数据资料,是土地管理工作中重要的数据资源,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成果内容和特点、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成果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949.
我国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监测技术体系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全面分析总结我国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监测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监测的技术框架与体系以及主要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监测体系建立已经极为迫切,其目标在于建立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监测本底库和动态库,形成多系统组成的技术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950.
基于Terra/MODIS的沙尘暴业务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以MODIS为数据源进行沙尘暴监测的业务化技术流程及方法。以2003年4月9~11日连续发生在我国西北部特大沙尘暴为例,进行了沙尘信息提取及等级划分的示例研究,并与已经业务化运行的气象卫星(NOAA-16、风云1C气象卫星)的结果进行了相关比较。结果表明,该研究为卫星遥感监测沙尘提供了新的数据源和监测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