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ڵؿ��˶���Ӧ�����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1994??2006???????GPS????????????????????????????縺λ???????????????????α????????????о???????????????弰??????????????????????????????????:??????????????????????????????????????;?????????????????????????????????????????-??????鼰??????????????????????????????????????-????????????????  相似文献   
32.
天山地区断层垂直形变与现今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天山地区跨断层定点垂直形变测量资料,对断层现场今活动的动态过程及空间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天山地区断层现今活动具有时不空不均一性。时间上具有准同步转折及阶段性特点,各阶段的活动速率和方式不同。空间上,断层活动具有区域差异性,秋立塔格断层活动速率最高,北轮台-辛格尔断层活动速率最低。讨论了断层活动与地震的关系,认为2000年底准同步转折与2001年11月喀拉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介绍了辽宁地区跨断层场地水准测量情况,利用测量成果所揭示的垂直形变信息,探讨r跨断层场地水准测量在地震监测预测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环境及监测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首都圈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环境的考察发现,某些监测场地中(近20%)存在一定的非地震因素影响。 为减少非地震因素的影响,跨断层流动形变水准和基线应该同桩观测;测量仪器应该由具有更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的DiNi电子水准仪代替Ni002光学水准仪,用Di2002甚至TC2003和TCA系列仪器代替传统的24 m基线尺。  相似文献   
35.
福建天马定点形变台形变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褶积滤波的方法对福建天马跨断层短水准观测点近15年(1986~2000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处理和分析,归纳出了福建及其沿海地区中强震发生前该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6.
采用跨断层场地垂直形变观测数据和气象站气象数据等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适于本类数据的灰色关联模型,对影响因素与形变值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同时提出了一个关联度评价模型用于计算关联度阈值,将计算所得的关联度与阈值进行比较来筛选干扰因素。通过对窝子滩场地和大泉口场地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定量确定干扰因素对形变的影响程度,可应用于跨断层监测场地的形变分析。  相似文献   
37.
本文在处理1967年以的多期长水准及1977年以来多个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场地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叉口地区的地壳垂直形变,在整个南北构造带上为一上升区,形变速率不高,该地区垂直活动表现为山区相对上升,平原或分别地相对下沉,跨断层的短水准短基线变化,表明该区处在张性应力场中,本文还特别分析了1989年石棉5.3级地震的震前,震时又震后的地壳形变特征,并发现类似石棉地震前的及在泸定一石棉间的德妥一带有  相似文献   
38.
渭河盆地东南缘铲形正断层上盘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建军  白太绪 《中国地震》1993,9(4):351-355
本文根据野外和力学分析,认为渭河盆地东南缘铲形正断层上盘块体沿凹曲的断层面向下滑动和旋转作用,在山前冲洪积平原区产生了同向断层、反向断层和上盘横断层。这些构造的差异活动及其在地表的表现特征,可作为铲形正断层分段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9.
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地区构造活动与应变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截至2016年底、约30 a的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借助灰色关联度垂向综合指标提炼、年变速率与趋势累积率计算,分析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地区构造活动特性、水平及时空差异,以及与研究区内中强以上地震、区外大震孕育-发生或影响的关系。结果表明:1)断裂活动特性总体上与地质资料一致。2)研究区内MS5.8以上地震及区外汶川大震震前多出现异常。3)垂向断裂活动较快的是渭河盆地西部、六盘山构造区北部;较慢的是渭河盆地中部、海原断裂、六盘山构造区南部。山西断陷带、西秦岭构造区北部长期能量积累明显;六盘山构造区至渭河盆地西部两端活动、中间相对闭锁,尤其近几年。  相似文献   
40.
正地震预报要取得防灾减灾实效,关键在于短—临预报。亚失稳是断层失稳前区域应力由积累为主转变为释放为主的关键阶段,也是断层从稳定到失稳的最后阶段。马瑾等(2012,2014)讨论了震前应力积累、应力—时间过程中偏离线性、峰值后亚失稳态3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总结失稳错动是由断层各部位独立活动向协同化活动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