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7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180篇
地球物理   180篇
地质学   381篇
海洋学   126篇
天文学   110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38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在青岛夏季气温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青岛站1951-2010年每年6-8月各月平均气温资料,通过SAS软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分析了近60 a夏季气温的年际气候变化.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反映青岛夏季气温距平,其正(负)方向反映夏季气温的正(负)距平,其强度反映气温偏高(低)的程度;第二主成分则反映同一年内夏季各月间气温的差异,其绝对值越大,表示各月气温差异越大.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青岛站夏季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可以分为3类:1)6月、7月气温较低,在8月升温;2)7月平均气温最高,6月、8月相对较低;3)6月气温低,7、8两月气温较高.其中1993、2003年为第一类,2005年为第二类,其余为第三类.  相似文献   
112.
采用灰色定权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近年来的工业节能减排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以及2009-2011年的节能减排效果较好,2002-2008年的节能减排效果一般,2001年的节能减排效果较差.另外,还结合各项指标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江苏省节能减排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3.
以桂林市郊区某变电站工程为例,在地面调查、钻探及高密度电法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峰丛洼地的岩溶发育特征。强调了地面调查在岩溶勘察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4.
昂青矿区位于昌都—芒康成矿带的玉龙—多霞松多铜钼金银多金属找矿靶区,是川西藏东三江地区最具经济价值的矿集区之一。通过多种分析研究手段,对矿区进行详查,研究矿床成矿作用,探讨矿床成因,对查明矿区主矿体空间展布形态及特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5.
滇东南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及功能分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晰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划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将有助于实现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本文以滇东南喀斯特山区典型区域文山市为例,分析2000—2017年食物供给、产水量、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土壤保持、生境质量和旅游文化6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及其分异特征;运用K-means聚类法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划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并提出差异化生态管控措施。结果表明:① 2000—2017年间,除生境质量服务下降外,文山市其他5项服务均呈上升趋势。② 空间分布上,文山市6项生态系统服务高值区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南部,低值区集中分布在北部和中部;6项服务的冷热点区域空间分布有差异,但整体上具有重叠性。除旅游文化服务的热点和冷点区分布面积占比分别为2.56%和0以外,其他5项服务的冷热点区面积占比均在21%~32%;能够同时提供3项及以上高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区域较少,85.50%的区域只能同时提供2项及以下高值服务功能。③ 根据服务簇聚类结果,文山市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过渡区、农业主产区和人类生产生活区4类功能区,针对各分区提出差异化生态管控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山区城市资源利用和国土空间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6.
基于城市空间网络结构和规模特征两个方面,运用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中心职能模型、泰尔指数模型等,综合刻画2000—2017年新疆城镇体系区域经济的空间发展规律及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从城市空间网络结构来看,新疆城镇体系城市网络的范围持续扩张,等级分层较为突出,空间上表现为以乌昌石城镇群为核心逐级递减的单核圈层结构。联系网络的密度有所下降,但变化较小,各子城镇群的区域联系有待加强。新疆城镇体系的内部凝聚力远大于外向辐射力,整体上形成资源不断涌向核心区域的现象,正处于发展严重不协调阶段。(2)从城市规模特征来看,新疆城镇体系的区域格局主导方向为“东北-西南”,空间结构长期稳定,核心区域集中在天山中部,总体呈现“一级超强,分散组团”的发展格局,乌昌石城镇群与其他区域差距悬殊且极化现象愈加突出,各子区域间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差异。同时,各地区的差距不断增大,发展也相对割裂,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城镇职能配置不断转移,呈现显著的“虹吸”效应。总体来看,研究区的“中心-外围”特征显著,区域经济格局虽然存在一定弊端,但等级严序的分层结构,次级城镇群间差异较小等特征为优化经济格局框架创造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7.
随着遥感影像数据量的骤增,单机环境下完成索贝尔边缘滤波运算所需的计算时间也剧增.根据遥感数据的分幅特征,结合MapReduce并行分布式计算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将该运算迁徙到Hadoop集群环境中的方法,以完成海量影像数据的索贝尔滤波运算.实验结果表明集群运算能够显著缩短计算时间,并且该计算时间会随着集群节点数目的增加而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118.
广州市美丽乡村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晨  肖大威  黄翼 《热带地理》2020,40(3):551-561
以广州市已公布的4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数据为基础,通过最邻近指数、基于Riple’s函数的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核密度分析和叠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广州市美丽乡村的发展现状、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自2013年起,广州市美丽乡村数量逐年递增且增长率呈现上升趋势;2)广州市美丽乡村空间分布呈明显的集聚型分布;3)Ripley’s函数分析表明美丽乡村要素点空间分布格局随距离变化略有不同,在0.14 km处集聚强度达到最大;4)核密度分析显示美丽乡村高密度区域主要分布在广州南部和西北部,包括番禺-南沙1个热点主核心区和从化、花都-白云2个热点副核心区,密度分布呈现多核心不均衡特点;5)乡村的地形水文、人文历史、交通区位和政策规划为美丽乡村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政策规划因素对“美丽乡村群”空间格局的形成起决定性影响。空间分布特征总体反映出广州市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初见成效,并逐步形成以热点核心区为基础的“美丽乡村群”。最后,在乡村选点、空间优化、价值提升以及乡村治理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9.
本文根据灰色系统中的聚类原理,提出了有关复测网区内地壳活动区的灰色划分方法,即根据动态平差得到的观测值速率和关联度这两个灰类指标,对观测值按不同的灰类进行灰色聚类,从而划分地壳的相对活动区。文中给出了重力网重复观测值的灰色关联度、聚类权以及灰类白化函数的计算方法,并用一个复测重力网资料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所划出的相对活动区与实际情况比较符合。  相似文献   
120.
A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with log-transformed values of Cu, Ni, Co, Pb, Zn, Ag, Cr, Mn, Ca, and Sr in several sets of samples collected across the mineralized base metal zone in sheared soda granite, feldspathic schist, and chlorite schist from the central section of Mosaboni Mine of the famous Singhbhum Copper Belt of eastern India.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atrices of two sets of ore samples (>0.5% Cu)—one from levels 18 and 21 and the other from levels 25 and 28—indicate two well-defined and distinct clusters comprising Cu, Ni, Co, Pb, and Zn on one hand and Ca, Sr, and Mn on the other. Varimax-rotatedR-mode factor analysis of two above-noted sample sets, taken along with available geologic information, indicates that over 80% of the variability in data matrices for 9–10 elements can be accounted for by four distinct processes: (a) an early phase of copper mineralization which apparently replaced Mn, Ca, and Sr in the host rock; (b) a silicate-cum-oxide phase of crystallization/recrystallization of host rock; (c) remobilization of sulfide-forming ore elements (Cu, Ni, Co, Pb, and Zn); and (d) a phase of mineralization of Ag which appears to have replaced Cr, Ca and Cu. Process (c) was quantitatively most important. Factor score studies are suggestive of preferred introduction of Ni, Co, Pb, and Zn along central parts of preexisting copper-mineralized zo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