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27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61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61.
在了解武当西缘地层、构造等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已知铅锌铜矿床的成矿特征和控矿地质因素.运用找矿信息量法对研究区进行综合定量成矿预测,圈定了7个成矿远景区,预测结果对于该区的进一步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2.
黄土含水量高低,通常能反映出黄土中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和土性特点。本文对黄土含水量高低的划分和命名做了初步尝试,并对其划分和命名所考虑的因素和依据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63.
文章阐述了广西高砷高硫金精矿的矿物组成及砷、硫、金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164.
三种植物受烃类微渗漏引起生态及光谱变化的模拟试验研究何在成,吕惠萍,王云鹏(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烃类微渗漏,叶绿素含量,反射光谱,模拟试验油气藏烃类微渗漏弓愧地表物质产生物理化学异常主要有下列几项指标[1]:土壤烃组...  相似文献   
165.
虚拟地理环境对空间认知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虚拟地理环境是一种新的空间认知工具,文章介绍了虚拟地理环境的特点并分析了这些特性对人的空间认知方式所造成的影响。虚拟地理环境的多感觉通道拓展了人的空间认知手段,为没有制图和G IS使用经验的用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复杂信息表示方法,并从更深的层次上改变了人的空间思维方式,使得人的空间思维方式由原来的形象思维为主转变为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并重,极大地提高了人的空间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66.
K.  K.  I.  U.  Arunakumarat  张学成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2009,27(2):383-388
The unicellular cyanobacterium 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 a model organism known for its unique combination of highly desirable molecular genetic, physi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as employ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species was cultured in BG11 liquid medium contained various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Pb2+ and Cd2+ (0, 0.5, 1, 2, 4, 6 and 8 mg/L).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for six days and the metal induced alterations in the ultrastructure, growth and pigment contents were assessed. Alterations in the ultrastructure of the 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 cells became evident with the increased (>4 mg/L Pb2+) metal concentration. The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thylakoid membranes) were found to be the worst affected. Deteriorated or completely destroyed thylakoid membranes have made large empty spaces in the cell interior. In addition, at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8 mg/L Pb2+), the polyphosphate granules became more prominent both in size and number. Despite the initial slight stimulations (0.2, 3.8 and 6.5% respectively at 0.5, 1 and 2 mg/L Pb2+), both metals inhibited the growth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s incubation progressed. Pigment contents (chlorophyll α, β carotene and phycocyanin) were also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etal concentration. Cells exposed to 6 mg/L Pb2+, resulted in 36.56, 37.39 and 29.34% reductions of chlorophyll α, β carotene and phycocyanin respectively over the control. Corresponding reductions for the same Cd2+concentrations were 57.83, 48.94 and 56.90%. Lethal concentration (96 h LC50) values (3.47 mg/L Cd2+ and 12.11 mg/L Pb2+) indicated that 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 is more vulnerable to Cd2+ than Pb2+. Supported by the Chinese Scholarship Council  相似文献   
167.
随着室内空间应用规模的增加以及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面向大型场馆等室内空间的应急救援与导航成为室内GIS应用的研究热点,而室内路网构建是室内应急导航服务得以实现的关键技术。本文面向室内导航寻径的这一现实问题,以室内路网动态构建与优化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空间感知规律以及分层认知的方式,提出和构建了室内单元认知分层编码方法:① 将建筑物室内路网分为街道-建筑物、建筑物-楼层、楼层-区块、区块-房间等4个层次;② 为了满足语义分析的需求,在分析室内单元功能的基础上,引入“虚拟房间单元”,将室内封闭性空间和联系性空间统一剖分为房间单元;③ 依据室内建筑认知分层模型以及室内单元剖分结果,按照建筑物-楼层-分区-房间单元的顺序,从高级到低级的顺序进行连续分层编码。以国内某商业中心为例构建了室内分层认知路网,每一个层次都可以减少参与运算的结点和弧段数,简化了计算网络,从而提高了运算的效率,同楼层寻径时间约为55 ms,跨楼层的寻径时间约为100 ms左右。结果表明,该分层认知编码模型符合人们对室内路网的经验性层次认知,能够很好地刻画路网层次特征,能满足寻径计算的精度和效率的要求,为面向导航的室内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8.
郑廷隆 《福建地质》2010,29(1):64-66
简要介绍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GB/T 20257.1-2007)与(GB/T7929-1995)在地形图要素内容分类、要素符号等方面关系以及笔者的认识、建议。  相似文献   
169.
地理信息科学中的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申  李霖  闫浩文  翟亮  王红 《测绘科学》2006,31(3):18-19,22
尺度是对地理现象观察、度量的标准之一,是空间数据采集、建模、分析的重要依据,是空间数据的重要特征。在探讨空间尺度与人类认知空间的关系基础上,分析地理信息科学(G ISc)中空间尺度在不同应用对象和不同应用环境中的内涵:针对地图表达的比例尺;地理现象的内在尺度和分析建模时的分析尺度。并以地图表达为例重点论述尺度变化对空间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0.
地图空间关系认知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目前地图空间认知的几种理论研究.从地图学史的角度出发,应用几幅著名的中外古地图,指出符号、注记以及空间拓扑关系在地图发展变化中的不变性,认为这3种元素构成了地图空间关系认知的基本元素,并分析了这3种元素在地图空间关系构建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这3种元素在大众制图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