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6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443篇
测绘学   1136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298篇
地质学   1041篇
海洋学   309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296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针对射线透射图像中轻物质的自动识别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方法:提出了基于轮廓特征和灰度特征的识别算法,结果:详细地阐述了利用识别算法进行识别的过程;结论:给出了识别算法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2.
提出一种城区人工地物变化检测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利用较简单方法进行变化检测,所检测出的变化都作为待选的变化;然后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比较,从这些待选的变化中找出我们感兴趣的人工地物的变化。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3.
振动采油工艺是近两年研究开发的一种物理采油新工艺,尽管起步晚,增产机理还不清楚,但它的应用效果及推广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这一工艺研究开发进展情况作了概述,地增产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以大量的实测资料为依据,总结了岩矿石电磁频散的规律性。结合电磁波勘探方法中的实际问题,讨论了频散对相位常数α和吸收系数β所产生的影响及误差。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对频散进行校正的必要性,并且给出了校正公式。  相似文献   
55.
李继乐 《岩矿测试》1997,16(2):81-86
用差热和热(失)重法、pH值检验、离子色谱等分析方法考察和证实了Cl-对平菲尔特管重量法测定化合水(H2O+)的干扰,研究其影响规律,提出用系数校正方法可获得H2O+的准确结果。方法用于含氯深海沉积物和大洋多金属结核标准物质中H2O+的定值分析,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56.
高砷高锑金矿石属难处理矿石之一,通过对两岔河高砷高锑金矿石采用碱浸预处理后进行堆浸和池浸氰化提金试验,获得了金浸出率76.80%和86.76%的较好指标,为该矿床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个工艺简单、经济上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57.
北京地区遥感环形构造信息提取与金矿预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解译了北京地区航片上的环形构造,对环形构造解译图进行了数字化处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环形构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金矿化作用的关系,最后得到了环形构造密度异常与金矿分布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等新认识。  相似文献   
58.
岩质边坡设计坡角和锚固方案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赤平极射投影、块体理论和岩体力学的基本原理, 试探求一种可供边坡工程设计采用的确定人工岩质边坡最大安全设计坡角和锚固方案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59.
无锡、常州郊区发生地裂缝近年来,无锡石塘湾西蔡一秦村~带、常州横林分别出现了地裂缝,其中以钱桥毛村园最为严重,该处地裂缝于1991年夏初步形成,随后不断扩大,目前已具一定规模,长约700m,总体宽约60m,呈近东西向分布,并造成附近数十间楼房产生大量...  相似文献   
60.
A core from the Cambay Shale Formation of the Cambay Basin, containing immature Type III organic matter, was pyrolysed at 300°C for different durations of time to different maturation levels. Fractionation effects were studied employing a three-step extraction technique after removal of the expelled pyrolysate. The extractable organic matter (EOM) obtained on extraction of the whole core is assumed to be that present in open pores, while that obtained on finely crushing the sample is assumed to be that present in closed pores. The EOM obtained from 1 cm chips is termed EOM from semi-open pores. The gross composition of the pyrolysates expelled during pyrolysis is not similar to the oils reservoired in the area,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fractionation observed between expelled pyrolysates and unexpelled EOM. Our study indicates movement of fluids between closed, semi-open and open pores. In both systems, there is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EOM in open pores than in semi-open and closed pores, and the fraction of EOM in open pores is much greater in the artificial system than in the natural system. Fractionation effects on n-alkane and isoprenoid hydrocarbon-based parameters were also studied. n-Alkenes are present in semi-open and closed pores of the immature core and in the core after it was pyrolysed to 300°C for 6 and 48 h, but are absent in the open pores. n-Alkenes are present in closed pores in the naturally matured core. Presence of n-alkenes in the pyrolysates expelled during the 6 and 48 h experiments, but their absence in the open pores of the core, indicates that expulsion also occurs through temporary microfractures during laboratory pyrolysis, whereas in the natural system expulsion from closed pores seems to be only via semi-open and open po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