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4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测绘学   449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324篇
地质学   588篇
海洋学   137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83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提出了一种受多维变量影响的解决系统误差的半参数估计的薄板样条法,分析了其正则矩阵R,以某一重力异常数据处理算例验证了其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2.
相机的自动标定是计算机视觉中根据影像序列进行场景欧氏重建的关键问题。在引入计算机视觉几何中若干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基于影像序列分步进行相机自动标定的基本原理,推导了该自动标定方法的实用计算公式,提出了采用牛顿迭代法进行参数答解的方法。同时,首次提出了一种三像标准投影矩阵组向同一参考系投影矩阵的线性转换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述的基于影像序列的相机自动标定方法是正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获取地表三维信息的研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高精度复影像配准是InSAR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其结果直接影响生成干涉相位的质量,进而影响获取数字高程模型的精度。本文采用相干系数法进行粗配准,采用基于相干系数拟合的方法进行精配准,可以实现复影像数据的高精度配准。经机载和星载数据的试验验证,该方法有效可行且运算效率高,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4.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逐年增多,新建隧道与既有桥梁间冲突愈发明显。针对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施工风险问题,基于系统思想引入C-V-T模型将待评工程风险划为后果严重性(C)、既有桥梁系统脆弱性(V)与新建隧道系统威胁性(T),构建致灾-承灾-灾后三系统风险评估流程。引入双因素突变理论并建立三级指标体系,得出既有桥梁突变级数,以定量表达脆弱性。采用交互矩阵衡量新建隧道指标间交叉影响,给出指标-系统权法,并利用多维云及正向发生器优化算法,客观表达多定量指标与定性概念间复杂映射关系及转换态势,以提升T值准确性。明确了后果严重性分级标准,给出三系统风险评估结果耦合方法,由此构建盾构穿越既有桥梁施工风险综合评估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昆明地铁5号线穿越怡心桥工程风险评估中,评估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吻合,施工监测数据验证了评估模型的合理性、规范性与适用性。该研究成果有效保证了施工期间桥梁安全与正常使用,可为近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以江口镇为研究实例,以县城高清DEM为底图,对研究区所有具有潜在隐患的可能成灾的、同时具有威胁对象的斜坡进行了划分圈定并编号。基于《半定性半定量斜坡风险评估表》,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对圈定的每一个斜坡进行实地逐坡调查,获取斜坡的危险性得分和易损性评分。采用自然间断法将危险性和易损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然后再以评估出的危险性等级和易损性等级分别为行向量和列向量,建立风险评估矩阵。通过风险矩阵,获得每一个斜坡的风险等级,最后将各斜坡的风险等级在地理信息图上和VR全景摄影图上展示,形成风险评价产品。  相似文献   
996.
原子发射光谱粉末固体进样法由于样品处理方法简单,检出限低,环境污染小,被大量应用于痕量Ag、B、Sn等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但显著的基体效应制约了方法的适用性。本文基于扫描电镜微区检测技术,对比分析了特定配方与不同样品、在不同时段反应产物的组成差异,结合蒸发曲线反推反应过程,研制了适用于不同基体类型地球化学样品的载体缓冲剂。在实现前人致力改善弧烧过程的基础上,研制的载体缓冲剂是以K2S2O7、Na F作为助熔剂,"催化"基体分解,与聚四氟乙烯、沉降S等协同促进待测元素以多种形式快速蒸发;缓冲剂在与样品基体作用过程中形成的Al_2O_3-SiO_2-CaO-BaO互熔体降低了Tammann温度,能够原位吸收Ca O、Si O等基体氧化物,抑制了其干扰。相比已有方法,灵敏度提高1.2倍以上,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等优于各类地球化学调查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97.
常傲  韩立国  于江龙  张良 《世界地质》2018,37(2):636-645
按照以往的测量矩阵进行实际勘察无法较好地实现地震数据的重构,大多数矩阵设计复杂且元素多样,不符合实际标准。笔者将LDPC矩阵应用到地震勘探采样中,用较少的地震数据来重构完整的地震记录。采用K-SVD字典对数据进行稀疏变换,FISTA算法进行重构。对比以往的随机采样、离散均匀采样和jitter采样,LDPC矩阵更适合三维环境且恢复重构效果更好。对比重构数据的信噪比,三维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都证实了LDPC矩阵信噪比值最高,重构出的数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8.
考虑加筋与遮帘效应的层状地基群桩沉降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群在土中的加筋与遮帘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但目前的理论与实践均未能或有效地考虑该效应.基于剪切变形法原理,在计算某一根桩沉降时,考虑了其他各相邻基桩的存在对该桩沉降的折减,即加筋与遮帘效应,得到了桩侧桩-土接触等效剪切弹簧刚度,建立了桩身位移微分方程,分别求得桩顶沉降-桩端沉降、桩顶荷载-桩端压力的递推关系,从而得到了各桩在自身荷载作用下引起自身沉降的柔度系数; 同理,也求得了各邻桩在其桩顶荷载下引起它桩沉降的柔度系数,最终建立了群桩沉降计算的柔度矩阵方程.推导过程中,考虑了地基土的成层性及桩端沉降的相互影响,并提出了基于一定深度内的Mindlin位移解且考虑桩径影响的桩端压力-桩端位移关系新模式.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实测值较为接近,且按本文方法求得的群桩中基桩相互作用系数明显小于弹性理论计算结果,且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99.
基体效应是矿物微区原位LA-ICP-MS U-Pb测年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因为其对测年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介绍斜锆石、金红石、锡石、铌铁矿、晶质铀矿、沥青铀矿等氧化物型含铀矿物微区原位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过程中基体效应的影响和校正方法,简要评述其校正方法的优点、局限性,探索规律和相似性,解决寻找和研制稀有矿物标样的难题。对含铀矿物进行准确的微区原位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测定,对于全面认识众多地质事件和矿床的生成演化历史,进而更准确地构建其年代构造格架、建立更合理的成岩成矿模式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无人机技术可以获取高分辨率影像。为了获取高精度的变换矩阵,提高影像匹配效率,本文对RANSAC算法进行了改进,加入影像的灰度信息进行约束,进一步剔除匹配粗差,最后采用均方根误差进行质量评判。为了验证算法的可靠性,选取一组山区影像和一组具有旋转偏角的建筑物影像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匹配点粗差剔除率分别提高了15.15%和23.22%,本文算法的均方根误差较小,精度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